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山东省的黄金矿山大部分始建于60年代和70年代,目前已形成采选冶一体化的大型联合黄金矿山企业5家,中小型矿山企业70余家。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矿体与围岩的游离SiO_2为30%~70%,矽尘危害较严重,通风系统存在若干问题,急待改进。1 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1)通风系统被破坏。混乱的民间采矿严重地破坏了部分矿山的通风系统,如招远市金翅岭金矿主通风井塌落阻塞(重建此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矿山局部通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技术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系统是关系全矿通风防尘状况好坏的全局性问题,是搞好矿井通风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对搞好安全防尘工作,保护职工安全、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快好省地发展冶金工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北冶金矿山在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在学习现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调整通风系统中应该注意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同志们一起讨论,共同提高认识,促进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工作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矿井通风方式有三种: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这三种通风方式的差别主要是在整个通风路线上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压力分布状态,从而在入排风量、漏风量、风质和受自然风流干扰的程度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通风效果。判定通风方式的好坏,要从矿山的具体条件出发,看哪一种通风方式有效风量高、排烟速度快、风质好,并易于管理。东北地区的矿山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冬季入风井防冻。下面对三种通风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1953年,在华铜铜矿建立了我国冶金矿山第一个机械通风系统,开始了由自然通风向机械通风的技术改造过程。五十年代中期,大部分冶金矿山相继建立了机械通风系统,对发展生产和保护矿工安全健康,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采用机械通风之后,如何在原有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还缺乏经验。当时,主要是学习苏联和借鉴煤矿通风的经验,对我国冶金矿山的具体条件考虑较少,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情况。通风系统存在的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家深入推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对矿井通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年来,平安电气一直深耕矿井通风领域,立志成为世界领先的矿山通风环保专家。矿井通风,就是将新鲜的空气输入井下,一直以来都是地下煤矿确保安全的关键一环。如何安全、科学、有效地通风,更是所有煤矿企业始终关心的话题。始建于1963年的平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电气”)正是用60年的时间专注做好通风这一件事,在业界赢得了尊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冶金矿山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当时由于缺乏经验,只能依靠向煤矿学习和参考苏联的有关规定。长期的实践证明,虽然煤矿的通风经验非常宝贵和丰富,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借鉴,在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冶金矿山和煤矿也是一致的。但冶金矿山由于(1)不存在瓦  相似文献   

8.
这本讲义是北京钢铁学院采矿教研组于1974年5月为矿山通风安全工人班编写的。全文分为绪言、矿山工伤事故概论、冒顶片帮事故的预防,爆破安全技术概论、矿山防水、矿山防火、矿山救护等六章,共约十万字。除第五章矿山防火系韦冠俊同志执笔外,其余由高武勋同志执笔。本刊计划在今年内分期连载,供矿山有关同志阅读。编者  相似文献   

9.
概况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江西冶金矿山积极采取以“风、水”为主的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粉尘合格率普遍达到80~90%,有些矿山二十多年来未发现新的矽肺病患者。经验证明,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是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及改善井下劳动条件的基础。五十年代中期,我省有些钨矿就着手通风系统的建设。七十年代以来,所有正常生  相似文献   

