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溧水火山岩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邻茅山山脉,西接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系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区火山岩系,按喷发次序、岩石组合、喷发间断等,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旋回,即龙王山旋回,主要由中—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东芦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和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观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碱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甲山旋回,全部由酸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有关各旋回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份见表1、2。  相似文献   

2.
绿岩带(Greenstone Belt)是前寒武纪地壳运动、物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基性火成岩及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岩石组合。其地质、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的特征标志性都较强。并产出有丰富的铁、铜-镍、金等矿产资源。已引起国外广泛的注意和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太古代绿岩带和麻粒岩-片麻岩杂岩剖面中,常有两种基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组合和分异(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变玄武岩具有一系列稳定的地球化学标志,这些标志使我们不必依靠这些组合岩石的变质程度,便能十分正确地鉴别这些岩石。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岩带地球动力状况的初期拉张阶段相当,而分异火山岩组合与古火山带地球动力学晚期挤压阶段相当。相对分异火山岩组合和分异火山岩组合的成矿专属性是不同的,反映出它们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对该岩系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及颗粒分析的研究,找出这套岩系独特的蛇绿质性质,讨论了它们与下部基性火山岩的密切关系;提出这一岩系属于远陆大洋深处的产物,具有远洋深水扇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藏措麦地区处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新生代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发育齐全。根据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物质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可划分为爆发相、爆溢相、喷溢相、侵出相、潜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喷发—沉积相等7大类型。再依据区内火山活动特点,火山相序及相组合特征,结合火山沉积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可将其火山活动划分四个喷发—沉积旋回,依序对应于典中组、年波组、帕那组、鱼鳞山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文章阐述了各类型火山岩相的基本特征,对各火山岩相序、相组合及火山活动旋回作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对提高整个冈底斯地区火山岩研究程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构造环境中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双峰式火山岩套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洋内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等多种环境。Sm -Nd同位素与不活动微量元素 (REE ,Zr ,Ti,Th ,Nb等 )相结合 ,进行综合研究 ,可帮助判断双峰式火山岩套成因和形成环境。本文总结了不同环境产出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并根据对北祁连边马沟双峰式火山岩研究提出了其形成环境可能为岛弧环境 ,这一认识对探讨该地区造山带演化的地球动力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在该地区的找矿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根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点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岩石形成演化的分析,对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的源岩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源岩具有混源特点:同时存在地幔物质和上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化学组成特点,源岩的化学组成可能与含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麻粒岩相岩石相似。  相似文献   

8.
浙东沿海上白垩统小雄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临海、三门东部的小雄盆地,发育一套中酸偏碱性的火山岩。长期以来,将其称为塘上组。详细的地质调查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与以天台盆地为代表的塘上组,在火山岩岩石组合、层序、古生物化石组合和同位素年龄等均不相同。火山岩是超覆于永康群馆头组、朝川组和小平田组之上,成岩时代在85—98Ma,产晚白垩世翼龙和鸟类化石,是晚白世的喷发一沉积产物。为一独立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岩石地层单位,故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一小雄组。  相似文献   

9.
南安第斯中生代构造演化化以形成哈迪(Hardy}弧—洛卡斯维尔德斯(Rocas Verdes)盆体系为主要特征。当地出露的陶比发拉(Tobifera)组、陶凸哈(Tortuga)蛇绿杂岩、亚汗(Yahgan)组和哈迪组分别代表了残余陆缘弧、T型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上发育的岩石组合。弧—盆演化过程中,地幔物质底辟上隆造成早期陆缘弧一分为二,其一西移,形成以之为根的新生火山岛弧;另一部分保存于大陆内部,成为形成于分裂陆缘弧内部的弧后盆地火成碎屑的主要源区。盆地形成中期,裂陷深度大,内部出现洋中脊,基性火成岩沿该洋中脊侵位喷发。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蛇绿岩带含金区见有常与矿体有空间联系的基性、超基性和花岗岩类的侵入体。但是,所述地壳构造的火山岩和侵入岩中金的背景值,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为了查明阿尔泰-萨彦岭地区蛇绿岩套中金富集的地球化学原因,对该元素在不同成因岩石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並引用了业已发表的其他地区蛇绿岩套含金性的资料。查明蛇绿岩套各岩石中金的分布规律亦属本研究任务之列。运用所取得的新资料,对Au在天然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国外早己发现了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 ,但我国迄今尚末找到。我国有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岩 ,能否找到此类超大型铀矿床 ,这是当前火山岩铀矿地质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剖析了世界上已发现的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及我国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 ,对我国陆相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构造火山岩带成矿潜力作了评述 ,综合得出在我国找到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有可能的 ,并确认赣杭、南岭、燕辽、大兴安岭等构造火山岩带具备形成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上述主要构造火山岩带与其它构造火山 ( -侵入 )岩带交汇重叠部位 ,是最有希望的突破区。  相似文献   

