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满足油田或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和水资源的再利用,对斜板沉降器的油水分离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上浮速度的关联式,结合试验分别对其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找到板长、板间距、倾角及板间流速的最佳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斜板沉降器有较好的油水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谨 《福建环境》2003,20(4):17-20
对旋流板分离技术在水泥除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工程验证其适用性,并在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中试实验,得到除尘器的合理结构形式和最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压力损失是衡量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过程能耗大小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选择水泵扬程的依据。当前液体旋流分离器设计过程还缺少具体量化的理论依据。通过液体旋流分离器的性能实验,得出液体旋流分离器各部结构尺寸、形状、相对比例对压力损失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液体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归纳汇总出一般常用型液体旋流分离器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4.
吴蕾  邱发华 《环境工程》2012,(Z2):477-480
研究用于污泥脱水的卧螺离心机的分离性能,并应用FIUENT软件建立卧螺离心机螺旋流道内污泥流体的两相湍流三维模型。主要研究不同转鼓长径比对卧螺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间接给出了不同长径比对卧螺离心机分离性能的影响关系图,并得到了该卧螺离心机最佳转鼓长径比的几何尺寸,为进一步研究离心机特性参数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浮升—聚结油水分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当今国内炼油厂油水分离技术,指出强化重力法污水除油过程的两种途径;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型式浮升-聚结油水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有关技术参数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颖 《环境科技》1996,(1):9-14
用絮弟法和树脂吸附法对模拟红的TNT等有机物进行分离实验,并讨论了絮凝剂种类,絮凝剂加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吸附流速、吸附柱柱长、氯化钠的加入量及红水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絮凝法和树脂吸附法分离红水中有机物的最佳条件,从实验及计算结果可知,将絮凝法和树脂吸附法联合处理模拟红水,所取得的效果比单用絮凝法或吸附法要好。絮凝法能使模拟红水的色度降低很多,但对TNT的分离率不高;树脂吸附法对红水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集旋流分离、过滤分离、粗粒化分离以及重力分离技术于一体的紧凑型固-油-水分离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装置,对重庆市的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及储运油容器清洗产生的固-油-水混合物进行处理,保护长江、嘉陵江及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排放水含油量小于10mg/L;由于采用了高效旋流分离等技术,结构紧凑,非常适用于要求移动性好的场合;装置具有自动加热、自动排油和自动排水等功能,实现了无人职守,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油—水旋流分离技术及其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油-水旋流分离技术的发展,比较了Dynaclean型动态旋流器与Thew型,Amoco型和KNN型静态旋流器的结构特点及分割粒径。归纳了油滴在经泵增压的过程中出现破碎的影响因素,油滴的破碎程度取决于油水两相的粘度比,增压泵的型式,泵型速,泵流量,以及旋流器进料口的速度,给出了六种合理的压舱水,油田污水和炼油污水的旋流分离流程。比较了不力旋流器同隔油池,浮选和机械离心机相比在技术经济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转炉钢厂除尘废水常用的净化法是重力沉降法或絮凝-沉降法,效率低。复合絮凝-磁滤分离法考虑了除尘废水中固体悬浮物的粒度和磁性特点,促进SS的凝聚性,强化了固液分离过程。本文研究了磁分离净化规律以及沉降分离与磁分离过程的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0.
袁秋笙 《环境科技》1999,12(2):17-20,24
剖析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整体及分部结构,以某食品厂污水处理工程为实例,对各部分的具体参数,设计方法,作了详尽的介绍,有利于UASB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敏  杨昌柱  闫莉 《交通环保》2004,25(1):26-28
以镀锌板为基材,表面涂覆涂料A,开发出了新型聚结板材并应用于波纹板聚结除油器,同时对除油器的局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可除去30μm以上的油珠。尽管所配原水中的油为密度大(0.895kg/L)、难分离的润滑油,在进水含油量从20~300mg/L波动大的情况下,出水一直稳定在15mg/L以下,一般为10mg/L左右。  相似文献   