10.
冶金部于10月14日至18日在武钢大冶铁矿召开冶金矿山通风防尘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部分黑色和有色矿山,有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以及27个省、市、自治区冶金局的同志,共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13~19日,在英国哈罗盖特召开了第三届国际矿山通风会议。这次会议是由英国矿冶学会和采矿工程师学会共同主办的。来自五太洲23个国家的20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由英国哈雷先生做了题为“良好通风”的宗旨性报告后,宣读学术论文61篇。其中,有关矿井通风网路和通风系统监测与控制的论文11篇;扇风机应用与作业面通风4篇;矿山火灾控制6篇;煤矿瓦斯涌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次“矿山辐射环境学术讨论会”(1981年、北京)上,曾对排氡通风的合理通风方式进行过一次比较广泛的讨论。许多发言是以矿山取得的防护效果(工作面氡浓度合格率、平均氡浓度等)来评价通风方式的。由于采用压入式、抽出式或压抽混合式通风的矿山都有取得良好通风防护效果的实例,因而难以肯定哪一种通风方式是排氡通风的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第三届矿山通风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12日至15日,由美国采矿工程师学会组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了美国第三届矿山通风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中、英、法、加、意、日、澳、印度、南非等十几个国家的151名专家学者,会上共交流了87篇学术论文,内容包括:空气再循环、矿井热参数的研究、矿井降温与空调、通风的监测与控制、煤矿通风、柴油设备的通风、铀矿通风、工作面通风、矿井瓦斯、矿井火灾、通风的模拟与分析,风道阻力、通风机、粉尘性质,粉尘控制及其他课题等。这些论文涉及面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反映了当前国外矿山通风防尘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内容新颖,很值得我们借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冶全矿山普遍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减少漏风,降低井巷风阻,用小风机多级并串联代替大主扇,或对旧主扇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主扇设备及采用新型高效节能风机等,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矿井通风动力消耗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一些重点铁矿山的主扇功率竞高达一二千千瓦,年通风电费达百万元以上。有的矿山,近10年来通风动力消耗增加近一倍,而风量却增加无几,井下作业地点的风量仍显不足,尘毒危害仍很严重,炮烟中毒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矿井通风管理水平,正确评价矿井通风效果,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标准,以及如何进行检查评定,仍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Info的矿山通风安全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矿山通风系统对人机交互的要求,利用OLE技术和VisualBasic编程语言,对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矿山通风安全信息系统。所开发的系统集成了MapInfo强大的地图、信息、数据库等的管理功能,实现了电子地图与数据库的自动连接和双向查询,完成了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并可与生产监控、调度系统集成,用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该系统具有修改通风图、生成通风管理报表、备份数据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对通风系统中的防瓦斯突出、防尘、防火、安全管理、风机等日常管理数据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采矿工艺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矿山环境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兴起,它在采矿工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而作为防止矽肺等职业病和改善矿山环境的重要手段——通风防尘技术,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一、防矽工作的进展 1974年美国矿山局对102个非煤矿山和选厂进行了调查,并对近200篇文献作了研究,提供了这些矿山矽肺病的情况和有关的技术发展动态。花岗岩采石工业是美国防矽工作做得最好的一个部门。7937年以前,该部门粉尘浓度曾高达40~60百万粒/英尺~3。以后由于采取大量除尘措施,使粉尘浓度不断下降,到1973~1974年,平均已降低到3百万粒/英尺~3。如按平均游离二氧化矽25%计算,则  相似文献   

17.
铀矿通风的任务,一是供给矿井新鲜空气,排除炮烟和其它有害气体,二是稀释和排除矿井中的氡气及其子体。因此,铀矿需风量一般比冶金矿山大。但是,铀矿的规模一般比冶金矿山小,所需风量也就比较小。我国50年代至70年代建设的铀矿山,其主扇风机基本上是参照冶金矿山选用的,给铀矿生产带来了风量不足和风压过于富余的所谓“大马拉小车”的问题。据统计,我国铀矿万吨矿石耗风量是英国的2.8倍,加拿大的2.04倍,法国的1.5倍,我国冶金矿山的3.1倍。我国铀矿主扇效率也很低,最高仅为59%,最低的只有15%。可见,铀矿通风能耗浪费大,节能大有可为。铀矿通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抽出式通风系统需风量大,通风  相似文献   

18.
1976年,山东省冶金局和山东省冶金安全技术情报网组织了3个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矿山通风防尘工作队,对12个矿山的16个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协助改进工作,收到好的效果,受到群众欢迎。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推广。本文是其中一个工作队的总結摘要,特发表,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的指示,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杜绝矽肺病的发生和发展,山东福山铜矿等几个矿山,在省冶金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狠抓通风防尘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是我们对福山等五个矿山调查测定的一些情况,以及对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矿山巷道的掘进作业及隧道的导洞开挖等工程中,常采用局部机械通风,常见的通风方式有抽出式、压入式和混合式。这3种通风方式各有其特点,但从降低作业面粉尘浓度的角度尚未定量计算分析,在建立通风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分析,为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合理通风量来确保工作面区域粉尘浓度达标,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