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日本气象厅发表,南极大陆上空继续出现臭氧洞,今年9月臭氧洞已扩大到1859×10~4km~2。破坏臭氧层的氯氟气数量,在对流层的增加开始趋缓,而平流层依然在增加。据美国宇航局等的观测,臭氧层的面积为南极大陆1400km~2的1.3倍左右,高度17km附近的臭氧量已比臭氧洞出现前减少约40%,  相似文献   

2.
黄治平 《环境》1995,(11):12-13
纪念9月16日国际臭氧日,旨在唤起人们对保护大气臭氧层的关注。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太阳光的紫外线,特别是波长290~320毫米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动植物免受紫外线的损害。所以,地球外层大气中臭氧的损耗对人类健康具有灾难性的后果。大气污染与臭氧损耗距离地球表面15~50公里的平流层存在的臭氧最多。1985年,英国进行的南极地区调查,报告了南极圈内春季臭氧大量损耗。1970年初,首次证实从气溶胶喷雾、轻工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气象厅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迅速扩大,已达到南极大陆面积的1.8倍。据卫星观测,臭氧空洞面积2490km~2,创历史最大记录。据日本的南极昭和基地观测,臭氧浓度呈减少趋势,比70年代末发现臭氧空洞时减少了45%~75%。据气象厅推算,1996年减少的臭氧量为7950万吨。  相似文献   

4.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5.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电 最新观测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目前为 1700万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少 250万平方公里。   俄联邦高空气象中央观测台台长切尔尼科夫介绍说,南极上空今年开始形成臭氧层空洞的时间比 1999年提前了 12天,这种情况是由于地球大气同温层高度上出现的低温造成的。其结果是今年 9月南极上空出现了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 2830万平方公里。   俄通社-塔斯社援引切尔尼科夫的话说,自 9月份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已开始缩小,到 10月 11日已减小到 2300~ 2400万平方公里,近日又进一步缩小到 17…  相似文献   

7.
北京上空气溶胶浓度垂直廓线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2010年北京地区3.5 km高空内飞机探测的气溶胶(粒径范围为0.10~3.00 μm)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①气溶胶浓度(以数浓度计,下同)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1.5 km以上高空的气溶胶浓度垂直梯度变化明显低于1.5 km以下的垂直梯度变化. 4—11月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 ②气溶胶浓度廓线逐时(09:00—19:00)变化较清晰地反映出其受大气边界层演变的影响. 在0~1.5 km高空,白天气溶胶浓度高值出现在09:00—11:00,低值出现在13:00—14:00;而在1.5~3.5 km高空的气溶胶浓度时段分布与其相反. ③人为活动是影响气溶胶浓度区域水平分布的重要因子. ④将气溶胶浓度廓线垂直分布分为a、b、c 3类. 类型a的近地面气溶胶浓度(0~4 000 cm-3)低,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类型b的近地面气溶胶浓度(4 000~9 000 cm-3)较高,垂直递减明显;类型c的近地面气溶胶浓度特别高,量级达到104 cm-3,并在大气边界层顶(约1.5 km)附近迅速递减. 北京地区气溶胶浓度廓线以类型b居多.   相似文献   