13.
火山成因矿产是火山活动特定阶段产物,本文通过对火山机构发展演化阶段所发生的成矿作用和区域内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在火山机构中赋存部位的归纳,建立了火山成矿作用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岩浆作用的表现形式、火山喷发方式、搬运方式、堆积环境、成岩过程以及距火山口远近等因素,将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类型分为侵入岩相、侵出岩相、火山岩相等三大类十二种岩相类型.并详细阐述了区内火山岩相类型及其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成岩后受古风化作用影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 ,特别是深风化带岩石后期K2 O沉积的影响 ,造成从未风化到深风化岩石在TAS图解、碱度系数、岩系指数及岩石类型等方面相应地发生变化。在TAS图解上 ,岩石向碱性增加、SiO2 减少方向变化。碱度系数变大 ,岩系指数的变化使火山岩反映为从钙碱性到超碱性。岩石类型也出现不确定性。深风化带岩石根据岩石化学成分计算标准矿物时 ,出现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 ,而实际矿物未见这一现象 ,也是后期K2 O沉积影响的结果。排除古风化的影响 ,作者认为大红峪组火山岩应为钾质的粗面岩和粗面玄武岩 ,属钙碱系列。粗面玄武岩为铝过饱和型 ,粗面岩为正常型。不存在明显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 ,其原始岩浆应以基性为主。由于上述的原因 ,影响了对岩浆来源、构造环境的判断。推断其构造环境 ,是在总的海进条件下 ,出现多次的海退 ,伴有多次火山喷发活动 ,水动能比较大 ,气候干旱 ,封闭、半封闭的海盆中富含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火山是惊天动地的自然景象,具有神秘感,对人们有极强的吸引力。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突变性的片断,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将火山列为国家公园,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象和地质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和未来的游憩、科研、启智之场所。面对火山遗迹,人们会产生种种遐想和启迪。火山(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分为六大类(1)火山喷发景观/对火山特有的不同于其它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3)火山喷溢的熔岩或火山爆发的火山碎屑岩在流动、定位、冷却后遗留的奇特的景观;(4)特定的火山岩在特殊的地学条件下形成的奇特自然景观;(5)与火山(火山岩)有关的其它自然景观;(6)火山(岩)自然景观内的历史与文化。本文提出如何评价火山(岩)旅游资源的四个大目标与四个大准则,对当前我国已开辟的风景旅游区作了概述与评论。最后,本文对我国火山(岩)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建议:(1)目标的确定和规划均有赖于旅游地学的研究;(2)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个关键的问题;(3)筛选出可作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区作好前期研究;(4)如何提高科学品位,开辟科学展示厅,起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应有的科学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闽东南地区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的结果。调查布点基本与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调查布点同位。该调查结果表明 :闽东南地区由花岗岩、混合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就地分化残留物沉积而成的酸性红壤土中的2 38U、2 32 Th、2 2 6 Ra、4 0 K放射性核素平均含量分别为 62 .3Bq/kg、73 .2Bq/kg、1 1 5Bq/kg和 872Bq/kg ;2 38U、2 2 6 Ra含量 ,花岗岩类 >中酸性火山岩类 变质岩类 >基性岩类 ;2 32 Th、4 0 K含量 ,中酸性火山岩类 >花岗岩类 变质岩类 >基性岩类 ,与不同岩石所在地区原野γ辐射剂量率、室外空气中2 2 2 Rn及其子体浓度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正镶白旗火山杂岩为一不规则的穹丘状地质体,它是由渐变过渡的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碎斑熔岩和次火山岩构成的一个整体.可初步划分出三个近似同心环带.中环的流纹质碎斑熔岩是火山杂岩的主体,它的众多特征反映出初始岩浆含有较多的挥发分.岩浆在地下经过了较好的结晶分异,在地下——地上某个范围内存在隐爆——侵出区.火山作用是以小规模隐爆伴随缓慢的向上侵出为主.作用时间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火山岩.正镶白旗火山杂岩属太平洋岩系钙碱质系列,原始岩浆由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熔体的混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