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超净排放条件下,对比分析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分差法和傅立叶红外方法测定低浓度SO2和NOX的原理和干扰以及现场使用情况,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污染物现场监测提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流传感器的便携式非分散红外(NDIR)烟气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运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应用广泛。参考HJ/T46—1999{定电位电解法二氧化硫测定仪技术条件》要求,对便携式非分散红外(NDIR)烟气分析仪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在钢铁烧结炉排放烟气含湿量与CO浓度较高的环境下,便携式非分散红外(NDIR)烟气分析仪与定电位电解法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H2O等各项干扰,适用于手工比对测试。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在实验室和现场不同含湿量和CO浓度条件下,比较含湿量和CO浓度对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法(NDI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的影响。在高含湿量的条件下FITR有更好的准确性,NDIR略低,定电位电解法测得数据最小。这归结于NDIR和定电位电解法的加热/冷凝预处理和传输系统性能;在高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情况下,傅里叶红外和非分散红外几乎不受干扰,但是定电位法受到严重的正干扰;在含湿量与CO浓度都高的钢铁烧结炉排放烟气环境下,定电位法受交叉影响,测得数据偏高,此种情况应采用NDIR和FITR方法。  相似文献   

4.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和定电位电解法是固定污染源氮氧化物手工监测的主要方法,对NOx的总量减排统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固定污染源中NOx的监测方法、干扰分析、监测断面、生产工况等对总量统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便携烟气分析仪对超低排放烟气的测试效果,采用Nafion干燥管进行选择性气态除湿。应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标准气体测试中,当水分含量在10%~18%范围内,NDIR和定电位电解法分析仪测试状况稳定,SO2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在现场监测应用中,便携式预处理系统与NDIR配合使用后,测试数据与FTIR基准数据变化趋势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0%;相比加热冷凝脱水,Nafion干燥管除湿技术能够彻底解决冷凝水析出问题,避免因SO2溶入冷凝水而导致的损失,有效满足火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对高湿度、低浓度SO2环境下的现场烟气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间歇式加煤锅炉SO2的排放特性和平均排放浓度测试,结合两种常用的智能烟气分析仪,列举定电位电解法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测试分析仪器的功能性特点,指出当前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人为随意性和易出现的测试误差,提出消除和减少误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间歇式加煤锅炉SO2的排放特性和平均排放浓度测试,结合两种常用的智能烟气分析仪,列举定电位电解法在实际测试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不同测试分析仪器的功能性特点,指出当前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人为随意性和易出现的测试误差,提出消除和减少误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CO对定电位电解法测定SO_2产生的干扰影响,课题组通过开展CO和SO_2混气干扰实验,分析CO对SO_2测定的干扰规律,建立了方程组干扰修正模型和多元方程干扰修正模型,以优化CO对SO_2测定干扰的修正。结果表明,混气中SO_2和CO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干扰影响;与目前的研究和生产厂家采用的单方程干扰修正模型相比,方程组干扰修正模型和多元方程干扰修正模型提高了CO干扰修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各级监测站常用的手工烟气分析仪采用定电位电解法分析原理的占据绝大多数,随着烟气治理水平的提高,对分析仪器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对定电位电解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烧结脱硫工序中,大部份采用的都是石灰石—石膏烟气湿法脱硫法。由于钢铁烧结机的各种原料复杂,使得烟气中的含湿量偏大,而一氧化碳等干扰气体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定电位电解法测量二氧化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国家要求对工业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并出台更为严苛的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此新形势下,文章论述了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与定电位电解法分析仪在原理性能特征、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干扰物和抗干扰解决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论述。并以企业排放最基本污染物之一的SO_2为例进行了低浓度排放现场的实验论证分析并结论。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NO_x气体测试仪.它采用了电化学的定电位电解法.主要特点是:直读、便携、价廉、体积小.此外,由于它是控制工作电极为固定电位值,可不用任何过滤手段,基本上可忽略浓度为1%的CO干扰气的影响.这是由它本身的工作机理所决定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环境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协作研制了这种NO_x检测仪.他们用样机与化学发光法及非分散红外法的仪器进行了实测对比,得到令人满意的重复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阴离子膜电解技术对烟气脱硫吸收液进行再生的机理。应用二室阴离子膜电解装置研究了电流密度、吸收富液的组成对脱硫吸收液再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再生液的硫迁移比、硫酸浓缩倍率增大,电流效率降低。膜电解法可以有效地再生钠碱法脱除低浓度SO2燃煤烟气的含硫富液。  相似文献   

