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暴露评价的概念及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模型评价法(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大气扩散模型、插值模型和邻近性模型)、污染物监测法(个体暴露水平监测、微环境监测结合时间-活动模式、固定监测站监测法)、生物标志检测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了中国目前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价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治理工艺、主要设备、设计指标、工程运行监测结果及经济指标等方面,介绍了某冶炼厂采用除尘、SO2烟气制酸及脱硫工艺治理烧结机-鼓风炉粗铅生产线产生的废气,从实际监测结果可知该工程运行稳定,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均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处理效果分别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周界外废气无组织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峨眉山市2009~2013年环境空气的监测资料,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PI)等评价方法,分析了峨眉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峨眉山市城区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0.08和0.10mg·m-3),但逐年上升;不同监测点中,二水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最低。(2)空气污染物月均浓度3~7月下降,7月为最低,8~12月逐渐上升。(3)城区大气API介于67~73之间,空气质量级别为II级,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城区环境大气的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李浩  黄慧群 《环境工程》2018,36(7):107-112
基于2016—2017年大连市6种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O_3、CO)的监测数据,研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周末效应及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连市大气污染物以O_3、PM_(10)和PM_(2.5)为主;冬季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夏季为O_3。受供暖燃煤等影响,PM_(10)、PM_(2.5)和SO_2浓度供暖季显著高于非供暖季。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显著,且PM_(2.5)、PM_(10)、SO_2及NO_2呈现周末较高的"周末效应"。利用相关性分析考察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利用后推气流轨迹等方法分析大连市大气PM_(2.5)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吴一帆  张子豪  王帅  王琰 《环境工程》2018,36(6):104-109
基于2016—2017年大连市6种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O_3、CO)的监测数据,研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周末效应及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连市大气污染物以O_3、PM_(10)和PM_(2.5)为主;冬季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夏季为O_3。受供暖燃煤等影响,PM_(10)、PM_(2.5)和SO_2浓度供暖季显著高于非供暖季。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显著,且PM_(2.5)、PM_(10)、SO_2及NO_2呈现周末较高的"周末效应"。利用相关性分析考察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利用后推气流轨迹等方法分析大连市大气PM_(2.5)可能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用蚕豆叶尖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法监测盐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结果显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大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均高于1.5),其中工业区污染最严重,最高污染指数为4.48(小鼠微核试验),而教学区无污染(大气污染指数或人受累指数低于1.5)。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人淋巴细胞与蚕豆叶尖细胞及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效应之间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05),并且微核试验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活性比化学监测法更灵敏、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兰州市2002~2009年的城区大气污染物监测结果,分别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现状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现状及时间分布特征,并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和积极改善矿区大气环境质量,首先须测定矿区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矿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主要有TSP、SO_2、CO、NO_x。此外,有时还需监测大气降尘量和3,4苯并(?)(简称BαP)。工作主要程序如下: 矿区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不同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监测时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如气象、地理环境、污染源状况、植被状况等。监测区域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为此,可通过当地气象部门,收集风向、风速、气温、云量、日照时间、温度梯度等常规气象参数。若监测区域远离气象站,可在监测范围内设置必要的气象观察点,取得所需的气象资料。收集污染源资料时,应注意:固定污染源(工厂)、流动性污染源(交通车辆)、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人洁  王堃  张帆  高佳佳  李悦  岳涛 《环境科学》2017,38(9):3553-3560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现有的机动车排放研究多关注城市内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针对城市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较少.我国城市间交通道路主要包括国道和省道,截止至2015年我国国道里程18.53万km、省道里程32.97万km,约占全国等级公路总里程的13%,因此开展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全国国道和省道交通监测站的年均监测数据,采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指导方法,计算了2015年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道和省道公路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颗粒物(PM)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5%、27.9%、14.4%和7.7%;不同车型对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分担率不同,其中大货车是NO_x、PM_(10)、PM_(2.5)的主要来源,摩托车是CO和HC的主要来源;不同道路类型中各车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率也不同,如高速路上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普通道路上大客车和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柳州市核心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了2018年全年研究区内6个自动监测站点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并对28次超标日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①核心区颗粒污染物污染较为严重,且以PM_(2.5)为主的细颗粒污染物仍为柳州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各污染物月均浓度季节差异显著,除NO_2外柳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指示柳州市多项节能减排综合整治措施成效显著;PM_(2.5)、PM_(10)、CO受早晚高峰期影响,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NO_2在不同季节峰型不同,作为O_3前体物其浓度日变化与O_3相反,呈现"早峰午谷"的变化趋势.②通过对污染物浓度插值发现,由于核心区主要工商业区位于西部且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故PM_(2.5)和SO_2浓度西北高、东南低,PM_(10)、NO_2和CO浓度西南高、东北低;核心区东部的山区为O_3生成带来大量前体物,使O_3浓度东南高、西北低.③由于气候特征,核心区春、夏季主要气象因素均为降水量;秋季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速,风速与污染物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了风的扩散效应;冬季大部分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人为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核心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局地排放和区域传输,且南北主导风向对大气污染影响最大.