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改性壳聚糖复配无机絮凝剂FeCl3处理微污染水。结果表明:用改性壳聚糖替代壳聚糖,在用量节省约50%时,显著提高了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单独使用壳聚糖相比,改性壳聚糖、FeCl3、改性壳聚糖复配FeCl3处理微污染水,UV254去除率分别从26%、42.4%、47%提高到68%,浊度去除率分别从52.6%、83.7%、79.7%提高到92.6%。在pH=7,沉降时间10 min等最佳条件下,改性壳聚糖复配FeCl3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用复合混凝剂处理冬季微污染流溪河水源水时,其对浊度、UV254及藻类去除能力更强;当投加量为3mg/L(以Fe计)时,PFS-PDM复合混凝剂的去浊率、除藻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2.1%、19.5%、14.9%,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取自浙江湖州有机微污染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C,PFS,PAFC,KAl(SO4)2及FeCl3等常用混凝剂对该有机微污染水的CODM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AC为处理该有机微污染水的最佳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同时还研究了加载磁粉对有机微污染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磁粉粒径为45μm,投加量为30 mg/L时,同一原水的CODMn去除率从常规混凝的39.3%提高到45.6%,且加载磁粉后大大缩短了混凝沉淀时间,符合微污染水源的应急处理要求,最佳投放顺序为:“磁粉+PAC+PAM”。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分析了双酚A(BPA)在1g/L高岭土溶液混凝过程中的特征.并借助循环错流过滤强化污染层累积的方法,评价产生滤饼层的微滤(MF)膜对BPA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清洁的微滤膜过滤BPA溶液在短时间内达到截留吸附饱和,之后其对BPA的吸附截留作用显著降低;混凝絮体混合液经膜过滤时产生的污染层有利于BPA的去除,且单独混凝对BPA去除率最高的混凝剂投加量下进行膜过滤时的阻力较小.PAC混凝—膜过滤后BPA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提高了34.30%;FeCl3混凝—膜过滤后BPA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提高了28.38%.初始BPA浓度对混凝-膜过滤去除率有一定影响,BPA浓度为100μg/L时,比BPA浓度为5mg/L时采用2种混凝-微滤膜过滤方式去除率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化学混凝法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学混凝法强化洛阳市涧西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中选择几种常用的混凝剂FeCl3、Al2(SO4)3、PAC、PFS和PAM,通过实验结果以及处理费用的比较,最终确定最佳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PFS),且去浊率和CODCr去除率都较好,分别为98.29%和66.36%;其投药量为233 g/m3,处理费用为0.419 4元/t.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各自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单独混凝、H2O2强化微电解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混凝工艺在最佳条件下COD、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9%、20.1%、59.4%;强化微电解工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NH3-N、TP去除率分别为32%、-4.5%、69%。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联合工艺效果最好,COD平均去除率能达到55%。对该化工厂的废水预处理工艺提出改造方案,初步预算了工程改造投资及药剂费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舟山高浊度海水悬浮物的粒度分布,分析了高浊度海水自由沉降特性,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3种混凝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浊度海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悬浮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用自然沉降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慢搅时间>慢搅速度>快搅时间>快搅速度;对于高浊度海水混凝除浊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 min,快搅速度为3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60 r/min;聚合硫酸铁是较理想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范围在15~25 mg/L,对浊度去除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8.
降低低温低浊湘江原水中浊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低温低浊湘江原水浊度难于处理状况,寻找降低浊度的方法。通过强化混凝、预氧化工艺处理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低温低浊时,在相同条件下,三氯化铁比硫酸铝和碱式氯化铝的除浊效果要好,但是三氯化铁处理原水浊度受pH值、GT值、投加量和助凝剂的影响。中性水环境条件下,原水经处理后残余浊度最低;三氯化铁投量为0.14mmol/L时处理效果最佳,对水中浊度去除率高达97.5%。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三氯化铁处理原水浊度起到强化作用,对浊度去除率可提高2.1%。  相似文献   

9.
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斌  吕松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7):335-337
以Fe2(SO4)3,H2SO4和Na2SiO3为原料,采用复合共聚生产工艺,制备了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絮凝剂。研究了SiO2含量、Fe^3 /SiO2摩尔比、pH值等因素对硅酸聚合和PFSS稳定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SiO2含量为2.0%,Fe^3|/SiO2洋比为1.0时,PFSS具有最佳混凝效果,较宽的pH范围和保持期。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FSS比PAC具有更好的去浊、脱色、除油的效果和残留硅、铁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唐宇农  杨琥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2):4837-4844
传统混凝工艺对微污染地表水净化效果有限,此外,近年来淀粉等天然高分子混凝剂由于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采用一种阳离子改性淀粉材料(淀粉-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St-CTA)为混凝剂,分别与实验室自制的聚硅酸(PSA)及聚硅酸钛锌(PSTZ)进行复合强化混凝,应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体.首先以高岭土-腐殖酸(HA)混合液为模拟水样,基于表观混凝性能、絮体特征及混凝后上清液ζ电位等,详细考察了强化混凝工艺的净水效果及混凝机制.结果表明,St-CTA分别复合两种不同硅酸盐的强化混凝工艺均对模拟水样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St-CTA与PSTZ复合优于其与PSA组合工艺的混凝性能,且St-CTA/PSTZ复合工艺能缓解St-CTA过量引起的再稳定效应,具有较宽的有效混凝范围.St-CTA通过电中和作用与污染物结合,可有效压缩表面双电层;而带正电性的PSTZ,相比于负电性的 PSA,不仅具有粘结架桥强化效应,还具有电中和作用,且与HA可形成Zn-HA复合物,实现高效净水效果.除模拟水样外,还考察了两种强化混凝工艺对实际微污染地表水的混凝效果,其均表现出良好的混凝性能,有效弥补单一混凝剂对有机微污染水体混凝效率较低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该强化混凝工艺的有效性.此外,与处理模拟水样效果一致,St-CTA复合PSTZ的净化效果更佳,但PSA具有更低的应用成本.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强化混凝工艺,可有效净化微污染水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Fenton试剂处理难降解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方法,考察了初始pH值、FeSO4·7H2O投加量、H2O2投加量对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与FeCl3絮凝法的比较探讨了Fenton法处理渗滤液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处理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4,FeSO4·7H2O(20%)投加量0.6mL/100ml,H2O2(30%)投加量3.0mL/100ml,反应2h,此条件下处理可使CODcr去除率为84.77%,色度去除率为60%。Fenton法处理渗滤波时,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主要靠氧化作用。Fenton处理可有效地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主要通过絮凝去除。  相似文献   

12.
