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国外岩浆型铂矿床的主要类型1.与基性、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并与铜镍硫化物(或铜、铜钴硫化物)共生的铂矿床(1)位于属暗色岩建造的分异的基性岩侵入体中(如苏联诺里尔斯克、塔尔纳赫、十月等矿床与辉长-辉绿岩有关;南非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铁矿类型及其特点 (一) 与深成岩系有关的矿床 1.正岩浆矿床 与超基性—基性岩有关,一般为块状,主要矿物为钛磁铁矿(TiO_2=10—30%)少量赤铁矿,品位变化大,如美国阿迪龙达(Adirondach)矿床(图1)在钛磁铁矿中还含有Ni,这种矿矿石主要是Ti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下列地球化学经验规则适合于钒:1)磁铁矿总的来说,比赤铁矿或钛铁矿含钒量高;2)但在磁铁矿-赤铁矿对中,赤铁矿含钒量较高;3)在磁铁矿-钛铁矿对中,尽管富集系数变化很大(1—20),特殊情况下甚至<1,但磁铁矿通常还是比钛铁矿富钒;  相似文献   

4.
目前至少划分出12种岩浆建造,世界上大量的内生铁矿床与它们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和不同建造的铁矿床除了以特殊的地质-矿物为标志外,还可根据钛磁铁矿和磁铁矿中混入元素的分布来加以区分。例如对个别建造的某些矿床类型来说,Ti、V、Mg是主要的。作者研究了Mg、Sc、Ti、V、Cr、Mn、Ni在钛磁铁矿和磁铁矿中的分布(表1)。对于Nb、Zr、Ga、Co、Zn、Ge作者认为也具同样的意义,但由于资料不足,表中没有包括进去。绝大部分混入元素的定量测定是根据光谱和化学分析。对比表中所列的结果可得出下列结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侵入体中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天然变化对于估计岩浆源深度,确定岩石及矿石的生成次序以及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过程的联系等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最有前景的是基性与超基性侵入岩及在成因及空间上与之有关的岩浆矿床,因为它们侵入迅速以及在地壳中受混染最少,所以这类岩石及矿石的元素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对深成热液矿床作大面积和局部地区的预测,建立矿床成因模式和弄清矿化相对母岩侵入体作空间分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矿床的总体模式可以表示矿化特征及伴随化的所有现象的总和,即矿床地质背景、岩石交代变质作用、矿化和蚀变的分带,不同侵蚀面上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这就有可能在研究矿化的早期对矿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在不同成因和含矿建造类型的具体矿床的地质构造基础上,根据含矿岩浆体系总的发育规律,建立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内生金属矿床中,似乎难以想象在地质-岩石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如此不同的两类矿床:花岗伟晶岩(或其岩相类似物——稀有金属花岗岩)和与超基性-碱性杂岩有成因联系的碳酸岩。这两类矿床明  相似文献   

8.
与加拿大地盾苏必利尔地区的太古代金矿床有时空关系的长英质侵入体,由于磁铁矿含量高,因而其磁性均比太古界地带大部分地区所分布的长英质火成岩的磁性高。所见到的例子有赫姆洛、雷德莱克、哈克-霍洛韦、米希比舒湖、沃瓦-米萨纳比、杰拉尔顷、马塔奇文和布斯凯-东马拉蒂克金矿区。这些太古代侵入体可与伴有金属矿化的显生宙磁铁矿系列深成岩体和产有富金斑岩型矿床且富含磁铁矿的侵入体相比。有证据表明,涉及特殊岩浆生成的金矿化发生在一特殊的构造环境中。两者的关系不是表明成矿组分来自这些侵入体,就是表明岩浆是沿扩容带(扩容带也提供了来自深部的流体)侵位的。鉴别富含磁铁矿的长英质侵入体可能有助于确定有利的太古代金矿床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41-249
玢岩型铁硫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矿床类型,与隐伏闪长玢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研究赋矿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探讨玢岩型铁硫矿床的形成及演化、指导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硫矿床赋矿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在对钻孔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赋矿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赋矿闪长玢岩具有中高硅含量,高钾富碱,低钛,高铝,富集Sr、K、Rb、Th、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属于橄榄玄粗质系列岩石。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推测岩浆源区可能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与同化混染共同影响岩浆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 铁镁硅酸盐是金在岩浆岩中富集的矿物。本文阐述了中勘察加地区侵入岩浆建造岩石内的角闪石在结晶过程中金的性状特点。关于组成建造的侵入体,其地质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构造位置和形成过程等特点曾经有过详细的报道,扼要地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 岩浆岩及与之有关的内生矿化的地球化学是现代地球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面。它把岩石的成因、岩浆源的潜在含矿性和成矿率以及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在岩浆和岩浆期后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历史等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利用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能作成矿分析。现今获得的关于岩浆中稀有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大量地球化学资料,已能够十分有把握地从这些岩石的岩体中区分出潜在含矿性的岩体;根据这些侵入体侵入时形成的火山深成系统的构造形态特征,可以预测地球化学富集场的分  相似文献   

