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生物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的乐清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阐述了雁荡山的地质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以及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了雁荡山游览区开发、科学考察区开发、游息区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和史迹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袁兴中  刘红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4):162-164,173
山东省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多样,因而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本文初步研究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与保护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质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在概述各类地质景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利用和保护程度不一的现状,提出了开发构想-深入调查、搞好规划,树立品牌、开发重点项目,搞好综合开发、加强宣传;开发策略-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增强保护意识,科学开发,走产业化的道路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8.
山东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上山东"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山东省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省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山东省海滨旅游区的战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到1992年底,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255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55处。森林公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森林旅游具有其它类型旅游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新潮流。森林公园的建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自然资源,但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和掠夺式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破坏。本文最后对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何协调统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祁连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刘建泉,刘兴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掖734000)杨建红(甘肃张掖市九龙江林场,张掖734000)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1993年旅游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首位,旅客人数突破5亿人次,全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东省资源鸟类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山东资源鸟类丰富,可分为狩猎鸟、农林益鸟、观赏鸟和珍稀保护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猛禽资源现状,山东省共有猛禽2目、5科、42种和亚种,它们对促进农林生产、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开发利用程度差别较大.本文论述了近年来该省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蓬莱的滨海旅游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龙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271-272,F003
从蓬莱海洋自然资源、海洋人文景观、海洋文化信仰几方面对蓬莱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蓬莱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从沙滩旅游、海洋生物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纪念品、海洋历史事件开发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东海洋资源的优势 ,提出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并探讨了海洋产业开发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山东省蜜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经分析发现,山东省境内的主要蜜源植物有60多种,它们分别属于作物、林木、牧草与绿肥、果树、野生草本、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7.
窦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303-304,285
山东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先决条件。阐述了山东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该省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劣势和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经济强省.要真正把旅游业树立为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彻底扭转当前对旅游文化资源的粗放式经营管理局面.只有实现内涵式旅游开发,把未来旅游吸引力放在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向上,四川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