8.
自从南极臭氧空洞被发现以来,北极同温层的臭氧是否减少,如果减少,又减少到什么程度等则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对于从1989年1~2月初的AASE(北极同温层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解析,得到在17~20公里高度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在冬季期间减少50%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霾期间对流层中低层气溶胶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对华北地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出现灰霾时对流层中低层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霾期间对于4 km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大气总体来说,非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略高于球形气溶胶,小粒径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大粒径气溶胶.在4 km以下的大气中,气溶胶出现频率在1 ~2 km高度范围内最高,在2~3 km高度范围内最低;球形气溶胶在2~3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非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在1 ~2 km高度范围内最高;大粒径气溶胶在l~2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小粒径气溶胶在0~1 km高度范围内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美国伊利诺大学Kenneth Bowman的研究,在1979年~1988年间,平流层内的臭氧浓度平均下降5%。在两极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为30%~40%。当Antarctica上空出现季节性的臭氧空洞时,则下降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苏联已商定,1988年进行30多项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这些研究着重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测定南极上空的臭氧,测定贝加尔湖对含氟氯烃的摄取量,评价同温层的气溶胶浓度,并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学的影响。美方由国家海洋与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协作研究所宣称,全球的CO含量正在下降。该研究所Paul Novelli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从1990年6月至1993年6月北半球的CO年下降率为6.1%,南半球为7%。由大气中去除CO的80%~90%是羟基反应所致。据Novelli推测前苏联减少化石燃料排放物的污染控制措施、或1991年Pinatubo山火山爆发时排出的大量SO_2的反应是北半球下降的原因。南半球下降是生物质燃料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SAGE Ⅱ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廓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5-2002年SAGE Ⅱ卫星资料获取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廓线,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卫星资料与地面臭氧探空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②青藏高原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廓线存在南北间的差异和季节变化,夏秋季臭氧廓线极大值出现的位置比冬春季高出1~2 km(高原南部)和2~3 km(高原北部);③臭氧数浓度在10~20 km的高度存在明显季节和南北区域差异;④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平均值相比,夏季(6-9月)臭氧低值主要出现在15~20 km的高原对流层顶附近,最低值出现在18 km附近,而冬季这种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吉  曹念文 《环境科学》2019,40(11):4743-4754
利用主动式遥感卫星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卫星观测(CALIPSO)提供的激光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2017-12~2018-11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大气中532 nm气溶胶消光系数,气溶胶退偏比,气溶胶色比以及各类型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气溶胶的光学参数随高度变化的研究表明,与对流层高空相比,一般在对流层低空中气溶胶消光能力更强,气溶胶粒子更规则,气溶胶粒径更小.对气溶胶的光学参数随季节变化的研究表明,与冬春季相比,一般夏秋季在对流层高空中气溶胶消光能力更强,在2 km以下气溶胶粒子更规则,在对流层高空中气溶胶粒径的范围更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全年中污染沙尘气溶胶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7. 481 6%,夏秋季烟尘、污染大陆与洁净海洋气溶胶出现的频率比冬春季高,而夏秋季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近45年中国12个一级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的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曝辐量资料,结合NASA GISS的月平均平流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反演计算了北京等12个台站1961~2005年0.75μm对流层AOD和气溶胶标高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了各站AOD、气溶胶标高和地面能见度的年、季、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就12个站45a总平均而言,光学厚度为0.276,年增长为0.0034;气溶胶标高为1.65km,年增加为0.015km;能见度为17.1km,年变化值为-0.08km;AOD春夏较大,秋冬较小;气溶胶标高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②各站点45a平均AOD范围为0.116~0.387;除格尔木外,各站AOD均有增长.年变化值为0.0010~0.0079.③20世纪70、80年代AOD增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数站点AOD有所下降,能见度有转好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离地面20~25公里,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浓度为10ppm的小圈层环绕着地球,称为“臭氧层”。它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臭氧对太阳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吸收了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阻挡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臭氧层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是生命的“保护伞”。如果没有臭氧层存在,太阳紫外线会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烤焦。在正常情况下,平流层中臭氧的浓度是稳定的。观测资料表明,1976年以前的20年里,南极上空臭氧的浓度几乎是保持不变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直接采样技术的二氧化碳(CO2)垂直廓线采样分析系统,分析近地面至25km高空CO2浓度的垂直分布.系统通过压差实现垂直方向连续采样,利用CRDS高精度分析技术对不同高度样品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到采样区域CO2浓度廓线.于2018年6月13~14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利用平流层探空气球平台进行了观测实验.实验室测试显示,CO2分析准确度优于0.06×10-6,精度优于0.08×10-6.外场实验获得区域近地面至25km高空CO2浓度的高分辨率垂直廓线,显示CO2在不同高度的分层结构.考虑不同高度样品扩散作用,系统垂直分辨率在10km高度以下优于580m,在10~20km高度优于3.3km.研究表明:分析系统可搭载在合适探空平台上进行CO2垂直观测,获取浓度廓线,可为传输模式提供数据,并为碳卫星遥感数据提供实测数据校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上海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evel 2反演资料,对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大陆污染型、大陆清洁型、污染沙尘型和烟尘型等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霾发生时0~2km高度烟尘型气溶胶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霾时,而在2~8km高度,沙尘型、污染沙尘型与大陆污染型明显高于非霾时.0~2km高度春季霾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0~2km夏季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与海洋型气溶胶出现频率均高于其他季节,特别是污染沙尘型;秋季霾期间,0~2km高度范围内烟尘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2~6km高度;冬季污染沙尘型、烟尘、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9.
在1981年夏,美国环保局重新审议有争论的这一理论。美国宇航局(NASA)公布了所属人造卫星Nimbus 4号和7号收集的数据,表明从1970至1979年25哩高度的平流层中大约臭氧减损了百分之几。 1981年秋与氟氯烃有关系的美国净化空气行动修正案在美国国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美国工业界继续进行活动,反对限制氟氯烃。10月份美国化学制造业协会宣布了他们收集的世界各国测试站的测试数据和所作的分析结果,指出在地球的整个大气层中的臭氧水平实际上在七十年代中增加了。年底  相似文献   

20.
<正> 当今世界对于同温层臭氧量的减少、地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森林的消失、沙漠扩展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同温层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南北半球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所谓同温层是距地面高度约10~50km之间的大气区域;距地面高度10Km之间为对流层。前者平均气温以3.8℃/Km上升,而后者则以6.8℃/Km下降。但同温层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能量所致,所以说臭氧的存在对形成同温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