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国内200 MW机组SCR脱硝改造尚无样板工程及改造先例。200 MW机组由于其独特地设计,同300 MW以上等级机组相比,脱硝改造的技术方式与改造内容均有较大的差异。文章从国内200 MW机组脱硝改造实际情况出发,从设计参数选取、还原剂选择、SCR反应器布置方式、低氮燃烧器改造、空预器改造及引风机改造、厂用变压器系统改造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并提出可行建议,为同等级机组脱硝改造工作提供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在该领域展开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3项新技术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3项新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控制参数及妥善解决方法作了阐述,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更深入地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15N标记硝态氮反硝化作用的培养试验,结合15N气态损失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了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条件,可为进一步阐明稻田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氮素损失发生机制提供直接依据.结果表明,氧化和还原条件下均能进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在4周的培养试验期间,直接测得的氧化(Eh-290-330mV)和还原(Eh-114-42mV)条件下的15N气态损失分别占加入量的60.23±8.04%和83.89±4.79%.但是,氧化条件下反硝化作用速率明显减缓,外加的硝态氮的半衰期延长,显示了溶解Q2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对反硝化作用进程的模型研究表明速率常数及相应的半衰期作为土壤反硝化作用潜在能力的衡量指标可能优于传统的土壤反硝化势表征方法(反硝化作用百分率),而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测定与模型研究相结合则有可能对土壤及其他环境中的反硝化作用作出更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大气污染有主要贡献的烧结工序亟须改造现有的或新建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在介绍烧结烟气特点和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主流应用的单独脱硫技术、单独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研发阶段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进展,并系统展望了各类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在单独脱硫和脱硝技术中,半干法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更具应用潜力,且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SCR的工艺组合环境效益最高;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氧化法和活性焦法尚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由于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氨技术在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未来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内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厌氧氨氧化机理方面。综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由来、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氨氧化菌的特征,列举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Carrousel氧化沟系统的主要优点、工艺演变形式和原理,认为现代脱氮除磷理论的发展是Carrousel氧化沟技术的发展推动力,同时讨论了Carrousel氧化沟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气相组分对非热等离子体氧化气相元素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萍  朱天乐  李焕  罗宏晶  李靖 《环境科学》2008,29(6):1749-1753
采用线串齿轮-管式正极性流光放电反应器产生非热等离子体,考察了放电等离子体参与下烟气中各组分对元素汞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的加入和高浓度的NO导致作用于汞的活性粒子减少,从而阻碍元素汞的氧化.在等离子体作用下,部分CO2会与活性粒子作用而转化为CO.加入NO浓度为670mg/m3,电压升高到9.5kV时,仅有37%的元素汞被氧化. SO2的加入能促进元素汞的氧化,而且伴随SO2的氧化和白色HgSO4和Hg2SO4的生成,电压升高到10kV时,反应器出口基本检测不到元素汞. H2O和HCI也具有促进元素汞氧化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氧化性· OH形成得到促进和反应气氛中存在C1-离子.部分元素汞和氧化态汞在荷电后会被等离子体反应器捕集,因此等离子体作用后,气相总汞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是氮循环系统的两个关键环节,它们对平衡整个生态系统氮的收支、改善水体氮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均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生物反应及微生物学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二者在水生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耦合反应:①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发生的介质及N2的产生速率和贡献比率,发现水生生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对N2产生的贡献率相对陆地生态系统占有较大比重.②分析了调控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反应的细菌群落和功能基因,反应系统占主导的微生物种类随环境发生变化,其中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brocadia作为主导细菌出现频率较高.③二者耦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与底物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最适pH为6.7~8.3,且溶解氧含量过高时也会对耦合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在底物环境中,有机物含量或C/N过高会促进反硝化作用,但同时也会抑制厌氧氨氧化的发生.建议以后能够加大对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耦合反应全球尺度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还应加深对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与反硝化反应速率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同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确定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最佳生长基础上,建立耦合体系理论预测数学模型,量化两类功能性微生物的耦合效果.   相似文献   

9.
亚铁氧化反硝化过程,是指亚铁氧化和NO3--N还原相结合的生物矿化过程,该过程不仅可以实现水中NO3--N脱除,还可以得到对多种污染物有较强吸附去除能力的铁矿物。构建了亚铁氧化反硝化过程的连续流式生物膜反应器,分析了反应器运行3个月后内部生成的颗粒物特性及其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不同位置会生成颗粒成分不同的铁矿物,下部和中部以菱铁矿为主,上部以针铁矿为主。这些颗粒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种有利于吸附的有机官能团,对于水中Cd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不同位置形成的颗粒物的吸附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出水>上部>中部>下部,去除率均可达到84%以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0.
对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对反硝化脱氮过程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和单纯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不同,在硫酸盐和硝酸盐同时存在的生物脱氮体系中,具备着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同时进行的环境条件。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过程影响了反硝化脱氮效果和反硝化历程,即硫酸盐初始浓度越高,硝氮的去除率越低,当硫酸盐浓度从0mg/L增加到2000mg/L时,脱氮效率从100%降低到81.4%,脱氮速率从6.428mg/L.min降低到4.04mg/L.min,并且发现在硫酸盐影响下的反硝化过程出现了氨氮积累的现象。本研究结果对富含硫酸盐的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的反硝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清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的反硝化是甲烷好氧氧化偶联反硝化(AME-D),还是甲烷厌氧氧化偶联反硝化(ANME-D),本研究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污泥为接种物,在微氧条件下以甲烷为碳源进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反硝化的富集培养,考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反硝化速率,并对富集培养物的微生物群落和甲烷单加氧酶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硝氮/亚硝氮的还原主要以AME-D过程为主,稳定阶段硝氮和亚硝氮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3.69 mg·L~(-1)·d~(-1)(以N计)和18.04 mg·L~(-1)·d~(-1)(以N计),富集培养物中的优势微生物为甲基球菌科(Methylococcaceae)中的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相对含量为21.86%.  相似文献   