④HYSPLIT模型结果指示柳州超标日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珠三角地区,且陆源颗粒物浓度普遍比海洋源高,来自南部的远距离输送气流颗粒物含量最低,表明远距离输送为影响颗粒物传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依据太原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十一五”期间太原市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均浓度值分析来看,除NO2外,SO2和PM10都存在超标现象,长期来看,三种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明显,这与太原市环境保护行动密切相关.月际间浓度值差异除PM10在春季出现波动外,SO2和NO2均呈现“U”型曲线,这种规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指数都有所下降,但太原市区空气污染仍以SO2和PM10为主,说明烟煤型污染的空气污染特征没有改变.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空间浓度分布不均与地形和气象特征以及城市布局和污染源排放有直接关系.太原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应用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烟型污染是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气东输工程对改变兰州市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和特性,以2000年为基准,分析研究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前后能源结构,主要污染源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针对污染源状况和兰州市天然气用气规划,选用适宜模式预测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后的各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计算了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3.
2013-2015年十堰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十堰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指数、空气质量指数(AQI)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评价方法,研究十堰市2013年-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治理思路.结果表明:2013年-2015年十堰市城区空气质量逐年好转,除PM10和PM2.5外,其他因子均达标,污染物贡献比例中,PM10和PM2.5污染负荷占比超过50%,为主要污染物;十堰市城区空气质量整体呈夏季较好,冬季较差的趋势;全市中开发区铁二处空气质量较好,张湾区刘家沟空气质量较差;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源排放和使用清洁能源等多项措施,并注意季节特征和加强预警预报工作,进而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大气环境质量正向良好的趋势发展;PM10、NO2年均浓度变化幅度不大,仍高于国家二级标准;SO2年均浓度在2012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显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月均浓度和AQI与月均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月均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变异系数法进一步得出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促进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9年-2013年污染物大气的总量减排数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法分析了苏州高新区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认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SO2和NO3,燃煤为SO2主要来源,机动车是NOx的重要来源.为预防与治理污染,应不断提高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推进车用油品升级,加强环保检验、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扬尘治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年-2015年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统计数据,研究了重庆市近7年突发环境事件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污染影响特征,讨论了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7年内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134起,且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和夏季为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高发期;突发环境事件空间上主要集中在主城九区及相邻的区县,渝西、渝东南及渝东北各区县发生次数较少.道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是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形式为泄漏.污染类型主要为水污染和水气复合污染,污染物出现频率大小为:油类>酸碱类>液氨>苯及其化合物>减水剂>其他各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强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为了深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精准治污,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有毒有毒大气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开展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优先控制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研究.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建立备选名单;针对备选名单中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危害信息收集,采用两步筛选法,以危害筛选指标、暴露筛选指标、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筛选指标共包含10项内容进行赋分求和,筛选出高分值的污染物建立候选名单;在候选名单基础上,从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监测方法三方面进行筛选,形成优控名录.筛选形成的优控名录包括苯、环氧乙烷、二英类、砷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甲醛、氯乙烯、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氯甲基甲醚、铍及其化合物、三氯甲烷在内的12种(类)污染物,可为“十四五”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管理及今后京津冀优控名录的公布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中国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法律依据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阐述了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甲醛、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防止室内环境污染、正确理解环保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归纳了室内环境污染后的治理方法和治理效果,其中治理方法包括感觉脱臭法、化学反应法、吸附法和生物法。这对提高人们认识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降低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动车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估算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机动车排放是其重要源之一.通过资料调研,获得各车型年均行驶里程以及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与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VOC)排放的质量分数,梳理各车型保有量,利用COPERT Ⅳ模型计算NMVOC排放因子,建立了2005年中国分车型、分省域的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苯,1,3-丁二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机动车排放总量分别为31.65×104,7.45×104,13.26×104,5.11×104和1.65×104 t,其主要来源于摩托车、汽油小客车和重型柴油货车;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和河南六省排放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十一五”期间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情况,采用环境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综合指数法,通过污染物负荷系数的计算,确定老边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次要污染物,并对老边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简评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