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哲夫"以十几年的漫长岁月,靠双脚跑出来的作品,与其说是文学作品,还不如说是他对国土、民族、时代和全人类的命运的呕心咏叹!"哲夫与徐刚等一样,是我国生态文学领域最执着、坚定,成就、影响与贡献最大,特色也最鲜明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除长篇系列小说《黑雪》《天猎》《地欲》《人欲》,以及中短篇小说《长牙齿的土地》《鱼虫》与《畜牲》等外,  相似文献   

2.
哲夫 《环境教育》2012,(8):85-86
一个人类的大脑拖着一个巨大的地球般的胃囊,消失在广漠的、深邃的、神秘的、布满云彩的天空,如同小小的蔚蓝色的脆弱的地球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间……1987年我在武大作家班上学时,两年时间,写了两部长篇,一部是《黑雪》,一部是《毒吻》,两部小说先后当时的《北岳风》主编沈豪要了去,连载于北岳文艺出版社的大型刊物《北岳风》并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先后出书。那时的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好书,在全国可谓风生水起,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景平  傅菲  贾江涛 《绿叶》2023,(11):38-50
<正>自然文学或生态文学现象李景平:傅菲散文在当今文坛可谓无所不在,在《人民文学》《作家》《天涯》等各大重要文学期刊,以及《光明日报》等报纸副刊,都可以看到傅菲作品。一个人创造一种自然文学或生态文学的风景,这种现象称得上“傅菲现象”。请从生活、职业和创作经历,谈谈您走向这种现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猎天者必被天猎,猎地者必被地猎。别以为你在居高临下悲天悯人的拯救天空、拯救大地、拯救江河湖海、拯救万类和万物,其实,你拯救的只是你自己!20世纪70年代我就开始写作,最早出版的一本书,名之为《啊……》,之后陆续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如《长牙齿的土地》《船儿也曾有过舵》《谁坐一把金交椅》《雾恋》《鱼虫》等,与环保没什么关系。80年代,我在李国文老师的诱导下,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顺应时势地提出了“环境文学”的这个新命题,并且以积极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大胆的开拓。总的来说,环境文学这个新的命题的提出,正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现实对文学发展繁荣的呼唤。产生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文学,一定要义不容辞地以时代的要求去唤起人们热爱、建设和自觉地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因此,发展繁荣环境文学势在必行。首先,从文学的发展、继承来看,必须发展和繁荣环境文学。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向以山河壮美、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光辉篇章。远古神话《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运用丰富想象艺术  相似文献   

