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 采样是环境监测程序中的关键步骤,是保证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大气监测中尤为如此。 多年来,我区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厂矿监测站所采用的间断采样测定瞬时值的方法,来监测大气的SO_2 ,NOx。由于所得结果缺乏可靠性和可比性,很难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该法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淘汰。为保证大气采样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国家环保局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将大气间断采样改为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采样的误差来源及其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任何环境监测计划及其实施的关键之一是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样品的代表性广义上是指样品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空间的特性;狭义上指采样误差符合规定的采样要求。前者属采样布点的问题,后者则属采样技术的问题。由粗劣的采样方案所获得的样品往往不具有所要了解的总体的代表性,因而是无效的。同样,忽视采样过程产生的误差,不仅使监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大大增加,而且严重歪曲了采样的目的。因此,有了一个比较周密合理的采样布点方案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符合采样要求的质量保证计划与之配合,这样,才能保证环境样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解析废气中二噁英监测采样的现状及不足,针对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炉)、蓄热式焚烧炉(RTO)和危险废物焚烧炉(回转窑)3种不同类型焚烧炉,考察了采样过程中烟道类型、采样时间和采样时间间隔不同对二噁英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烟道和垂直烟道采样测得二噁英排放浓度水平相当,有垂直烟道时,优先在垂直烟道采样;间隔采样和连续采样二噁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为了便于操作,建议均采用连续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上,生活垃圾焚烧炉应保证超过1 h,蓄热式焚烧炉以2 h左右为宜;间歇投料危险废物焚烧炉应尽量满足2 h以上,条件不许可时,可通过增加采样流量缩短采样时间保证采样量,并在危险废物完全燃烧前结束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4.
烟气中SO_2监测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烟气中SO2手工采样监测的质量控制,如采样管的温度、采样流量、样品保存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原监测方法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从而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便携式非分散红外烟气分析仪在高湿低硫锅炉烟气监测中,存在采样流量、现场温度以及预处理装置反吹等方面的干扰因素。提出了在锅炉烟气监测中可采取控制采样流量、延长仪器预热时间、反吹预处理装置等措施,消除干扰,保证烟气监测的稳定准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废水处理设施验收监测现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验收监测现场的质控措施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的生产工况、生产周期、排污周期,加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处理设施运转正常和建立必要的回访制度。  相似文献   

7.
水质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含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和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文章通过对水质采样各个环节的阐述,提出了水质采样全过程中的关键性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所采样品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根据PM2.5中重金属监测国标分析方法,从PM2.5采样方法、采样保存条件、滤膜材质性能等方面说明利用空气自动采样滤膜监测PM2.5中铅和镉是可行的;对手工采样(石英滤膜)和Beta射线法自动采样(自动采样滤膜)2种方法,对PM2.5实际样品中铅和镉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动采样滤膜的空白检出和检出限均满足铅和镉的监测需求,铅和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5.2%~107%和91.8%~105%,与手工采样方法相比测得铅和镉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6%~8.4%和1.3%~10.8%,从实践角度进一步证明了利用自动采样滤膜对PM2.5中铅和镉进行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效果及费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连续采样与五日法采样五种方法监测结果及所需费用的比较,得出连续采样方法监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合理性,一次性投资大,但运行费用并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气体污染物的采集是大气中有机样品测定的第一步.而标准监测方法和较为成熟有针对性的监测方法又比较少.这就给我们的监测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掌握一些有机气体污染物采样的基本原则和各种采样方法是完全必要的.大气中有机气体采集基本上分成两大类:直接(集气)采样和富集采样(浓缩采样).  相似文献   

11.
河流水质监测的布点和采样,在“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 “手册”]中已有了一个大纲,然而缺乏一些较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本文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在方法上对河流水质监测的布点和采样,提出自已的意见。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水质监测布点、采样重要性的认识,使河流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方法更加客观和合理,并使之逐渐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州南岸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管理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监测管理经验(特别是运行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简要介绍了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理局( SCAQMD)的空气质量监测现状、监测网络布局、颗粒物采样方法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对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管理架构和PM2?5考核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建议从4个方面借鉴SCAQMD经验:试行“空气质量管理区”模式;开展专项研究网络建设;逐步开展手工监测采样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提升数据挖掘水平,服务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县级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督监测普遍存在监测任务与人力、财力的矛盾,而污染源样品的采集又是污染源监督监测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从污染源监督监测管理的实践出发,谈谈怎样以较少的人力和费用,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从而得到有实用价值的可靠数据,更好的为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1 确定合理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依据管理的需要和监测站的监测能力来确定.采样频率过低,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不能起到监督监测的效能;采样频率过高,会使环境监测的负担过重,不利于提高监测质量.因此,确定合理的采样频率十分必要.确定采样频率的方法较多,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技术路线及要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国污染物宏观控制目标出发,阐述了中国实施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的技术路线、监测项目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采样及测流等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见解。以1998年污染源调查统计资料为例,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方案及有关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监测气态污染物时,由于多处布点及重复采样,数据量往往很大。当监测任务集中,监测项目比较多时,尤其是这样。由于采样现场诸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不可能随采样,随进行数据处理。只好在采样结束后,集中处理数据。监测人员经常要为大量、重复、繁琐的数字运算支付大量的时间、消耗许多精力。这无疑是人才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在近年来的数据处理工作实践中,笔者在图算法应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盛顿州里奇兰的巴特尔西北太平洋研究所生产的一种新型抽水泵用于地下水监测采样可大大降低采样的成本。这种新型的抽水泵用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可以保证采样过程样品免遭污染。用这种泵采样只要20一40分钟就能采集一个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而目前使用的抽水泵要8个小时左右才能采集到一个样品。一种新的采集地下水的抽水泵@陶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在一定时期内对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SO_2)及氮氧化物(NO_x)污染监测采用三种不同监测方法共存的方针,即采用间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24小时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及连续自动监测法。由于这三种监测方法所采用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各不相同,因此监测结果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代表性不仅依赖于分析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样方法。而采样精度表示样品的代表性,它受污染物排放特征、扩散机理、采样频数、采样时段及置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大量实地监测数据依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监测点所采用的不同监测方法的采样精度进行了比较。推荐一种估计采样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现场采样技术角度全面分析地表水基本项目采样布点、采集方法、样品保存和运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完善现场监测入手,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和提高监测技术,以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监测现场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SO_2、NO_x、TSP和CO平行采样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地面与楼顶采样的差异不显著,其浓度变化有随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向,降雪具有明显的洗脱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样点的布设在应急监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布置采样点是应急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采样点必须分布在整个事故影响区域。引入气体扩散模式预测事故影响范围,根据毒负荷标准在事故影响区内划分危险区。阐述了应急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及事故初期、中期、后期的特点,并对三个时期采样点布设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