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云 《环境》2003,(3):38-38
海洋是个大宝库,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地面下的秘密已经被人类探测得差不多的时候,人们想起了的海洋。近几十年来,各国政府加大了开发海洋的投入。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正>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起源太古时代那浩瀚的海洋。海洋生物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加工场。为人类和其它动物提供了大量的新鲜氧气。海洋是调节气候的空调器。白天海洋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吸收了大量的辐射热并蓄存起来,夜晚当地表气温降低后,它又释放出热量来补充大气温度,使地表气温不至  相似文献   

3.
辽宁海岸带及近海水域的海洋环境状况,总体来说是较好的,但7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工业、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石油勘探和开发及拆船业的崛起,港湾、河口、港口已成为人类活动濒繁的区域。人们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又在破坏着自然环境。沿岸海域,特别是海湾、河口、港口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海区水产资源严重衰退,渔获量减少,某些珍贵海珍品濒于绝迹。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因而,污染问题普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防止海洋环境进一步污染,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海洋入侵种在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中国海洋入侵种的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1)东海大海洋生态系海洋入侵种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南海和黄海;(2)植物性海洋入侵种种类最多,其次是动物和微生物;(3)多数海洋入侵种存在跨大海洋生态系分布的特点,较少海洋入侵种存在单一的大海洋生态系中。本文认为,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大海洋生态系为重要坐标和参照,对中国海洋入侵种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海洋入侵种防治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甘子钧  周义  陈永泉 《环境》2005,(4):10-13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及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资源的宝库。人类从湖泊、海洋走来,却忽略了对曾经养育自身的蓝色摇篮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钟奇振 《环境》2004,(6):6-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呼吁世界人民行动起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广东是海洋大省,保护海洋的任务非常繁重。记者就海洋保护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广东省环保局陈光荣副局长。  相似文献   

7.
浙江沿岸海域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水平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报道了浙江沿岸32种海洋动物体中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明显有软体类>甲壳类>鱼类的趋势;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还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含量有定居性动物>游泳能力弱动物>游泳能力强动物的特征;比较了各类海洋动物内石油烃在浙江沿岸不同海域的含量水平,还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的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齐平 《海洋环境科学》2006,25(4):81-83,87
在分析我国海洋灾害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已经建立起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加强海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建设等血个方面对加强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全球30多亿人提供食物,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海洋也是许多国家(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据估计,全球超过3亿人依靠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洋旅游业谋生,每年仅海洋渔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值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海洋为地球输出50%的氧气,吸收大气中30%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珊瑚礁群和红树林等沿海栖息地环境,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监测的功能范志杰,马永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序言在众多的权威分析报告中,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结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之一在海洋,因而,有人把21世纪称作“海洋的世纪”。经济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