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读者来信     
《绿叶》2005,(5)
《绿叶》编辑部:无意中得到一本《绿叶》,立刻为它那不带一丝商业气息的清新与朴素所吸引。喜欢《绿叶》,理由很简单:我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关注环保的普通者中的一个,如参天大树上一片小小的绿叶。作为宣传环保事业的一个窗口,《绿叶》让我感受到了自然世界的和谐与纯朴,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与净化。  相似文献   

2.
绿叶之春     
初春刚来,万物复苏,让人最着迷的就是绿叶了。细雨渐渐停下,什么都变得清新了许多,特别是一片片绿叶,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总是用淡淡的清香迎接。湖面很平静,偶尔随着风儿跳起舞来,湖水又清又亮,像一面明镜,又像月光洒在女孩儿脸上,  相似文献   

3.
根深叶茂     
12年前,我欣喜地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绿叶在中国文坛破土而出。12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片绿叶的成长,希望它枝繁叶茂,在人们的心中编织起遮挡风沙的绿荫, 希望它成为唤醒人们绿色文明理念的旗帜。2004年,当我看到全新改版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与环境保护论坛暨2002年《绿叶》理事会年会7月8~11日在风景秀丽的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彭近新出席会议并作论坛主题发言。著名作家赵大年、章仲锷、方敏等,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局长云二柱,中国环境报总编辑、《绿叶》杂志主编黄振中及宝钢、贵州茅台酒厂、济钢、兖矿集团等大型企业和地方环保局的代表近百人出席会议。武夷山市副市长滕建明和南平市环保局副局长邹元飞到会祝贺。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绿叶》杂志名誉主编、《绿叶》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曲格平由于公务不能到会,请《绿叶》杂志顾问高桦转达他对大会的祝贺。曲主任祝大会圆满成功,希望大家多支持帮助《绿叶》,让《绿叶》杂志办得更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因在西北带队执法检查,不能到会。彭近新司长受王玉庆的委托,转达他对大会的祝贺和对与会代表的问候。王玉庆副局长希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希望《绿叶》越办越好,在绿遍全国的同时,努力争取绿向世界,把环境文化宣传事业越做越好。论坛上,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赵大年对《绿叶》杂志和理事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任《绿叶》理事会理事长的中国环境报总编辑、《绿叶》杂志主编黄振中在总结理事会一年来工作的同时,对理事单位给予《绿叶》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论坛主讲、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彭近新论述了中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厦门市环保局和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的代表也在论坛上发言。  相似文献   

5.
岁月匆匆。当我们迎来新春之际,以宣传环境文化和环境知识为己任的、国内唯一的大型环境文化刊物《绿叶》杂志,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个充满坎坷与希望的春秋。环保的绿叶,凝聚了创业者的艰辛;文学的绿叶,融入了致力于保护地球家园的有识之士的心血。 2002年2月7日上午,《绿叶》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环资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绿叶》2011,(1):122
《绿叶》的定位:《绿叶》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旗舰刊,高端前沿理论杂志。探索国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绿叶》,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1,(3):123
《绿叶》的定位:《绿叶》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旗舰刊,高端前沿理论杂志。探索国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绿叶》,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  相似文献   

8.
在《绿叶》百期飞扬之际,作为《绿叶》的忠实读者,我也想续上几笔。我原住在繁华的市中心,车来人往、噪声不休、空气污浊,让人整日心烦意乱,晚上也休息不好。单位搬到郊外新区,我也随着换了新环境。新区那优雅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顿时让我觉得心情舒畅,连工作劲头也提了起来。工作之余我常到院内的小花园观赏那些碧玉般的绿叶和它们肩头妖娆的花朵。它们清香丽人,娇美可爱。时而有被风吹动、招摇着的绿叶,向我致意,令人爱慕难离。深深呼吸那被绿叶净化过的空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也使我体味到了绿叶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它…  相似文献   

