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里木河干流农田排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分析资料对比表明 ,农田排水对塔里木河干流水质盐化的影响不断加重。在塔里木河干流 ,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有如下几个有利条件 :( 1)农田排水有一定数量且渠网的延伸和改造难度不大 ;( 2 )荒漠可作为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的场所 ;( 3)农田排水仍可勉强适于耐盐植物生长。根据区域不同 ,利用农田排水拓展乔灌草防沙带、增加盐成土荒漠耐盐植被的盖度、使人工绿洲边缘的荒漠能够生长耐盐植物等都是农田排水资源化利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耐盐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王志春  梁正伟 《生态环境》2003,12(1):106-109
概述了植物耐盐性有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环境因素对植物耐盐性影响、植物耐盐种质资源评价、植物耐盐的生理生化基础、植物耐盐分子生物学和耐盐植物的开发利用等5个方面。同时对植物耐盐性研究的意义和展望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干流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造成乱挖引水口,不仅水资源浪费很大,而且给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困难。进行游牧定居和实行农牧结合将会促进牧民脱贫致富和环境治理。区域实现游牧定居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丰富,宜农荒地面积大;沿河两岸草地质量较好,适于发展人工灌溉草场;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定居人口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流域游牧定居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方  樊自立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53-55,63
塔里木河干流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造成乱挖引水口,不仅水资源浪费很大,而且给环境治理来很大困难。进行游牧定居和实行农牧结合将会促进牧民脱贫致富和环境治理。区域实现游牧定居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丰富,宜农荒地面积大,沿河两岸草地质量较好,适于发展人工灌溉草场;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定居人口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5.
中新天津生态城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区域植被进行调查,发现该区域以盐生植被为主,现存植被可分为4个类型15种植物群落;植物区系成分含38科101属135种。本区植被的分布受土壤盐碱度的制约,并受当代人为因素的严重影响,盐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26种耐盐植物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建议采取保留与保护现存的盐生植被;利用耐盐植物进行盐碱地绿化及研究和发展本区盐碱地环境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污水处理工艺,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但因缺乏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的湿地植物,因此应用于高盐污水处理还存在诸多难题.基于对我国南方海岸及海岛的大量野外调查及文献调研,依据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经济成本和应用潜力等,筛选出耐盐、耐水湿、耐污、净化能力强、生长快、生物量大、栽培简单、分布广泛并具有景观效果的南方滨海耐盐植物23种,进一步对每一种植物的耐盐能力进行分级,其中耐盐能力最强的种类为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本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更多植物种类选择,并促进人工湿地可持续的净化功能与景观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马利民  陈玲  吕彦  赵建夫 《生态环境》2004,13(2):151-153
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有效途径,随污泥中的营养成分一起进入土壤中的还有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它们有可能成为一种环境安全的隐患。本实验所用的土壤为污泥经过无害化及稳定化处理后,与上海潮滩沙土按不同比例(干污泥质量比)混配而成。种植前后分别对沙土、污泥及混配土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选择几种花卉植物,如菊花(Calendula officinalis)等进行植物种植试验,一个生长季后对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进行测试。应用Tessler连续提取法,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状态等方面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污泥的土地利用会明显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而且重金属的形态也有明显的变化,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如长期使用,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荒漠河岸林活力恢复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5年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的监测数据,分析了生态输水后植物活力的恢复状况.结果显示:应急生态输水增加了塔里木河下游的生物多样性,使原本面临死亡的荒漠河岸植被重新复活,而且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胡杨群落的自然更新;在近河道50 m的范围内均出现了少量的胡杨、柽柳实生苗,并且在离河道150 m的范围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胡杨次生苗,在离河道400 m范围内大约有25%的胡杨均有不同程度的基部新枝萌蘖.通过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的逐步抬升,河道两岸的低阶地发育着一定面积的草甸植被,形成了由胡杨、柽柳和草本植物所组成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河岸稀疏植被群落,说明应急生态输水对于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河岸林植被的恢复和自然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叶片功能性状与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探究荒漠植物通过叶片功能性状、养分特征表现出的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以阿拉善盟吉兰泰盐湖区固定沙地生长的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叶片的水分与功能性状指标、养分元素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叶片功能性状、养分质量分数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通过较高的干物质质量分数(LDMC,0.125—0.329 g·g~(-1))、较低的比叶面积(SLA,1.071—23.291 m2·kg~(-1))和叶片含水量(LWC,53.271%—87.102%)来抵御荒漠环境的胁迫,可将这3个指标结合作为荒漠植物筛选的主要性状指标。(2)通过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对比,得出荒漠植物叶片通过高水平的N、K、Mg、Na质量分数进行调节,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保证正常生理功能。不同种植物生长受N、P限制的表现不同。(3)荒漠植物通过较高的叶片N、P质量分数来满足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比叶面积与N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比叶面积高的植物生长速率高,易取得竞争优势;N、P、Na质量分数与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片含水量呈正相关;Ca、Mg、Na的质量分数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a、Mg、Na作为植物叶片细胞稳定性及渗透压调节元素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姜学艳  黄艺 《生态环境》2003,12(3):353-356
菌根是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能够促进植物在瘠薄土壤中的生长。文章通过综合近20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研究方面的成就,论述了在高盐胁迫下,菌根对其寄主植物耐盐碱能力的影响;指出菌根植物可能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增加对高浓度盐碱环境的抗性:增加植株对P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了盐胁迫引起的营养亏缺;改变植物体内离子平衡,降低其生理毒害;增加植株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缓解了生理性干旱;改变了植物根系形态,促进根系水分吸收能力。在分析菌根真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机理的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中部荒漠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自学 《农村生态环境》1996,12(1):16-18,23
根据对河西中部荒漠植物的调查,对荒漠植被进行了分类及生态学描述,重点讨论了荒漠植被对改善河西走廊中部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荒漠植的措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耐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的分离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北省某皂素生产废水池底污泥中分离出2株耐高盐(CaCl2)皂素废水降解菌,编号分别为B723—1和B723—3,并进行菌株的鉴定和生长特性以及不同盐度迫胁下胞内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膜的相对透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菌株B723—1与扩展短杆菌的同源性为98.0%~99.0%,B723—3与松鼠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98.0%~99.0%:(2)两菌株均能在0.0%~9.0%CaCl2范围内生长良好;(3)菌株B723—1和B723—3的适宜生长温度分别是20~35oC和25~37oC,两者均在pH7.0~10.0生长;(4)当耐盐菌株受到1.8%、3.6%、5.4%和9.0%CaCl2盐迫45min时,其胞内会迅速积累大量氨基酸来平衡外界的高盐渗透压,且其胞内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未受盐迫),而其膜的相对通透性低于非耐盐菌株.图4表1参11.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途径,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高浓度的稀土元素会破坏植物细胞膜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扰乱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诱使植物细胞发育不良、染色体畸变等现象发生。稀土元素可影响动物的消化、呼吸、生殖、神经、血液和免疫系统等。稀土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等均有影响。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诊断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毒性诊断法、蚯蚓毒性诊断法、土壤微生物诊断法、生物标记物诊断法和遗传毒性诊断法等可用来诊断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提出了以后开展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研究应加强的方面:在群落、个体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元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加强稀土元素生态毒性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讨,进行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与土壤因素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盐分对两种盐爪爪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温度和NaCl对两种藜科叶肉质化盐生植物——里海盐爪爪和盐爪爪种子萌发的影响,显示出里海盐爪爪的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20~30℃,而盐爪爪适合在变温条件下萌发,两者对温度的反应有显著差异;两者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都随NaCl浓度升高而降低,里海盐爪爪比盐爪爪的耐盐能力低;高盐分条件能诱导两个种的休眠,而当盐浓度降低时两者都能很好地恢复萌发,且萌发速率加快。因此,尽管里海盐爪爪仅能在低于300mmol/L,盐爪爪在低于400mmol//LNaCl浓度下萌发,这种耐盐能力低于很多盐生植物,但根据两个种所表现的综合萌发特性,它们依然被认为属于具有较高耐盐能力的盐生植物类型.图3表1参24  相似文献   