陈宇  张明  王周  谢丽  周琪 《环境工程》2017,35(5):11-15
将纳米Fe_3O_4颗粒与无机混凝剂FeCl_3复配,用于木薯酒精废水的强化混凝处理;探索了磁复配前后混凝剂的除浊、除有机物和脱色效果,并对絮体和出水分别进行了红外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FeCl_3,磁复配混凝剂的浊度去除率达98.5%,除浊效果有明显提高;而溶解性有机物和致色物质的去除主要依赖于FeCl_3的作用,由于木薯酒精好氧处理出水存在木质素分解产物和类黑精,大量羟基和酰胺键易与Fe~(3+)形成金属配位键。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助凝对三氯化铁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氯化铁(FeCl3)为混凝剂、壳聚糖(CTS)为助凝剂进行给水混凝处理,研究了CTS助凝对FeCl3絮体形态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Cl3投加量为29mg/L(以Fe计)、CTS投加量为0.1mg/L条件下,CTS助凝对絮体形态和强度有明显影响,分形维数由单独投加FeCl3时的1.1855增加到CTS助凝后的1.3028,絮体强度因子(SF)由50~60变为60~70,CTS助凝后形成的絮体密实、易沉降,絮体强度大且不易破碎.另外,添加CTS助凝后,TOC、色度、UV254、浊度的去除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五种常用无机混凝剂,把活性污泥与生活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去除TP的效果最好,在投加量为99 mg/l时,可去除污水中88%的TP。三种混凝剂FeCl3、PFS、PAFC与PAM复合进行参数优化的正交试验,对TP有最佳处理效果的絮凝条件为:投加FeCl3,投加量为99 mg/l,投加顺序为FeCl3先投加1 min,以污泥恰搅起不分层的速度搅拌(约160 r/min)30 min。试验结果对投加混凝剂活性污泥法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loc aggregation, average floc size, floc size variance and floc growth velocity when ferric chloride (FeCl3) and polyferric chloride (PFC) were used to treat the simulated water samples. The factors including coagulant dose, ionic strength and solution pH, which affect the floc aggregation, were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bench-scale reactor using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r (PD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loc aggregation of PFC and FeCl3.The average floc size and floc growth velocity of PFC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FeCl3. Compared with FeCl3, PFC gave a better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in wider range of pH, dosage and ionic strength.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of PFC did not depend on average floc size but on floc growth velocity.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O3-BAC工艺引起的净水工艺中仙女虫污染风险,进行了混凝沉淀对仙女虫控制效果研究.首先进行了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单元仙女虫现场采样分析,再结合仙女虫混凝沉淀去除的烧杯实验和沉淀池迁移模拟实验,分析探讨混凝沉淀对仙女虫的去除规律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自来水厂混凝沉淀和烧杯实验条件下的混凝沉淀均对仙女虫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混凝去除垃圾渗滤液中DOM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氯化铁(FeCl3.6H2O)为混凝剂,以经0.45μm膜和1nm膜分子切割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DOM的去除情况,并比较了两种不同分子量水平的渗滤液中DOM的混凝去除特点。研究表明,pH值是影响渗滤液DOM去除的主要因素,氯化铁在pH=5、投加量为4g/L的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混凝pH值对大分子量渗滤液中DOC去除的影响较大;而两种分子量水平的渗滤液UV254的去除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水质安全的动态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辐射能够破坏蓝藻气囊,在水处理工艺中达到强化蓝藻混凝沉淀的效果.然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会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加重水质污染负荷.本研究为获得水质安全的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方法,采用频率40~120 k Hz的超声波辐射蓝藻水,考察处理后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频率68~120 k Hz、能量密度59.1~186.4 W·L-1的静态超声波作用10~15 s后进行混凝沉淀,藻类去除率达98%以上,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然而各频率静态超声波作用5 s以上均会导致藻细胞内藻毒素释放.采用内衬吸声棉及动态超声方式,频率120 k Hz、能量密度38.5~196.6 W·L-1超声波作用7.5~30 s后,可避免胞内藻毒素释放,且能去除水中溶解性藻毒素18.7%~30.7%,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7.0%以上,其它有机物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