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熟市耕地资源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耕地面积缩减强度指数、空间叠加等方法分析了常熟市耕地资源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了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耕地资源减少的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常熟耕地资源逐渐减少,且因城区和工业用地扩张引起的耕地非农转化指向十分强烈,居民点空间的指向呈逐渐减弱的态势。从空间演变规律看,常熟耕地非农化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越快,发展水平越高,耕地减少越快;2)在城市、港口区的镇耕地减少更快;3)港区和工业区的建设,使其周边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4)道路交通的扩张是耕地非农转化的一个稳定因素;5)不同时期,耕地非农占用的空间指向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被居民点用地占用逐渐变迁为2000年以后的被工业用地、城镇用地、港口用地占用为主。城市发展、港区建设、交通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工业化推进和经济发展是耕地资源缩减的主导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耕地资源变化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分析珠江三角洲1990~1997年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区域差异:以珠江口、伶仃洋为中心,由内向外耕地减少速率逐渐下降、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指出珠江三角洲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和非农建设占用,最后,针对各市不同情况提出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以正处于一个新的成长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内在驱动机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区域各地类面积比例的动态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面是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以及耕地和水域面积比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建立驱动因素体系,利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并构建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非农化、经济总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的非农化。但是不同的时期,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不断变化:人口的非农化(城市化率)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明显的减弱;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建设用地比例增加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国耕地非农化与土地退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非农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分析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影响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这一思路.并结合对全国层面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的耕地非农化对土地退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耕地非农化所引致的耕地开垦、耕地集约利用以及非农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会最终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加剧、土壤质量的退化以及土地污染的加剧等。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变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非农化压力及其区域差异是建设用地指标区际配置的基础。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耕地非农化压力区际差异明显。通过对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开展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格局研究,结合重心迁移模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化路径。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中恩施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其他城市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小且相对变化较小;东部地区的耕地非农化压力较大且相对变化较大;(2)2000~2011年,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迁移,表明湖北省东部一些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相对西部一些城市的增长较大。(3)重心迁移距离为17.37 km,相对较小,表明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于2000~2011年整体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缓解农地非农化导致的温室效应,提升它的利用效率是可选择的途径之一。建立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出1999-2010年全国28个省区市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城市非农用地动态效率值;再利用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影响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加入碳排放约束条件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城市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相近,区域之间没有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必要性;②非农用地的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非农用地利用强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开放度是负向关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不确定,与城市的创新能力无直接关系。因此,一方面城市非农用地利用中要考虑环境约束条件,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城市非农用地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实现高效利用城市非农用地资源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合理配置耕地资源,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分析了1996~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耕地资源由1996年底的13003.85万hm2减少到2003年底的12339.22万hm2,且逐年依次减小;②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③7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3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77%;④累计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强,尤其与人口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城市格局时空演变以土地利用变化为承载,为城市用地调控、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武汉市主城为实证区,采用1989、1999、2008和201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空间信息技术、用地扩张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转换关系,测度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弹性与方向,揭示城市格局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89~2015年间,武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扩张、未利用地和耕地减少为主,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关联度高;主城区建设用地在1999年之后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总体扩张强度逐步加强。建设用地扩张呈现时空不平稳状态,扩张主要集中在以汉阳、青山为代表的城郊过渡带区域,以及硚口、武昌等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区域,1989~2008年间扩张方向以偏西向为主,2008~2015年间扩张方向以东南向为主,反映城市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空间开发政策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JP2〗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对于耕地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有利于地下热水的开发,对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重庆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通过2009年1月和2009年7月对重庆市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进行野外监测、取样和室内分析,发现重庆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热水水化学性质相近,pH呈中性,水温30℃~50℃,电导率为1 320 μs/cm~3 250 μs/cm,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是典型的碳酸盐岩热储中-低温地下热水。温泉水的主要阳离子为Ca2+和Mg2+,阴离子为SO42-和HCO3-,除青木关温泉外,SO42-和Ca2+、Mg2+随时空变化较小,体现了碳酸盐岩中石膏与地下热水的水-岩作用对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热水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都处于饱和与不饱和的临界状态,没有明显钙华沉积的现象;Na-K-Mg-Ca图解显示各个季节地下热水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均没有达到水岩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于镇江内江湿地选择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的4个不同时间段,从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活型等方面研究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从而探索受损群落的修复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活型变化明显。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演替呈上升趋势,且演替中后期最高,均匀度随演替递增,而优势度递减;在生活型上,多年生草本的重要值随演替先降后升,其物种数逐渐上升并在后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各演替阶段处于主导地位。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和物种数均为先升后降;在科属总数上,科属数随演替逐渐增加,其中,禾本科植物始终处于优势种地位。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ocuments zootherapeutic practices in Northeast Brazil. It is primarily based on field surveys carried out in fishing villages located in the States of Maranhão and Paraíba, where dwellers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snake species used as medicine, body parts used to prepare the remedies, and the illnesses to which the remedies were prescribed. The species used as medicinal drug and their respective families were: Crotalus durissus (rattlesnake), Bothrops leucurus (‘lance head’, a venomous snake), and Lachesis muta (bushmaster) of the family Crotalidae; and Boa constrictor (boa constrictor), Epicrates cenchria (‘salamanta’), and Eunectes murinus (anaconda) of the family (Boidae). These zootherapeutical resources were used for the cure of 14 illnesses. The most commonly cited species were Crotalus durissus (n=26) e Boa constrictor (n=6), Apparently, the medicinal use of snakes does not pose a threat for their population in the studied sites.  相似文献   

15.
渗漏流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上海市郊大面积旱地农田,雨季渗漏流失较为严重。基于氮素渗漏基本理论和当地农田管理习惯方式,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氮素流失规律,对实验地进行3种不同方式处理:常规施肥、减量15%施肥、不施肥。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不同形态氮浓度随施肥时间递减,并且其递减幅度有所差异,递减幅度大致为30>50>70>120 cm。在垂直方向上,氮素在50 cm处有富集的趋势。硝态氮占总氮流失比例较大,各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其所占比例均超过70%,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铵态氮和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值很低,铵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并受施肥的影响较大。减量施肥能够减小土壤渗漏水氮素的浓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压缩为7个最佳指标。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灌木林(45.51)>混交林(41.94)>阔叶林(32.65)>楠竹林(23.35);重庆缙云山土壤从表层到底层抗蚀性能呈下降趋势(49.32,41.86,32.03,27.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19个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  相似文献   

17.
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在Con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1994-2002年昆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建设用地对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引起了昆山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下降: 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下降了8.9%,人均占有量(Ave(ESV))下降了13.0%。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水域面积的变化则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到放大作用。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是影响昆山市的粮食安全问题,而水域的变化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设想,进一步指出西部不同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经济策略,才能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五”计划是我国21 世纪的重大发展计划,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十五”计划和2015 年远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变“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发展模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本文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北方沙化农牧混合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起柯尔沁草地南缘,西至鄂尔多斯台地南缘的北方沙化农牧混和地带,正在面临着草地沙漠化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如下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农—林—牧的资源配置,农民对沙地草地改良技术的消极态度及背后隐藏的理性原因,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土地的制度安排,农民在治理沙化草地中的潜在作用等。然后,得出了基本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