12.
论扬子型铜矿床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子型铜矿系由三部分组成:①块状含铜黄铁矿层,②含铜的矽卡岩及磁铁矿以及接触交代带附近的交代成因铜铁矿脉,③侵入体及有关角砾岩筒中的细脉浸染矿化,后者在某些矿床如城门山被作为斑岩型铜矿。这三种类型铜矿床常被称为“三位一体”矿床,虽然第三种不一定每一场合均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 有关克齐尔库姆-库拉明火山深成带岩浆岩和造岩矿物中含金量背景值未见有报道。(1973)和(1974)仅对中天山两个侵入岩体的岩石中金含量作了一般的介绍。定量地研究金在同源岩浆建造内的分布,能有助于解决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一系列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有破碎岩蚀变型、层问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角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矿化带严格受破碎带控制,也受不同地层时代和岩浆热场的影响。矿带往往在主干断裂旁侧、多组裂隙交汇处及褶皱轴部横张裂隙发育部位定位;不同的地层时代有不同的有益元素组合,不同的岩性又对元素的富集成矿有特定的作用;岩浆岩的多期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矿田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通过矿床模式的建立,本区找矿方向的主要标志是:多组构造结点、特定的赋矿层位以及次火山构造周围。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鸡冠石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冠石银 (金 )矿床是铜陵地区一个具中型规模的银 (金 )矿床 ,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矿床分四个主要成矿阶段 :夕卡岩阶段、氧化物 -硫化物阶段、石英 -硫化物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对矿床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独立的银、金矿物和含Au、Ag低的硫化物、含Ag硫盐矿物 ,主要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中晚阶段 ;矿床的轻、重稀土元素总浓度比值与辉石二长闪长岩相近 ,反映出二者的同源特征 ;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 ,反映出该矿床以岩浆热液为主的成因标志 ;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 ,但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和地层成分加入 ;成矿流体为NaCl-KCl -H2 O体系 ;矿床成因属夕卡岩 -中低温热液充填 -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 阐明火山、喷发产物在岩浆发育过程中侵入的顺序对解决很多岩石成因和矿床成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确定侵入体侵入的先后顺序并把它们归入不同时代的杂岩组合,通常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岩石形成后受到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用放射性法对岩石  相似文献   

18.
斜长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层状型 它呈层状产于基性层状杂岩中。斜长岩成分的变化范围可由中长石、拉长石直到钙长石。这种斜长岩具有韵律性的特征,整个岩体发育了很好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的变化取决于它在层状基性杂岩中的位置。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原始玄武岩岩浆在  相似文献   

19.
很多作者已指出,磁铁矿的硬度尚不固定(1965、1966、1967;等1969;1969)。现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磁铁矿的硬度与矿床成因及矿物中 Mg、Ti、V 的含量有关(Cu1965;1969),而另一种认为硬度与成因无关(等,1969)。但是后者亦同样指出磁铁矿的含钛的变种硬度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人们还把地壳活动带花岗岩浆出现的地区看作是产生稀有金属矿化的唯一有利的环境,同时.花岗伟晶岩则被认为是稀有金属矿床基本的和主要的工业类型。近十五年来,发现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新的含矿建造。如碳酸岩、交代-蚀变花岗岩(变花岗岩)、古老变质岩层中含稀有金属矿化的碱交代带、碱性岩周围含矿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