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迪  张绍修  邓洪伟 《四川环境》2012,(Z1):188-193
随着城市化和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工业企业搬迁或遗留的污染场地数量与日俱增,亟须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作,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综述了我国污染场地的产生及风险,污染场地管理、修复技术及工程实践进展,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主要问题,场地污染防治与修复政策、技术和融资机制需求,旨在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污染场地修复监理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该领域的监理工作要求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杭州某污场地修复工程属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及由此引发的空气污染三位一体的典型立体污染修复场地,以该修复场地施工监理过程为探究对象,探索污染场地修复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合署监理的组织结构,分析了污染场地关键点特殊控制要求及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监理工作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湖南某典型工矿冶炼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在明确项目管控目标、管控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了集"场地修整+原地阻隔+生态恢复+污水处理+截排水处理+监测系统"为一体的重金属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体系,采用逐一比对的效果评估方法,对修复后的清洁客土、下游污染区域土壤、场地周边土壤、场地污水处理出水、下游地表水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评估项目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的修复效果,结论显示项目修复管控效果满足相关要求、达到治理修复目标,可为我国典型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管理模式及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管理状况,对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应执行的管理程序和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分级分类方法,并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修复已成为修复领域的必然趋势。极端天气频发和水文条件改变等气候变化会影响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和修复技术适用性等,绿色可持续修复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弹性修复是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兴修复方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发展了弹性修复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通过探究污染场地修复与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为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适应气候变化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大片污染场地亟待进行修复。通过分析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综述了应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优缺点;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特点及其效能的比较,探讨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土壤修复"产业,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过程和技术路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修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修复技术。土壤修复的前期工作是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首先从场地土壤环境质量(污染)调查开始,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进行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包括污染因子、污染程度、修复因子的识别;通过污染风险评价,确定修复目标值、场地修复范围和修复量;通过试验筛选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确定修复方案和修复工程设计;对修复工程设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行政审查;环保审查通过,实施修复工程。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和评价、修复技术和修复工程成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工作核心。市场上应用的修复技术路线主要是隔离/封闭技术、稳定/固化技术、淋洗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来源及修复现状,从污染场地的监管体系、政策法规、修复技术、修复资金筹集等方面分析了国内现有管理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曾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在生产和流通等环节都曾产生大量的污染场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结构的调整,大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产和使用企业停产或搬迁后留下了大量受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正正通过十年的发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已快速成长,涉及城市污染场地修复、矿山土壤污染修复及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和管控等领域,形成了土壤污染调查、分析检测、修复、管控、工程监理和效果评估等咨询、检测、工程及药剂和装备生产的产业链,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为打赢"净土保卫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这个新兴环保行业,已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正抓紧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技术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保障,可以预计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是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土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污染场地再利用的开发活动日渐增多,伴随场地的再利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环境事件也愈加频繁。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相关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监管制度都欠缺的情况下,针对污染场地再利用环境风险管理的项目规划的失当、环境风险评估指标的缺失及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障碍,应加强区域环评与单项建设项目环评的协调,落实场地监管主体、层级及各自的监管职责,形成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从而健全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场地污染问题,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成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创新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从经济政策的体系、投融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对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现状,最终从完善调控体系、明晰权责归属、拓宽资金来源、规范资金运营、丰富投融资模式、探索费用效益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染土壤修复是污染土壤及场地再次利用、开发的必要条件。而有毒有害物土壤及场地的修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及危害,阐述了我国土壤修复资金需求,投融资机制现状,提出了未来完善土壤修复投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第一年,2020年我国迎来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大考,“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市场规模接近6900亿元,下达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59.13亿元,主要用于示范性农田和工业场地修复、全国土壤环境调查以及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等,资金整体落实情况较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是支撑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指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支撑和物质保障,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水平。本文基于土壤环境修复政策指南和招投标数据库,从政策、市场、队伍、项目、模式、问题、展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2019年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咨询服务业发展状况、水平与特点,提出了修复咨询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以期为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咨询服务市场、开展土壤环境管理和社会投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壤修复剂治理含油污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对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对于土壤监管越来越严格。企业土壤自行监测、场地调查和风险筛查均需要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分析测试。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重金属进行快速检测是场地调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某地块土壤进行现场检测,有效筛查土壤污染状况,识别了污染范围,为类似土壤管控和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分析我国石油场地污染特征及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调研了国际典型石油污染事故事件,调查总结了BP、壳牌、埃克森美孚、杜邦公司等国际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场地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综合上述分析,从加强配套管理和技术机构建设、加强场地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全生命周期场地环境管理、建立企业场地污染防控资金保障机制等7方面,提出国际石油公司在场地污染防治方面的教训和经验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借鉴建议,对我国石油行业加强场地污染防控和调查修复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种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蓝俊康 《四川环境》2006,25(3):90-94,100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对污染场地的修复的各种技术。认为场地修复通常包括污染土修复和含水层净化等2个方面。污染土常见的处理技术目前大致可归纳为6类,即微生物修复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分离技术、固化/安定化技术、高温处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而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方法主要有5项:注气法、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两相蒸气提取法、原位氧化法、原位反应墙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为引导污染场地修复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先进环境修复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七项场地修复社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标准与行业发展研讨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召开,包括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领导、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在内的800多名业内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四川环境》2022,(2):281-288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从重庆市某铬污染场地土壤中采集54份样本检测分析了其Cr、Cu、Zn和Pb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Cr、Cu、Zn、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 370.8,58.0,36.1,112.4 mg/kg。该场地土壤属于重度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很强危害程度,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CrPbCuZn。其中,Cr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该废弃场地的治理修复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