6.
正岁月塑造了大地上的水土,哲夫塑造了保护水土的人。几乎是跑遍了中国的水土,哲夫带了长篇水土生态报告文学新书从北京归来,我于是看到了他的这部《水土》。哲夫是中国当代生态环境文学领域创作时间最长、创作数量最多、创作体裁最广、创作影响最大的绿色作家之一。人说,《水土》是中国第一部水土保持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我说,《水土》是超越水土保持概念而上升到水土保护意义,甚至超越水土保护概念而上升到生态环保意义的生态环境文学作品,是激扬生态文明人文建树的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环境文学作家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者,其价值在于给世界创造引领绿色人文行动的思想理念。《水土》这部作品,哲夫显然践行了这样的创造和引领。岁月塑造了大地上的水土,哲夫塑造了保护水土的人。几乎是跑遍了中国的水土,哲夫带了长篇水土生态报告文学新书从北京归来,我于是看到了他的这部《水土》。哲夫是中国当代生态环境文学领域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是在全球性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伴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而孕育、诞生的一种新型文学形态,同时也是生态学向文学、文学向生态学相互扩张渗透的产物。它以语言艺术构筑的形象抒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表达人类应有的对待自然的伦理信念、情感态度及行为规范,引领人们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黄秋耘上个月刚刚去世。人们不会忘记他所透支给大众的爱。他在最后的日子里竟然读了雪波的这部长篇,而且写下“颇有意思”,“使我掉下泪来了”的评语。黄秋耘说过:“我自己是个‘罗兰党’。”他一生从不讳言他的人道主义立场,“也许人到黄昏,更容易伤于哀乐吧。”我相信秋耘。《大漠狼孩》是一部写实的大寓言。写非人之人性或写善性之人性,新作不在少数。前苏联的长篇《白比姆黑耳朵》,动物片《狐狸的故事》等。王蒙的《杂色》,困乏的老马竟然开口说话:“让我跑一次吧!”宗璞的《核桃树下的悲剧》听到核桃村的哀鸣。张承志的黑骏马那眷眷之情总是在“无言地述说着什么”。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恳求》和《七岔犄角的公鹿》。狗通人性,公鹿像大丈夫一般爱子。前不久在《北京晚报》上读到一篇美国人写的《狼故事》.写一个狼孩带着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从警示危机到关注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学与传统的描写自然的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仅描写自然和感悟自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是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看待,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国生态文学的兴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1.
自然哺育了人类,繁殖了艺术,形成了化,万物在其上面生存游动,它是天地间最明澈的镜子,同时也映着人类欲望灵魂的倒影。本栏目旨在唤起人类对大自然最美好最纯挚的感情,从多视角以浓厚的人关怀,来提炼对自然之美的爱和对人类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刘蓓 《绿叶》2012,(5):58-61
与传统的自然文学相比,生态文学创作和研究注入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它的首要宗旨不再是歌颂自然,而是对环境危机作出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当代的生态文学,不应只限于以"歌颂自然"为主旨的文学创作,我们还需要揭示人类对自然系统的过度干涉有着潜在的灾难性影响,用文学的方式揭露、反思和批判人类对自然的错误态度,以多种题材传达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主义认识,从自然题材的散文诗歌和荒野小说拓展到都市文学、科幻小说等。  相似文献   

13.
<正>暑假在家,我静静地翻看了《绿色承诺》这本书,读后我感觉心情非常沉重。本书一共从八个章节来讲述了人类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么严峻的形势,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而在本书中,让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章呢?对!就是那章水——生命之源。"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对于人类生存来说,水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在成人体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那么几本写得较好的环保书。我最珍爱的,是唐锡阳先生的《环球绿色行》。这部被称为是"自然生成"的环保作品,是唐锡阳先生亲临一个一个现场之后的倾情之作。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我一看就非常喜欢,因为我对中国天然林的命运,一  相似文献   

15.
<正>假如读了《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我们就要去做些什么。我们知道有很多志愿者都在行动。像我们这些写环境文学的,写书本,也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投身到这个事业的做法。4月23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2019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推选暨"生态环境好书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文学能从环境正义思想、环境素养与心灵生态建构,以及环境伦理与道德等多方思考,使公众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达到感化和教育的目的以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非常严峻的环境挑战[1]。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反思,不得不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固然,加强科研攻关可以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 师范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向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极其有限,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听命于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失去了节制。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陷入了恐惧、迷茫和反思。《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就反映了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忧患,“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7,(4)
正当代著名作家阿来发表在《人民文学》2015年第二期上的自然文学中篇佳作《三只虫草》,《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都及时作了选载。读完小说,笔者不仅被小说展现的神奇见闻知识和新奇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更被小说蕴含着的自然世界里的优美意境和哲学意味所折服。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20,(8)
正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李景平:在中国当代文学里,自然文学、环境文学、生态文学这三个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并使用,作为中国生态文学代表性作家,在你的创作和研究中,这三个概念是怎么界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我发现,在这些概念下例举一些作品的时候,概念外延所列的作品,又几乎是一样的。那么,你认为是否需要归纳为一个基本统一的概念为好呢?  相似文献   

20.
人类面临的根本困境,说到底是环境生态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主义文学正在中国文坛悄然兴起。先是《狼图腾》创下上百万的销售量,随后是《藏獒》叫板,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持的年度最佳作品评选“激战正酣”时,被媒体推上醒目的位置。接着又有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雪狐》,以诡魅的笔法,写出动物的神奇与人的复杂关系。在此之前,红柯的《大河》也是一部相当出色的描写动物和自然环境的作品,可惜,这部好作品并没有引起读者强烈的反响。生态主义文学的大行其道,让人想起了美国大片《后天》的成功。2004年6月初,美国好莱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