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噪声大量存在。长时间遭受85dB(A)以上的高强度噪声刺激,会致使人的听力严重受损,形成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称为噪音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噪声大量存在。长时间遭受85dB(A)以上的高强度噪声刺激,会致使人的听力严重受损,形成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称为噪音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我  相似文献   

3.
听力防护用品是指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伤,预防噪声对人身引起不良影响的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的结构原理,类似人们遇到强烈音响振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双手掩耳,以减少强声波对人听觉器官损伤的情况。听力防护用品就是根据这种原理,通过一定的造型,使之能封闭外耳道,达到衰减声波强度与能量的目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适于佩戴的结构,形成一种以防噪声为目的的防护用具。  相似文献   

4.
通俗地讲,噪声就 是指人们讨厌听到的声 音。一般来说,低于85 分贝的声音对人的听力 是无害的,而职工们长 期暴露在超过90分贝的 噪声下,则会降低听力, 造成职业性难听和职业 性耳聋。声级越高,暴 露时间越长,危害也越 大。因噪声而造成的职 业性耳聋称为噪声聋。 绝大多数噪声聋是 渐进而成的。当人们刚 接触到强噪声时,常反 映听觉灵敏度下降、听 觉迟钝,感到声音发闷。并伴有耳鸣现象发生。这说明已经产生了暂时性听力损失,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听力逐渐恢复。否则,就可能逐渐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失。常此下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职业性耳…  相似文献   

5.
噪声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后果是严重的。职业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是累积暴露的结果。一旦产生听力损失,很难得到治愈。特别是当有的噪声频率与人某些器官的固有频率相接近日,即发生共振现象,使人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噪声不仅危害工人的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危害更大。研究人员发现,在低于120分贝的情况下,噪声对人听力以外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听力而起作用的。人们把对听力的危害叫做直接性危害;而把通过听力而作用的对人的其他危害(如对心血管、脑血管等)则称为间接性危害。因此,如果保护了听力,也就间接地保护了人的其他器官。 听力保护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是科技工作者为保护工人免受职业性噪声危害而实施的一项综合工程。自八十年代以来,已在美国和西欧等国实行,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在我国属试行阶段,已在部分地区实施…  相似文献   

7.
噪声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相似文献   

8.
噪声亦称“噪音”,指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一般以90dB(A)作为工作点的听力保护极大值。如果噪声超过这个极大值,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损伤听觉,甚至引起耳聋,诱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力,同时,也能损害人的视力。了解这一点,对现场安全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有资料表明,噪声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当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达到90dB(A)时,有2/5的人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当噪声达到115dB(A)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道路交通噪声来源于地面、车轮与地面摩擦噪声、机动车辆发动机噪声、车体带动空气形成的气流噪声、喇叭噪声等,其流动性大,影响面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成倍增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也随之增加。二、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噪声为88-91分贝,小型车辆为82-85分贝。因此它对人类的危害比较明显,不容忽视。1、首先是对听力的损伤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噪声级在80分贝以下,方能保证人们长期工作、生活不致耳聋,在90分贝以下,只能保护80%的人40年后不会耳聋,即使是85分贝,仍会使10%的人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0.
我厂裸铝绞线车间的7台管式绞线机是五十年代产品,生产时噪声达100多分贝。其噪声源一是由管式旋转筒体上空心开口高速旋转切割空气而产生的噪声;二是由筒体钢制托轮支承高速振动、齿轮转动摩擦产生的噪声。经全厂共同努力,设计出了无管式绞线机。其减噪设计原理是(见示意图): 1.取消原管式绞线机笨重的旋转筒体,代之为小型旋转体,并将其封闭在减速箱体内。当高速旋转时,不与空气接触,彻底消除了筒体旋转时切割空气所产生的噪声。 2.取消旋转体的托轮支承,改用动静压液态轴承,旋转体在液膜上旋转,无振动噪声。 3.每台旋转体的转动,都采用聚…  相似文献   

