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的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氮处理实验.研究了溶解氧(DO)质量浓度对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对反应器的脱氮特性和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O对一体化A/O反应器脱氮影响较大,随着好氧区DO的增加,NH3-N和TN的去除率相应增加.当DO为2~4 mg/L时,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NH...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进行。温度、pH、溶解氧浓度、污泥龄、毒性物质、污水性质(有机物含量、氮浓度)都会对系统脱氮能力产生影响。一般较高的pH、延长污泥龄、较低的溶解氧浓度和较低的有机碳浓度均能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反硝化/硝化系统具有投资省、脱氮效率高等优点。除甲醇外,其它一些工业废弃物也可作为促进反硝化作用的碳源。由于厌氧环境有利于反硝化作用,所以厌氧/好氧(A/O)法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具有极高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3.
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给出了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并对各种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优缺点及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各类反应器的适用处理对象。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并对各种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优缺点及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 ,提出了各类反应器的适用处理对象  相似文献   

5.
光能自养生物膜是一个由复杂微生物群落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微生物细胞及非生物物质镶嵌在微生物分泌的有机聚合物基质上,其显著特征是膜表面寄居着光能自养生长的微生物,并能在碳源缺乏条件下完成生物脱氮.总结了光能自养生物膜的形成机制,概述了光照、温度、微生物种类、营养物浓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脱氮的影响,指出光能自养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含电气石的新型陶粒生物膜载体和普通陶粒生物膜载体组成的电气石强化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工艺和普通SBBR工艺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新型陶粒生物膜载体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生物亲和性。单周期分析表明,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中氨氮浓度明显低于普通SBBR工艺,同步反硝化作用也强于普通SBBR工艺,表明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的的脱氮效果优于普通SBBR工艺。90d的稳定运行进一步证明了电气石强化SBBR工艺的脱氮性能优于普通SBBR工艺,而且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也优于普通SBBR工艺。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膜填料塔对模拟烟气和电厂烟气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对比分析了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对不同烟气中SO2和NOx的净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液温度在24~35℃、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60s、喷淋量为8~10L/h、脱硫塔的pH为0.8~1.5、脱氮塔的pH为7.5~8.0的条件下,生物膜填料塔对模拟烟气和电厂烟气中SO2的净化效率都很高,但模拟烟气条件下的总脱氮率的平均值为80%,而在电厂烟气条件下只有35%。经分析认为,脱氮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电厂烟气中杂质的影响,以及烟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同时因为生长条件不同从而驯化出的微生物群体组成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体化A/O工艺对生活污水除碳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碳原理,设计了新型的一体化A/O生物膜法反应器,并将该工艺用于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实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质量浓度对生活污水除碳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是影响一体化A/O工艺除碳脱氮的重要因素,当好氧区DO为5 mg/L左有时,一体化A/O工艺具有良好的碳化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低碳氮比条件下3DBER-S(三维电极生物膜与硫自养耦合脱氮工艺)阴极反硝化菌群特征、强化脱氮机制,在TOC/TN=0.36的进水条件下稳定运行反应器,运用nir S基因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了3DBER-S阴极生物膜反硝化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3DBER-S阴极生物膜上反硝化菌中,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种,占细菌总数的59.22%。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异养菌,包括与固氮弧菌属(Azoarcus tolulyticus)和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类似的细菌,分别占44.74%和21.05%。能够分别利用硫单质或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的Sulfuricella denitrifican、高氯酸盐降解菌(Dechlorospirillum sp.)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三者所占比例之和达到了17.11%。表明系统中氮的去除是由异养反硝化、氢自养反硝化和硫自养反硝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效减少了脱氮过程中有机碳源的消耗,又维持了系统酸碱度的平衡,从而能够在低碳氮比条件下维持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0.