14.
王相凤  邓双  刘宇  张凡  张辰  曹晴 《环境工程》2013,31(2):126-131
以我国三家典型电厂的SCR前、除尘前、脱硫前和脱硫后燃煤烟气为例,考察了分析仪器、采样时间、吸收液量和消解方式对安大略方法(Ontario-Hydro法)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VAAS﹑HG-ICP-AES﹑ICP-MS、和MP-AES都可用于Ontario-Hydro法采集的燃煤烟气样品的汞浓度分析;当烟气中汞浓度较高(大于10μg/m3时),烟气采样时间可以缩短为1 h;200 mL的KMnO4-H2SO4吸收液能确保烟气中汞的监测精度;H2O2-HNO3吸收液和KMnO4-H2SO4吸收液样品采用标准消解和简化消解法所得分析测试结果偏差<10%,表明烟气H2O2-HNO3和KMnO4-H2SO4吸收液样品可采用简化消解方式进行样品消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裂解装置催化再生尾气焚烧废气经海水脱硫后二氧化硫的监测,利用碘量法和定电位电解法同时测定二氧化硫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校验,同时对废气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碘量法和定电位电解法测定裂解装置催化再生尾气焚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喷氨同时脱碳脱硫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氨气加水蒸汽喷射方法脱除燃煤锅炉模拟烟气中的CO2和SO2气体,烟气中CO2和SO2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2%和0.25%.设定水蒸气温度50℃恒定,以确保反应器中水蒸汽的含湿量较低,其化学反应温度在25℃~95℃之间变化,同时喷入氨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其脱碳脱硫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表明:反应温度为55℃~60℃时,CO2和SO2的最大脱除率分别达到70%和95%.对化学反应产物进行FTIR试验,表明其反应产物主要是碳酸铵盐和硫酸铵盐的混合物.配合BET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含湿量条件下,采用喷氨方法,脱除电厂烟气中的CO2和SO2气体过程中,CO2气体除了被氨吸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H4)2SO4和NH4HCO3晶体外,还被吸附在(NH4)2SO4和NH4HCO3晶体的空隙里.  相似文献   

17.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使其资源化,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生产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氨法吸收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考察燃煤烟气流量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对氨法吸收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效率的影响,文章在实验室模拟烟气采用氨法吸收烟气中CO2,选用R=50%碳化氨水作为CO2吸收剂,选择填料塔做反应器,考察了烟气流量以及CO2分压对CO2脱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烟气流量越小,塔内气、液反应时间越长,CO2脱除率越高。在不同烟气流量的条件下,吸收液碳化度均超过130%。混合烟气流量为1 L/min,CO2分压为0.046 MPa时,脱除率最高,反应出液碳化度最大,结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雾化Ca(OH) 2 浆滴对SO2 气体的吸收过程。在竖直单管冷凝换热器内利用喷入雾化碱性浆滴,研究了影响SO2 气体吸收的主要因素,Ca S值、反应器入口SO2 浓度、雾化空气量、烟气进口温度、烟气雷诺数都会影响对SO2 气体的吸收效果。实验表明,雾化碱性浆滴强化了烟气冷凝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烟气采样测试系统对5座典型轮窑进行现场采样测试,实时测量得到烟气污染物(PM2.5、SO2、NOx、CO和CO2)瞬时排放浓度,采集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对其组分进行离线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轮窑烟气中PM2.5、SO2和NOx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53±77)、(712±382)和(934±610)mg/m3,与《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中限值相比超标严重,结合产能估算得到PM2.5、SO2和NOx排放因子分别为0.05、0.31和0.31 g/kg砖;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SO42-、NH4+和Ca2+,其中SO42-占阴离子的63%,NH4+和Ca2+占阳离子的30%和29%;OC/EC比值为2.0;对VOCs进行组分分析,共检测出29种组分,其中烷烃、芳香烃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2%和35%。  相似文献   

20.
碘量法与定电位电解法测定SO2的比较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碘量法为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广泛采用的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SO_2的统一方法,定电位电解法为试行方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一直受到环境监测人员的关注。本文对两种方法测定标准气和烟气中SO_2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测定SO_2标准气结果均准确,但测定烟气样品的结果误差范围大,对此进行了讨论,并从方法学的角度提出运用和看待两种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