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2014—2016年我国部分地区环保部常规监测的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重点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的状况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O_3外,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下降,SO_2二级达标率持续上升。各污染物区域性分布显著,北方比南方污染重。东部O_3污染严重;PM_(10)、CO浓度在华北地区最高;SO_2浓度在东北、华北最高;PM_(2.5)、NO_2浓度在华中、华北最高。华北地区大气污染严重,华东PM及SO_2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3.
研究鞍山市雾霾影响因素,对有效控制鞍山市雾霾天气十分重要.以空气质量指数为基础,采用SPSS软件分析鞍山市雾霾污染指数与大气组分因子、气象因子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雾霾污染指数与PM2.5,PM10,SO2,NO2,CO的相关系数为正数,与03的相关系数为负数,且与PM2.5,PM10的相关系数较大;与气压相关系数为正...  相似文献   

4.
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在大气中可产生臭氧污染,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PM2.5组成成分之一),是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不断改善,SO_2、NO_x和PM_(2.5)浓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提出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其次,采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分情景预测了我国未来一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于情景预测结果和此前研究建立的一次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确定了2020年—2030年与PM2.5浓度改善相适应的全国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最后,利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提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30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应分别比2012年至少削减51%、64%、53%和36%,氨排放量也要略有下降。对于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控制力度。要实现上述减排,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可持续利用,建立"车-油-路"一体的移动源控制体系,并强化多源多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6.
大气消光系数可以表征污染程度的大小,其本身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对2013年6月~2014年5月的逐小时地面观测的大气消光系数、相对湿度和PM2.5质量浓度数据进行统计与相关分析,以了解成都市大气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对湿度和PM2.5质量浓度对其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细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特性。结果表明:(1)成都市消光系数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消光系数大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消光系数日变化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PM2.5浓度与消光系数显著正相关,可直接利用污染物浓度代表污染的严重程度。(3)平均单位质量消光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表现出随机性,但整体呈现正相关。就平均而言,相对湿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单位质量消光系数增加0.013%。(4)由于成都市相对湿度对消光系数影响较大,因此在评定污染程度时用空气质量指数进行评定比用能见度评定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5~2018年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衡阳市城区环境空气以PM2.5、PM10、O3污染为主,其中PM2.5和PM10年均值浓度呈下降趋势,O3年均值浓度呈不规则波动变化;年内时空变化上,O3呈现夏、秋季浓度高和冬、春季浓度低的特点,PM2.5和PM10呈现出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特点。针对衡阳市空气污染物特征,提出了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分析枣庄市不同来源污染物排放强度削减与大气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使用统计方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对枣庄市2020年第一季度大气污染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解析,探究了枣庄市大气固体悬浮微粒浓度变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20年第一季度PM2.5、PM10、NO2、SO2浓度较2019年同期显著下降,但枣庄市采暖季内社会活动造成的正常排放仍高于大气环境容量;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较2019年PM2.5源因子浓度削减最大的为机动车源(46.5%)和工业源(17.9%),应长期采取机动车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科学规划“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滨州市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文章以滨州市2020年12月一次重污染天气为研究对象,选取12月3—14日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温度、湿度和风级3项气象因子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时选取重污染天气峰值当天的气象条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此次重污染天气形成以本地污染物排放为主,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高湿、低风和无降水天气,大气边界层较低,垂直扩散能力较差,导致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发生重污染天气。(2)重污染天气的污染因子以PM2.5、PM10、NO2、CO为主,尤其是PM2.5、PM10。因此,在预防和应对重污染天气时,可重点考虑PM2.5、PM10的减排。  相似文献   

10.
分析绵阳市城区2014~2016年空气污染个例,发现PM2.5污染日数最多,多发在秋冬季;PM10污染多发在春季;O3污染多在春夏季出现。按照划定的关键区进行天气学分型,结合气象要素和Pasquill稳定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多发生在槽前型或高压控制型天气中,且绵阳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更有利于污染发生,大气稳定度为D级;PM10污染均发生在高压底部或前部型天气中,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污染发生概率更高,大气稳定度多为D级;O3污染绝大部分发生在经向型天气中,有时也发生在高压外围型和高压脊型的天气中,当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SW时,有利于污染的发生,大气稳定度多为A-B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气颗粒物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选取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关系。通过GIS软件、Fragstats4.2软件和SPSS软件对西安市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14年整年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为集中;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浓度从市中心至城郊呈梯度递减趋势,在整体上呈现西北高于东南的倾向,大气颗粒物污染物浓度峰值基本都集中出现在建设用地范围内(PM10:102.7μg/m^3;PM2.5:99.7μg/m^3);相关性结果证实了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气细粒子(PM2.5)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等影响巨大,迫切需要进行PM2.5质量浓度的监测;本文介绍了PM2.5国内外监测研究进展、监测网络应用情况以及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技术: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并详细描述了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提出最好采用PM2.5在线监测仪进行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和秋季扬尘源贡献突出,夏季和冬季为工艺过程源、燃煤源;(2)不同组分贡献率季节性差异不大。夏季、秋季、冬季有机碳、元素碳贡献较大,春季有机碳贡献较大;(3)冬季和夏季细颗粒物污染表现明显,颗粒物老化程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研究为广安市加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美国URG公司生产的大气气溶胶(PM2.5)水溶性组分/大气(气态污染物)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对西安市2013年1月持续近一月的灰霾天气空气质量污染的全过程,进行了连续不间断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西安市气候状况和地形等因素,汽车尾气、集中采暖等人类活动才是造成这次西安市冬季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22—27日,辽阳市经历一次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此次污染过程呈现持续时间长、污染物浓度高、污染范围广等特点,总体程度为轻—严重污染。截至27日,辽阳市出现4 d重度及以上污染(严重污染1 d),全市PM2.5浓度均值由污染过程前的40μg/m3上升至71μg/m3,直至27日上午污染过程结束。此次污染过程较重且较为典型,对辽阳市污染特征分析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3—2018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连市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浓度在冬季采暖期较高,夏季非采暖期浓度较低,具有早晚双峰的日变化特征.2018年各区市县PM2.5年均值均下降.除普兰店区和瓦房店市PM2.5年均值超标,其他区市县均达标.大连市区PM2.5年均值仅高于长海县,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17.
以青岛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的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19.
依据近5年的环境空气监测基础数据,分析评价了遂宁市城区大气中周报监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并对其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3,(6):10-11
今年的三月和四月,合肥市迎来了久违的好空气。合肥PM2.5监测平台也一扫前几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不到30%的颓势,彻底触底反弹,三月和四月空气优良率分别攀升至51.6%和60%。"我省PM2.5的污染特点一般为夏季低,冬季高,因为冬季气温较低、风速较小、日照时间短、气压高,这样的大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