9.
九九归一     
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第99期《绿叶》杂志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古人云:“九九归一,合于大道。”《绿叶》虽小,其成长、发展,却一样离不开“大道”。这个“大道”,便是《绿叶》秉承的“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的办刊宗旨。1992年初春,在杨沫、端木蕻良、王蒙等著名作家的支持和倡导下,中国第一本环境文学杂志——《绿叶》,在花团锦簇的中国出版界破土而出。无数作家的呵护与滋养,使得《绿叶》迅速成长为环境文学领域的一面旗帜。2003年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受命接手《绿叶》。为了推动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崛起,推动公众踊跃参与环境保护,我…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绿叶》2011,(4):135
《绿叶》,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绿叶》的定位:生态文明旗舰刊,高端前沿理论杂志。《绿叶》的主要内容:探索国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发展中长期的基本问题、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秋颂     
《环境教育》2009,(9):61-61
日秋游。车行郊外,虽然还有些夏天的余热,但田野时不时送来些早秋的凉爽,让人舒适惬意。秋游必登高,登高必纵目。放眼四野,才知秋色早在盛夏就已潜伏下来了。那不,从山下到山上,随处都能见到隐身在绿叶丛中的片片红叶。湛蓝的天空下,秋阳在空气中舞蹈,影子在地上荡漾,一片片成熟了的叶子敞开了胸怀、摊开了手掌,承接天地之精华、吸收自然之营养,为果实的孕育、成长做着默默无闻的奉献。  相似文献   

12.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13.
田野的诉说     
偌大的田野,在对一片嫩叶诉说;广阔的田野,在对一只蝴蝶诉说。那缕缕清风,就是田野的声音,那蒙蒙细雨,就是田野的细语。田野对绿叶说:为了让我披红挂彩,为了让我对着蓝天展示着美丽,我们彼此包容,我们互相衬托,我们互相依附。感谢你尽了你的全力,来把我装点,让我在这里,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我们手挽手,我们心贴心,我们照亮了整个宇宙。你和你的伙伴,是我最好的服装,是我最好的亮装,是我最好的盛装……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有个卧佛寺。卧佛寺的夕阳很好看,只是很少有人看。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黄昏吧,我们一行疯癫了一日的少男少女,正缓缓地由“同参密藏”的牌楼下出来,沿一条笔直的路往大门口走。几株散乱的牡丹吸引了我们。绿叶正盛,花蕊残败。走近去时,才发现,那边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簇拥着,全是牡丹。正在感叹唏嘘、自我伤怀吊古,忽听坡上有人喊:“哎,你们快来看那!”我赶忙跑过去,眼前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早上,我醒得特别早,因为妈妈说要带我去外婆家的田野里玩耍放松一下。我已经很久没到大自然中放松了!午饭后,刚到外婆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蹿上了外婆的三轮车,准备到田地里干农活去。我们先到萝卜地里去拔萝卜。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萝卜缨子,好像一个个军人穿着绿色的军装等待检阅,绿叶下面,则藏着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6.
弹指间,《绿叶》杂志已走过了12个年头。编辑完本期杂志,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心情,很难用语言形容。1992~2003年,《绿叶》杂志以环境文学和相对狭隘的环境文化为办刊主旨,12年来,团结了一批作家,发表了一些精品,发行量逐年递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绿叶》杂志大力宣传环境文化,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受到读者的好评。《绿叶》理事会的创建,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刊经费问题,在众多有眼光的企业家和基层环保局领导的支持下,杂志不改变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2,(12):111
绿叶简介中国需要这样的刊物:它是思想者的平台;它是决策的参考;它是推动、引导全社会舆论朝着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前行的公共理论旗帜。这,就是《绿叶》的办刊目标。在这一目标下,《绿叶》侧重从理论、思想角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钟声还回荡华夏大地,我国北方迎来了21世纪第一场瑞雪。漫天飞舞的雪花。带着人们对新世纪的向往和憧憬,飘洒在茫茫苍苍的兴安岭、巍峨壮丽的万里长城……带着雪后初霁的愉悦心情,我们编辑完成了本世纪第一期《绿叶》杂志。新世纪,新《绿叶》。新年伊始,《绿叶》全新改版,力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环境保护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19.
11月10日,《绿叶》杂志编辑部在北京举行座谈会,杂志名誉主编王蒙、曲格平,著名作家赵大年、章仲锷、张守仁、刘茵、查干、刘锡诚、周明、张韧等,中国环境报总编辑黄振中,《绿叶》前主编李实、顾问高桦等三十余人出席会议。会上,王蒙、曲格平作了精彩发言。与会者就《绿叶》创刊11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作了回顾。高桦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绿叶》2005,(4)
《绿叶》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毕业生,参加过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很关注《绿叶》杂志的内容。我现在在福建实习,结识了一位朋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环保小组,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这种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向他约了稿,并向《绿叶》投稿,请老师指正。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想,我们的《绿叶》不仅需要名人作家、名人环保人士的作品,也需要那些平凡、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声音,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刊物才会越办越好。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