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环境教育》2003,(1):40-4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们围绕环境教育开展了很多主题活动,并收到良好效果。在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实验改革,初步研究出“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周边环境”三大教育活动系列。1.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教育活动系列幼儿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着探索欲望。开展环保活动从保护动植物入手,培养幼儿自觉关心、爱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5,(6):57-57
玉溪市红塔区第二幼儿园每年结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开展各种幼儿节水系列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懂得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达到以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形成人人关注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植树节,不但是植树的大好季节,也是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爱护树木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在小区内种植树木,以一家人领养一棵树的方式;促使大家经常去关心小树,培护小树,并通过领养牌上的内容教育影响小区内的其它居民,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爱树、护树的良好风气。活动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树种,知道树对环境的作用。·学习种树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能主动关注树木的生活情况,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一:认识小树苗准备:用于种植的树苗、图片。过程:(1)教师让每个孩子领…  相似文献   

4.
新近修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环保教育的内容纳入了课程之中,并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奥妙”,“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利用废旧材料、爱护花草、节约用水用纸等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我园作为国家级“九五”重点课题的实验基地,认真开展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研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1.直观讲解。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必须…  相似文献   

5.
1.加强在校幼师学生的环境教育,塑造未来“绿色园丁”幼儿师范院校直接为幼儿教育培养师资力量,是向幼儿园输送“绿色园丁”的“绿色摇篮”,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绿色家长和绿色公民的任务,所以学校必须从夯实环境理论知识,丰富环境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使其能真正成为一名未来的“绿色园丁”。(1)夯实环境理论知识: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编写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环境教育教材。独立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使环境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并有利于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幼儿师范学校作为中等师范…  相似文献   

6.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幼儿的环境教育活动虽然直接面对的是孩子,但是,通过幼儿的环境教育,使整个社会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7.
4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年龄小,对自然界复杂的生态关系缺乏理性的理解,因此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必须从引导幼儿关注环境入手,并遵循渗透的基本原则,即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一日生活以及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催发幼儿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本文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幼儿园生活环境中有机渗透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模式,即“在环境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活动方案(一):酸雨贵阳市西新桥二村幼儿园李玉娟陈志嘉活动目标1.关注酸雨对地球上各种物体的腐蚀现象。2.通过实验发现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关领域科学、语言、体育、社会。活动方法实验、讲述、游戏、亲子活动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瓶子、酸醋、皮球。2.大班教材。3.邀请家长参加亲子制作活动——宣传画报。活动过程1.实验见分晓。小实验:什么是酸雨?方法:让幼儿把酸醋与水相互溶解,把鼓起的皮球放进酸水中,观察皮球怎么了?并记录下来。2.图中找原因。酸雨有什么危害?让幼儿在图中找出酸雨对植物、动物以及日常生…  相似文献   

9.
我园的环保教育以渗透为主,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相互结合,切实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环境以及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主题。如:“江门是我家”,“不做垃圾虫”,“能源真有用”,“地球先生哭了”等等;利用纪念日,各班组围绕同一环保主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如: 3月 22日是“世界水日”,围绕这一主线,小班设计了“节约用水”、“水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水是宝贵的,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懂得…  相似文献   

10.
姚亚云 《环境教育》2004,(11):34-34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环保行为习得的易变和反复,需要我们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教育,才能使孩子们从“知道了”到“做到了”,最后达到“习惯了”的境界。为此,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环境建设(24分)1.校园绿化。(5分)2.生物园、地理国建设。(9分)3.卫生状况。(5分)4.校园规划布局。临分)二、学校管理(26分)1.领导重视。(4分)2.制度完善。(8分)3.资料齐全。(6分)4.宣传活动。(8分)三、教育过程(30分)1.环保培训。(4分)2.课堂渗透。(8分)3.活动课程。(16分)4.教育检验。(2分)四、敏宵效果(20分)1.环境意识。(6分)2.教育成果。(6分)3.社区服务。(4分)4.环保行为。(4分)五、加分(10分)1.学校获市级先进单位。(3分)2.获先进个人。(3分)3.教师论文在省市…  相似文献   

12.
面娟 《环境教育》2002,(2):35-35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熊猫的习性,知道熊猫不喜欢养尊处优。·让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动物,更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园里的食物、住所、娱乐。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演示大熊猫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什么动物堪称“国宝”?(熊猫)今天我们这节环境课就来学习第十二课。板书课题“熊猫喜欢养尊处优吗?”2.了解熊猫在野外生活习性。(1)交流。请同学们把各自查阅的有关大熊猫在野外生活的资料汇总,并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3.
二、环境教育(-)背景2.l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材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4个方面。2.2我国的环境教育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八五”期间,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  相似文献   

14.
孙群 《环境教育》2001,(3):29-30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现状,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活动准备   (1)若干图片和竞赛题。   (2)电教设备、部分实物。   (3)环境保护相关资料和奖品。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片   (1)电教资料:世界环境污染现状。   (2)电教资料:淮河水污染现状。   (3)电教资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   2.“小博士”介绍“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甲: 1970年 4月 22日,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公众发起了一…  相似文献   

15.
各种各样的树 —小班活动—   目的: 1.带领幼儿观察了解几种常见的树,初步感知树的明显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懂得爱护绿色植物。   3.学习词汇:高大、细长、随风摆动。   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春天到了,许多树都发芽了,长出新的叶子,今天我们一起到外面看看各种各样的树”。   2.观察谈话。   (1)小朋友,这是什么树 ?(如“柳树” )  (2)摸摸 (柳树 )树干,感觉怎么样 ?  (3)这是什么 ?长得怎么样 ?(在观察过程中丰富幼儿词汇:如细长、柳条、随风摆动等。 )  3.观察一种树后作小结。如柳树:柳…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一个幼儿,每一个家庭,整个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增强关注水的意识,是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是向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设计了《家长废水利用调查表》和《幼儿用水情况跟踪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跟  相似文献   

17.
陈丽萍 《环境教育》2004,(11):33-33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机结构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运用方法和技能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利用非正规科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如设置种植角、饲养角、图片展览角、废旧物品利用区、分类垃圾筒、玩水玩沙玩泥盘等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实践中亲身感知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践活动主体:由小学低年级学生组成的环保兴趣小组。实践内容:(l)食物链中猎物和天敌是相互制约的,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2)环境受到污染就会影响动植物生存。(3)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宝贵的物种资源。实践前的准备:(l)渔具。(2)两只塑料桶。(3)一塑料袋污水。(4)实践场地:小河,小河旁边的菜地、藕塘和水稻田,河堤边生长着几棵大柳树。(说明:每一个实践项目都包括几个步骤和程序,本文省略提问和回答的主体。)实践一:观察青蛙捕食害虫,讲述食物链中猎物和天敌的关系,用事实告诉孩子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管理(22分)1.领导重视。(7分)(l)有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有领导分管该工作。(3分)(2)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有开展环境教育内容。(2分)门)平时有检查、督促措施,年终有总结。(2分)2.资料齐全。(4分)(1)环境教育文件、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像等资料齐全。(3分)门)订阅两份以上环境保护报刊。门分)3.宣传教育。(6分)门)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有宣传墙报。门分)(2)校园有环保宣传标语,广播站、图书室、阅览室有环保宣传内容。(2分)(3)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等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两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带着新的希望和机遇,21世纪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在此《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提出了一项带根本性的重要命题:在全国范围内如何将环境教育付诸行动。1.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吕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境专门人材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