12.
油污水重力分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钟春阳 《交通环保》1996,17(6):9-13
本文对含油污水的重力分离原理进行了论述,认为油珠在水中的重力分离包含上浮运动和水面展开成膜两个过程,并且油珠水面展开成膜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其确定油珠从水中的最终分离。并对一些特殊水质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正己烷为萃取剂,SDS和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苯和硝基苯为污染物,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萃取时间、油水比、表面活性剂及污染物性质对二者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2h、油水比为0.1是萃取的最佳条件参数;正己烷对Tween 80和苯的分离效果较SDS好,且Tween 80浓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不大;随着SDS浓度的升高,其与苯的分离效果先增大后减小,在1.375CMC时达到最佳分离效果;正己烷对苯与SDS的分离效果较硝基苯好,且分离效果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苯和硝基苯共存时,其与SDS的分离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一种新型旋流器的开发过程,新型旋流器具有双进口、弧锥段体的结构特征,公称直径分别为18mm、28mm,通过对新型旋流器进行实验室测试,HL28型平均分离效率在90%以上,明显估于国际上正在采用的Thew型双锥体和Ammco型单锥体旋流器,HL18型比HL28型流器有更好的分离效果,突破了国际上通常认为旋流器的直径不能小于28mm的说法,即提高了离心分离因数,又解决了油滴破碎问题,为以后的油水  相似文献   

15.
根据R.Lemlich提出的吸附气泡分离理论,运用集总参数模型,在连续稳态操作条件下研究了废水中微量表面活性剂CTA-Br的吸附气泡脱除方法,求得了实验条件下吸附塔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轴向分布函数及该过程的传质扩散参数。结论表明,在该脱除过程中,废水中表面活性剂的涡流扩散系数远比其分子扩散系数大。脱除过程速率主要受气。液界面液膜侧表面活性剂在膜内的分子扩散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6.
旋风分离器分离段表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旋风分离器,由于其分离段形成的内旋气流太混乱,而且剧烈湍动,致使在沉降段已和气体分离的尘粒在分离段中又改变运行方向,重新与气体混在一起,因而除尘效果不理想,为了找到改善分离效果的办法,本文对尘粒的运行过程作数学分析,并对提高除尘效率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段形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沼气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质能源通过提纯可制得生物甲烷(BNG),低温提纯作为一种制取生物甲烷的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任何工程应用。从原理出发,提出了沼气进行低温提纯的两种方式,即气液分离与气固分离。通过对相图的研究与沼气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气液分离难以保证CH4含量,可行性较差,气固分离模式可达到分离目的,可行性较强。随后从能耗的角度对低温提纯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BNG纯度要达到车用天然气要求(CH4含量95%)时,低温分离所消耗的冷能约为77.2 k W。通过合理设计工艺可有效降低其能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分离螺母的分离可靠性分析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分离螺母机构分离动力学模型和极限状态函数。然后,在考虑工作载荷、几何尺寸和药剂燃烧参数等参数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分离螺母不同分离阶段的基于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可靠性模型。最后,对分离螺母进行可靠性和灵敏度分析,量化工作载荷、几何尺寸和火药燃烧参数对分离螺母机构分离可靠性的重要性排序。结果 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参数依次为火药力、装药密度和预紧力。结论 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不确定性因素对分离螺母分离过程可靠性的影响,提升分离螺母机构分离可靠性定量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可为分离螺母的精细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美国Nu—Corp国际技术公司开发一种油水分离系统一XpaK系统,分离效率达到97%。该系统利用不互溶液体的不同比重方法,可适用于不同浮力的不互溶液体的任何混合物。在分离过程(流程)中,固体物首先被隔离出来,并在一个感应涡旋式固体悬浮罐中回收这些固体物。然后将油水混合物泵送至高速分离器。  相似文献   

20.
介绍旋流分离器在含油污水处理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功能及特点。旋液分离罐的基本结构及在生产应用中的改造、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