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小城市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针对当前中小城市发展现状 ,并根据排污权交易的两种基本模式实施的条件 ,探讨了中小城市实行 ERCs模式的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 ,给出了中小城市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浙江省被确定为中国第3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其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也随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浙江省已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嘉兴市和绍兴市出发,分析了其排污权交易模式的特点,探讨了2种模式对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启示,并提出了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模式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法制建设对中国的启示,对国家、地方2个层面进行了排污权交易法制建设的构想。最后,对浙江省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进行了具体设计,并对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排污权跨区域交易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降低减排成本,停产、限产补偿和环境资源市场流动方面来看,有必要建立京津冀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机制。京津冀目前具备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地理条件、内在经济动力、供需关系以及制度基础;但是,具体实施时需要克服区域初始排污权总额分配的公平性和后续跟踪监管的有效性两大难点。提出3方面的实施建议:排污权分配应理顺与总量减排任务目标的关系;建立第三方核查机制;采用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交易模式和租赁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需全面完善的背景下,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环节的建设显得尤为薄弱,结合国内目前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前提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计算方法,量化排污权交易可行性,预测由交易导致的水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社会治污成本,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市场经济手段,是对现有环保制度的一种创新.其中,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一直是排污权交易实施过程中探讨的热点.通过对水污染物排污权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环境容量价值的定价策略,该定价策略综合考虑了水环境容量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及地区、行业间的差异,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水污染物排污权的内在价值,并为今后初始排污权定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的4个显著创新点,揭示了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浙江省排污权交易制度概况,分析了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浙江省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总体思路,指出碳排放权的配额发放、有偿取得、监测核证、交易监管机制可借鉴排污权交易体系进行构建,碳排放交易可依托排污权交易综合管理平台进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对于解决过高的环境治理成本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中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梳理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交易模式、组织过程和主要方法,以期推动中国排污权交易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进而推动符合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的构建.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各试点地区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环境管理的精细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最后还指出,中国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中仍存在政策制度建设支撑不足、交易市场活跃度不高、后期监管不力等问题,今后应依法依规,始终坚持由易到难、积极稳妥、重点突破的原则,由点到面、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总结和分析污染源排污核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排污权交易的污染源排污核算方法体系,力求准确掌握污染源排污情况和监控排污权使用情况,为科学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排污权交易秩序、有效推进各项环境经济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