MBBR与A/O法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COD浓度和不同COD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活性污泥A/O工艺对污水中有机物及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BBR工艺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效果均优于A/O工艺。在进水COD和NH3-N浓度分别为1000和25 mg/L,HRT为8 h时,MBBR的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92%和94%,而A/O工艺分别为78%和8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MBBR的生物活性高,并且在生物膜内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MBBR脱氮能力受COD冲击明显小于A/O,但在较低进水COD浓度下,两者TN去除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实验分别考察了外加乙酸钠、葡萄糖、酒石酸钾钠、甲醇等4种低分子有机碳源对生物膜填料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乙酸钠的脱氮效果最佳,对NOx的平均去除率为62.05%;外加葡萄糖、酒石酸钾钠、甲醇时的NOx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03%、46.98%、58.71%。乙酸钠、酒石酸钾钠、甲醇均能使SO2的去除率达到100%,葡萄糖显著降低了SO2的去除率。乙酸钠是在生物膜填料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中适宜的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电极测试技术,对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沿程生物膜内部溶解氧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测定,并结合沿程脱氮效率揭示了反应器中的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稳定至约88.9%±2.4%和53.5%±3.1%时,沿程生物膜厚度沿水流方向从610μm逐渐降低至150μm;BAF前段生物膜内部整体基本处于缺氧状态;中段生物膜内部存在好氧-缺氧分区,膜底溶解氧降为0μmol·L-1;后段生物膜整体溶解氧浓度均大于70μmol·L-1。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工快渗(CRI)系统对TN去除率较低,该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提高TN去除率,将电极生物膜和硫自养反硝化技术耦合应用于CRI系统,考察了"异养+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并通过菌群结构解析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脱氮的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在电流强度为15mA时,TN平均去除率可达73.0%,相比传统CRI系统提高了48.0百分点。从稳定运行的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反硝化区共检测出231个已知菌属,其中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产硫酸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具有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35.9%、15.7%。硫自养反硝化、氢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共同作用促进了CRI系统脱氮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脱氮副球菌YF1为实验菌株,研究纳米Fe0和纳米Fe/Ni 2种金属纳米材料对菌体生长及其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材料到反应体系中会降低实验菌株的生长量和生物反硝化作用,纳米Fe/Ni对实验菌株的毒性比纳米Fe0大。在含硝态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反硝化培养基中接种脱氮副球菌,于30℃培养20 h,脱氮率为89.47%,而菌+1 000 mg/L纳米Fe/Ni的体系脱氮率仅为64.33%;菌+1 000 mg/L纳米Fe0体系的脱氮率为76.36%。不同体系的反硝化过程均可采用零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2)。这2种金属纳米材料对实验菌株的生长量及其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程度,与体系的pH和温度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DMZ水塘长期接纳某制药厂排入的废水,塘中积累了大量的抗菌物质和污染物,虽曾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但因对微生物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其不能发挥净化作用。经应用《人造生物膜》进行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却大幅度降低了该污染水体中的COD、NH3-N、臭气,提高了透明度,使一池死水重现生机,因此,对《人造生物膜》中应用的菌株保护作用及其生态修复效果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废水的硝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化作用是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硝化作用的生化反应、硝化细菌的类群、硝化反应动力学和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pH、温度和毒物。  相似文献   

17.
磁性生物膜载体的规模化制备、表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力化学表面改性原理设计了卧式双旋搅拌混合反应设备,通过磁铁矿粉和适量浓硫酸的球磨混合反应制备得到磁性生物膜载体,其XRD、IR、SEM和BET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磁性生物膜载体表层生成了多羟基硫酸铁为主的活性组分.进而在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中投加磁性生物膜载体进行了中试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生物膜载体能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聚合形成稳定的菌胶团,活性污泥SV30从实验初期89%降到了稳定期的39%,此外,磁性生物膜载体还具有稳定膜生物反应池出水COD,强化脱氮除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了超过400 d的考察,并对两者的运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活性污泥CANON反应器经过长期运行,内部的污泥絮体首先聚集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经刮擦脱落后可进一步形成颗粒污泥;转化形成的颗粒污泥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6%和81.8%。在MBBR中,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受曝气的制约,平均值分别为87.0%和72.9%;另外由于生物膜的保护,长期运行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将难以被抑制。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显示,生物膜中的氨氧化菌(AOB)、N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相对丰度分别为5.66%、2.99%和21.10%,而颗粒污泥中这3种功能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62%、0.34%和6.85%。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DEBR)脱氮效率,通过改变反应器内部电极布置形式和极板间距,探讨了新型结构反应器启动运行和反硝化脱氮特性.结果表明,新型结构反应器挂膜迅速,启动快,脱氮效果更高,TN和NO3--N的去除率稳定在94.87%和99%左右;且具有较强的缓冲pH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NO2--N、NH4+-N的积累以及高电流条件下碳棒的电解.新型结构的反应器能在高电流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脱氮效率和稳定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20.
低污染水体存在C/N较低的特征,往往导致水体自净过程中反硝化碳源的不足.提出采用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的硝态氮,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能自养生物膜脱氮能力的影响,并验证了生物膜自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多糖能否成为反硝化的碳源.结果表明,采用光能自养生物膜去除低污染水体中硝态氮具有良好的效果,光照强度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硝态氮的去除,在光暗比为12:12、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时,1 500、3 000、4 500 lx光照强度下系统的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7.1%、56.7%、62.5%,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硝酸盐去除速率逐渐提高;光照强度的增加可促进光能自养生物膜系统的EPS、SMP中多糖的产生,且光暗交替时EPS、SMP中多糖浓度呈“锯齿形”变化,在有光照时浓度明显上升,而在无光照时浓度下降;光能自养生物膜系统的EPS、SMP中的多糖可作为碳源被反硝化菌利用,而且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SMP中多糖对碳源的贡献大于EPS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