11.
《安全》2014,(4):68-68
正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职业性听力受损是制造业企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每9个人中就有一例。而在中国,目前还鲜有本土的行业机构或组织针对职业性听力损害的防护问题进行系统地测试和研究。3M公司一直关注职业性听力受损防护领域的研究,并将噪声监测、听力防护、防护验证、培训教育方面这一全面有效的听力防护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同时拥有和培养了世界顶尖的科技人才。听力损失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一大感觉障碍,全世界16%的听力受损的原因是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2.
据报导,苏联为了在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采用了移动式的空气调节器。这种空气调节器的主要机构是转子致冷发动机,它是根据绝热扩散原理进行工作的。但其排出冷空气的噪音达115~128分贝,超过了允许标准。因此,采用低频的和高频的消音器以降低调节器产生的噪音。这两种消音器对不同的频率区间具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日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本文针对噪声的概念及噪声作业听力防护,分析了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损害,阐述了预防和控制噪声的个体防护装备,提出了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早发现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保护工人的听力,国外研制了一种保护听力耳塞。这种耳塞有声响过滤装置,在其正中有一个通风滤声孔道。这个孔道不仅能将噪声减少到80分贝以下,同时能进行正常谈话,能听到警报和其它讯号,并可消除因耳道被紧闭而产生的头晕和 心。该耳塞还备有一条30英寸长的软线,其两端各有一个插塞,插进耳塞外侧的插孔里以防遗失。如将插塞插入通风滤声孔里,此耳塞就变成完全封闭的了,可用于睡觉、游泳或噪声特别剧烈的场合。保护听力耳塞@王晓宁  相似文献   

15.
<正>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  相似文献   

16.
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属于空气分离工艺中主要噪声源之一,为寻求良好的治理方案,通过研究位于某3类声功能区的液化空气公司空分站中自洁式空气过滤器噪声污染状况,根据其A声级噪声频谱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洁式空气过滤系统进风口噪声源进行分析,其噪声治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1)通风量大,机组运行时产生高分贝、中高频带的噪声;2)下游空压机工艺段产生的低频带噪声通过风管传播至扩散口;3)空滤系统匹配的消声器需有较小的压头损失。不同的距离以不同的噪声模型进行预测,以最近距离的厂界为敏感目标,预测噪声源的噪声水平距离衰减规律,并通过AWA型噪声分析仪在不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测得1 min等效A声级作为实测数据,并检验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数据设计一套针对空气过滤系统风量大、压头损失小、噪声分贝值高、宽频带的空气过滤机组整体降噪工艺。经检验,治理后结果好于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中的3类标准的夜间55d B的标准。该研究设计技术工艺、参数先进合理,费用低且实际简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纺织噪声暴露现状及听力损失情况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纺织业从业人员数量、工龄的统计和企业实地噪声情况的调查,借鉴ISO1999—1975(E)和其它相关方法预测我国纺织行业噪声暴露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经过预测,结果显示纺织从业人员暴露于85dB以下噪声的约有289.3万人,85~95dB约有381.2万人,高于95dB约有329.5万人;对于听力损失的预测,采用悲观和乐观法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约有100.57万人和21.61万人患有听力损失;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约有70.96万人患有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a—45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dB(A)—99.7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最高。结论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ZQ-4型手握式风钻是一种小型风动工具,广泛应用于航空、造船和其他行业的板铆钻孔工序。工作轴速为12000转/分,距风钻轴向45°、0.4米距离处,排气噪声为102dB(A)。 ZD-4型风钻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钻头切削板料的机械噪声低于排气噪声10分贝以下,故可忽略)。排气噪声是由8个分散的φ4毫米小孔喷射出的高速气流冲击和剪切周围静止空气,引起剧烈的气体扰动而产生的。根据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消声原理,在风钻排气口安装一个二级节流降压和微穿孔组合式消声器(见图1),便可降低噪声。 二级节流降压及微穿孔组合式消声器的结构见图2.图3,它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木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噪声污染 ,极大地损害了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控制木工机床的噪声 ,分析和讨论了产生噪声的原因 ,指出切削机构是噪声的主要声源。探讨了降低噪声的途径 ,综合评述了国外木工刀具降噪新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 ,现代木工刀具的设计与制造均考虑了降噪措施 ,其技术原理集中于控制气流在刀槽或齿槽中涡流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和防止刀具振动时产生的机械噪声两方面。这些新技术已用于生产中 ,降噪效果明显 ,值得借鉴。笔者强调 ,开发低噪声木工刀具 ,保障劳动者的人体健康 ,是我国木材加工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