12.
Orbal氧化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rbal氧化沟自1970年开发至今已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但也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不够稳定、脱氮除磷困难、运行能耗偏高等问题。通过采用增加内回流、推流与曝气转碟相结合和微孔曝气与推流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Orbal氧化沟工艺也朝着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MW-Fe0/H2O2类芬顿反应对渗滤液浓缩液的效能与机理,探讨了废水初始pH值、Fe0投加量、H2O2投加量、MW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通过类比实验对MW-Fe0/H2O2体系处理渗滤液浓缩液中MW辐射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并采用了SEM和XRD技术对反应前后的Fe0物相变化及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3.0,Fe0投加量0.5g/L,H2O2投加量20mL/L,MW功率400W,反应时间14min时,其COD、UV254以及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为58.70%、85.69%和88.30%.类芬顿类比实验说明MW-Fe0/H2O2体系处理后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和可生化性;紫外-可见光谱表明,Fenton和MW-Fe0/H2O2类芬顿反应均能使废水中有机物的芳香性程度、分子量和缩合度大幅度降低,但MW-Fe0/H2O2类芬顿反应优于其他反应过程;三维荧光光谱显示,MW-Fe0/H2O2类芬顿反应能使渗滤液浓缩液中荧光峰峰位蓝移,说明废水的腐殖质缩合度减小,且分子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Fe0在反应过程中,表面由光滑变得粗糙且被腐蚀为Fe3O4和FeOOH等物质.MW-Fe0/H2O2类芬顿反应的主要机理为芬顿反应及铁氧化物-H2O2非均相芬顿反应的高级氧化作用、铁基胶体对有机物的吸附沉淀,而MW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加速了以上作用的进行,从而能对渗滤液浓缩液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14.
低温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其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压脉冲放电在水中产生高密度的低温等离子体来降解水中有机物、杀灭水中病毒细菌,是集电、化学氧化、光于一体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并对该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应用的原理、反应器的形式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这是一项新兴的并具有广阔前景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氨氮味精废水的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两段SBR法处理经稀释的味精废水有良好的有机质降解和脱氮效果,整个生物处理过程可分为碳氧化阶段和三个亚硝化/反亚硝化阶段,碳氧化阶段主要是有机质的降解和曝气吹脱除氮,随后通过亚硝化/反亚硝化反应实现生物脱氮和有机特的降解。SBRⅠ碳氧化阶段废水中有机质浓度较高,在降解过程中消耗废水中的溶解氧,竞争性抑制了亚硝化反应的发生,而亚硝化反应的形成是由于游离氨(FA)对硝酸细菌的抑制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沿革和最新进展。随着油田系统采出水中SRB造成危害的日益严重,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法因其高成本、低效率等原因已不能满足需求,生态抑制法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着重介绍了反硝化技术对硫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者提出的几种机理,重点介绍了生物竞争抑制机制、中间产物抑制机制、形成厌氧硫循环机制、同时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细菌作用机制以及电位抑制机制。列举了国内外成功应用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成功实例,并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trict emission standards of NOx on various industries, many traditional flue gas treatment methods have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Except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and 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 (SNCR) methods to remove NOx from flue gas, theoxidation method i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NOx removal now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to simultaneously remove multiple pollutants from flue ga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iciency, reaction conditions, effect factor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NO oxid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liquid-phase oxidation, gas-phase oxidation, plasma technology, and catalytic oxidation. The effects of free radicals and active components of catalysts on NO oxid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oxid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oxidation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NO oxidation are put forward at the end. The review on the NO removal by oxida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future studies on the NO removal from flue gas.  相似文献   

18.
外源群体感应-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生物膜脱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点研究了外源添加高AHLs调控能力的群体感应-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QS-HNAD)过程中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生物膜生理生化特征、信号分子浓度、脱氮功能基因含量、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C/N比(8~14)条件更有利于其促进反应器脱氮效能:添加群体感应Pseudomonas mendocina促进了反应器的反硝化,而添加Pseudomonas putida提高了氨氮的去除.与水相比,生物膜相信号分子对于环境变化具有更灵敏的响应,C6-HSL是潜在调控生物膜修复和强化脱氮的信号分子.荧光定量qPCR表明,外源添加QS-HNAD有效促进了氨氧化、硝酸盐还原和一氧化氮还原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添加不同外源QS-HNAD菌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P.mendocina菌促进了放线菌、TM7、变形菌在生物膜中富集.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生物除磷机理,对邯郸东污水处理厂三沟式氧化沟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边沟处于反硝化状态时,溶解氧平均为0.66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为1.16mgL,因此沟内不能形成严格的厌氧环境,不利于聚磷菌释磷;目前采用的中间沟排泥方式应改为边沟排泥,这样既有利于除磷,又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沉淀时间过长会使原本被聚磷菌吸收的磷再次释放出来;含磷量很高的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影响除磷效果。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提出了变更排泥地点和工况组合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催化铁强化低碳废水生物反硝化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梦月  马鲁铭 《环境科学》2014,35(7):2633-2638
研究了低碳氮比条件下催化铁耦合生物反硝化的脱氮效率以及N2O产生.结果表明,相对常规低碳氮比反硝化,催化铁耦合组能大大提高硝酸根的转化率,但产生亚硝态氮积累,总氮去除率变化不大.耦合组N2O释放量高于常规生物对照组,源于亚铁氧化物与亚硝酸根的化学反应,但最高累积量小于8%,且可继续生物还原为N2.催化铁可以消除体系的溶解氧和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对维持缺氧反硝化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