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AlCl3溶液和Na2CO3粉末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 以选定的中等浓度、高Al13含量的PACl为原液,研究了Al13与硫酸盐沉淀反应过程中SO4/Al摩尔比、反应体系起始总铝浓度的影响以及Al13硫酸盐与Ba(NO3)2置换反应过程中的Ba/SO4摩尔比、超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温度为50℃条件下,浓度在0.4~0.6 mol/L范围的PACl含有较高的Al13. 沉淀分离反应的最佳SO4/Al摩尔比为0.6∶1;生成的 Al13硫酸盐沉淀物为正四面体状晶体. 在Al13硫酸盐与Ba(NO3)2溶液置换反应过程中,Ba/SO4的最佳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及超声作用对置换反应的影响较小;提高Ba(NO3)2的起始浓度可以得到相应较高浓度的纯化Al13溶液. 所得Al13纯度的统计平均值为92.1%.  相似文献   

2.
高Al13纳米聚合氯化铝的结构表征及混凝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lCl36H2O和Na2CO3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采用SO42-/Ba2+沉淀-置换法分离提纯了其中的纳米Al13形态,应用27Al-NMR和XRD等现代实验技术对其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27Al-NMR结果表明,分离提纯后样品中的Al13含量明显高于PAC,XRD结果表明,Al13的衍射峰出现在2q角为5~25之间;混凝烧杯实验表明,纳米级PAC较传统的混凝剂AlCl3、Al2(SO4)3和PA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Mn-Ce-Fe/TiO2低温催化还原NO的性能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寻洲  童华  黄妍  童志权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9):1733-173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Ce-Fe/TiO2.研究了其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NO进口浓度、空速、O2含量、NH3/NO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Mn-Ce-Fe/TiO2 NH3低温还原NO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H2O、SO2对Mn-Ce-Fe/Ti O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Fe:Ce摩尔比为5:2:4、500℃下焙烧的Mn-Ce-Fe/TiO2在无H2O、SO2,NO体积分数为0.1%,空速为5000h~,反应温度为130℃、O2含量为6%、NH3/NO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NO转化率接近98%,Fe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单独抗水和同时抗硫抗水性能,130℃下,体积分数10%的H2O对该催化剂的活性基本没有影响,转化率保持在96%以上;通硫、水后的400min内,活性仅下降3%.单独通人S02时,该催化剂中毒程度较深.该催化剂有望应用于基本不含SO2的燃气锅炉烟气和不含SO2的硝酸尾气等NO,工业废气的低温脱硝.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Al/SO2-4比及碱化度条件下PACl与SO42-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体系中总铝浓度及形态分布变化规律,测定了各沉淀/结晶产物的组成,并对其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碱化度对PACl/SO42-反应体系有较大影响,随着碱化度(B值)的增加,沉淀/结晶的析出速率加快,结果析出物中OH含量逐渐增加,而SO42-/Al比率从0.45~0.30逐渐降低.各聚合铝水解形态与SO42-反应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为其混凝优势形态的分离纯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分解过硫酸盐(S2O28-)是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以偶氮染料AO7为目标污染物,重点研究了反应体系氧化剂K2S2O8浓度、溶液初始pH值和无机阴离子(H2PO4-、HCO3-、NO3-和Cl-)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AO7的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当AO7初始浓度为0.14mmol/L时,最佳的氧化剂K2S2O8与污染物AO7的摩尔比为20.pH值对UV/K2S2O8体系降解AO7的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增大pH有利于SO·4-转化为·OH.溶液中的无机离子对反应体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GC/MS分析了UV/K2S2O8体系降解AO7的主要中间产物(萘酚、1,2-苯并吡喃酮、邻苯二甲酸),并根据中间产物的分析推测了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相同Al13含量、不同浓度的PAC为原料,利用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SO4^2-/Ba^2 沉淀置换法以及柱层析法分离提纯纳米Al13形态,同时利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27Al-NMR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进行分析鉴定,比较其分离效果,并采用烧杯实验法和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对Al13形态以及PAC、AlCl3的絮凝效果及絮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丙酮混合溶剂法对Al13分离纯化效果最好,分离所得Al13平均粒径大,聚合程度高.柱层析法受柱体积的影响只对低浓度的PAC有较好的分离效果;SO4^2-/Ba^2 沉淀置换法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分离过程有其他杂质离子的加入,影响到产品品质.混凝效果和动态实验结果表明,Al13形态是在絮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具有较强的除浊及脱色能力,在混凝过程中当絮体受到剪切力的破坏时Al13形态比PAC和AlCl3具有更强重新絮凝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混合沉淀和溶解实验详细研究了pH值和Ca/As摩尔比对石灰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影响.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混合液的Ca/As摩尔比有关,在Ca/As=1·50和1·67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在pH=7附近达到最低,然后随pH值的升高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在Ca/As=2·00和4·00时,沉淀后溶液中的As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2种Ca/As摩尔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砷酸钙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取决于溶液的Ca/As摩尔比和pH值.在低pH值和低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要比在高pH值和高Ca/As摩尔比条件下形成的沉淀物的颗粒要大,而且结晶程度要好.在Ca/As摩尔比为1·0~4·0和不同pH值条件下,主要生成Ca_3(AsO_4)_2·3H_2O、Ca_3(AsO_4)_2·2·25H_2O、Ca_5(AsO-4)_3OH和Ca_4(OH)-2(AsO_4)2·4H_2O,溶度积分别等于10~(-21·14)、10~(-21·40)、10~(-40·12)和10~(-27·49).  相似文献   

8.
活性分子O3深度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分子O_3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技术,研究了O_3/NOx摩尔比和气相反应温度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臭氧脱硝效率的关键参数.在反应温度为90℃,O_3/NO摩尔比大于1.1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要明显高于150℃的工况.这是因为在150℃反应温度条件下,臭氧与NOx反应遵循O_3+NO=NO2,基本不随O_3/NO摩尔比变化而改变;而90℃时,O_3/NOx1.1,O_3+NO=NO2为主要反应,O_3/NOx1.1时,臭氧会与NO2进一步发生深度反应,具体反应如下:NO2+O_3=NO_3+O2,NO2+NO_3=N2O5.由于N2O5在水中的溶解度要远高于NO2,故低温氧化结合湿法喷淋技术可实现NOx高效脱除.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也检测到了N2O5的吸收峰.最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湿法喷淋后液相吸收产物中各阴离子的浓度,发现O_3/NOx=1.1工况下的吸收产物主要以NO-2为主,而O_3/NOx=2.1时则以NO-3为主,再一次验证了较低温度、O_3/NOx摩尔比较高时的氧化产物为N2O5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铁屑置换沉淀海绵铜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铁屑置换沉淀海绵铜的化学反应机理,探讨了溶液pH,Cu2+初始浓度,振荡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铜置换率的影响及动力学模型。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求得置换反应活化能为16.21kJ/mol。试验结果表明,置换反应的所有动力学数据服从一级反应速率规律,置换过程符合扩散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AlCl3·6H2O,Na2SO4和NaOH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Al3+/SO24-摩尔比及碱化度的PACS样品,利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就Al3+/SO2-摩尔比及碱化度对PACS中铝的形态分布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建立了PACS中铝的水解形态分布与Al3+/SO24-摩尔比和碱化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数据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二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