15.
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苗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艺  姜学艳  梁振春  季海波 《生态环境》2004,13(4):622-625,640
采用3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 edulis、Xerocomus chrysenteron和Gomphidius viscidus,在山东东营盐渍土环境胁迫下,研究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和施磷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接种和施磷都增加了油松植株的干质量,但施磷不如接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接种外生菌根后,油松体内的K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Na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使得w(K)/w(Na)增加,从而改变了植株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离子的毒害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来增加植物的抗盐性;同时,接种后外生菌根增加了油松对P的吸收,改善了盐渍土壤导致的植物营养亏缺,促进了植物在盐渍环境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养分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化肥投入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为根本的方法。然而由于农民对环境不够重视,目前源头化肥减量的方法实现难度较大,仍然有大量的养分流失到农田之外,因此如何减少农田流失养分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农田流失养分通过水生植物富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是一项较为有效、可行的养分减排措施。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首先介绍了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水生植物富集农田流失养分以及水生植物对养分的资源化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流失养分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8.
饭豆(Vigna umbellata L.)根瘤菌的分离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在湖北省几种不同土壤中两类饭豆(Vigna umbellata L.)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并通过结瘤试验筛选出26株饭豆根瘤菌;对这些菌株和来自其它种属的8个参比菌株的培养特性、生长速度、耐酸碱性、生长最终pH值、耐盐性、天然抗药性、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及部分快生型菌株质粒图谱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数值分类树状图谱。结果发现,分离自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饭豆根瘤菌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在77%的相似水平上,形成了三大类群,群Ⅰ为慢生型菌群,群Ⅱ与群Ⅲ为快生型菌群,在80%相似水平上各群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亚群,而且亚群中部分菌株的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有相关性。图2表4参13。  相似文献   

19.
泌盐盐生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根据盐生植物的抗盐生理机制及其形态结构和生态学特征 ,可将盐生植物区分为真盐生植物 (euhalophyte)、泌盐盐生植物 (recretohalophyte)和假盐生植物 (pseudohalophyte)三种类型[1 ]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态特征 .泌盐盐生植物体中具有特殊的泌盐结构———盐腺或盐囊泡 ,可将植物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到体外 ,故能很好地适应盐渍生境 ,在多种盐渍生境中皆能生存 ,如盐湖、盐漠、盐渍草甸、盐沼等 .中国地域广阔 ,存在各种盐生植物生境 ,但是 ,由于我国专门从事研究盐生…  相似文献   

20.
稀土对植物抗逆作用的自由基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彭安  庞欣 《环境化学》2002,21(4):313-317
通过研究及收集的资料,提出在植物生长期中,稀土元素能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当植物受到酸雨、重金属及盐胁迫时,稀土表现出抗氧化性质,而且稀土对植物的抗逆作用是由于其具有清除含氧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