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1):129-136
心学家王阳明对《诗经》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孔子删诗说是合理的,圣人删去繁文,后儒却强加上;"淫诗"非孔子所选,而是汉儒在秦火后附会之作;"《六经》皆史",以劝善惩恶为目的;《诗经》是心的记籍,"吾心"是第一性的,《诗经》是第二性的,世人重训诂轻心性是舍本趋末、背道而驰。王阳明的《诗经》观传播了唐宋以来的疑经精神,助长了明清的疑古思潮;承传了前人的经史观,催发了清人"《六经》皆史"的经典观;发展了"《六经》皆我注脚"的阐释观,激发了学术界研究经典的创新意识。其《诗经》观虽非独创,却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之上阐扬发挥,扩大了前人《诗经》观的社会影响,开启了后学思路,其学术价值应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公布清华简《系年》首章有对西周兴衰过程的俯瞰性描述。其中,"作帝籍"和"弃帝籍"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周兴而言,"作帝籍"是武王能够克商的重要手段;就周衰而言,"弃帝籍"则是周宣王败师千亩的直接原因。通过对帝籍礼沿革的详细考证,可以判定这一记载具有一定真实性。可以说,武王"作帝籍"在克商的过程中,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宣王因"弃帝籍"而导致千亩之战的失败,则与后人之附会有关。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2):110-115
胡适《尝试集》展现出五四时期早期白话诗在初创时语言与形式探索方面的过程与芜杂。在"诗"的寻找过程之中,语言与形式是新诗发生的中心问题,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中,胡适试图以白话诗在语言与形式方面超越文言诗,在形式与审美之中确定新诗。胡适的"尝试"给人一种清晰的过程感,新旧因素的存在与替代发展变化极为鲜明,是在不断的扬弃之中而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胡适《尝试集》的一些诗歌之中,可以看到白话文的叙述平实、语义连贯而又有所象征,能够表明内心的愤懑之情。基于语言与表现之间较为融洽的联系,这时可以说白话新诗基本能够成立了。  相似文献   

4.
阿土 《环境》2004,(10):46-47
流经故乡的河。我的老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被两条河同时环抱着。我是在老家出生的,因此我的童年可以说是伴着水声长大的。那时河水还没有污染,经年清冽的河水几乎是透明的,河床上的沙子也粒粒可见,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无限怀念与向往。然而,不久前的聚会上一个同学的话,去口让我感慨良多。虽然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真想回到以前,在以前的河里游个泳”,我却在他眼中看到了对过去的留恋与渴望。  相似文献   

5.
即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可以说是史上给环保部门授权最多的一部法律。很多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原先偏软的,现在强硬了;以往比较模糊的,现在明确了。那么,《环境保护法》授予环保部门多少项权力呢?从不同角度可以做出不同解读。我们综合几种版本的观点,认为十八项比较准确。当然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应如何完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关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目标呢?本文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再根据自己多年执教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7.
佛教有一句箴言,它说“尽管牛行走很慢,但是地球有耐心。”不幸的是,现在的地球已没有了它以往的耐心。地球曾经默默无言、忍气吞声地承受了我们对它的糟踏。地球再也不会如此了。换而言之,现在的年轻人也失去了耐心——他们对我们推动改变对待地球的方式的耐心。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学生,只因父母说了几句,便负气离家出走,甚至走向极端结束自己稚嫩的生命,离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听着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万分惋惜之余,我不由得锁起眉头: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都如此脆弱,就如同一层薄薄的蛋壳那样不堪一击呢?一、"蛋壳心理"的成因(一)"温室的效应"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摇篮,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成型"和"定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现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2):102-106
《生之歌》是杏林子献给母亲六十岁生日的礼物,散文像清澈的瀑布,灿烂的星空,庄严的诗篇,彰显了生命独有的美丽、安详、纯洁、丰盛与坚毅。杏林子的生命是一首歌,咏出了心灵的奥秘,疾病的重担从她的身体中脱落,升华为一首自由华美庄严的心灵之歌。她"与己和谐",生命红润、强健、开朗、丰富;她"与人和谐",从眼泪中学习功课,安慰其他在患难不幸中的人,成为安慰的天使;她"与自然和谐",具有一颗诗心,敏锐细腻,清澈纯净,活得十分诗意而富有;她"与信仰和谐",面对苦难,用信心盼望爱层层包容,痛苦过去了,眼泪过去了,留下了永恒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0.
《梦粱录》的成书年代至今仍是一个疑案,其书自序中提到"甲戌岁中秋日,钱塘吴自牧书",此为断定其成书年代的一个关键证据,但对此"甲戌"究竟对应哪一年,自古以来就存在争议。本文对目前存在的"咸淳十年"说,"元统二年"说等观点一一加以剖析和梳理,力图为《梦粱录》成书年代的断定提供更多佐证。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班主任是一个幸福的职业。那么,班主任群体到底幸福不幸福呢?据一项针对班主任的调查显示,感觉幸福的老师仅有23.18%,"无所谓幸福不幸福"的有21.73%,而"不幸福"的竟有53.62%。由此可见,大部分班主任感觉自己是不够幸福的。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那么,班主任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班主任的个人幸福之道在班主任工作中,幸福和不幸福应该是同时存在的。有一位班主任说,他现在班级的  相似文献   

12.
十万残荷     
看到一篇文章署名为"十万残荷"。转动手中的茶杯,不由呆了,怔怔地想,十万之众,该是多少呢?扳着指头,竟然数不过来,季羡林老师在《清塘荷韵》中说,楼前有清塘数亩。每年秋,可有残荷十万?  相似文献   

13.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平日读书所得,对其中谢德溥、孔鼎、陈孝威、罗万藻、文德翼五位江西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车主来说,他要的是手续简单、方便和尽快拿到补贴就可以了。因此,政府应尽量简化黄标车的报废手续。""废旧汽车的拆解,光从工艺上来说应该是相对简单的,真正困难的在于监督管理方面。"记者:目前我省的"黄标车"淘汰工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双菊荣:现在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珠三角2013、2014年的淘汰力度很大,不少能解决的问题都在前两年解决了,现在剩下来的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越到后面,推进难度越大。记者:难啃的"硬骨头"工作都有哪些?双菊荣:难题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难点是营运"黄标车"的淘汰。营运"黄标车"特别是货运"黄标车",这些车是不少车主  相似文献   

15.
"学习品质"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这一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很好地融入到各领域的内容之中,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学习与发展的质量,将学习品质视为儿童入学准备与长远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引导儿童养成积极的学习品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执行能力,使之学会如何更有效、更高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古往今来,教改日益深化。然而,韩愈《劝学篇》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警世恒言,其深刻的科学内容仍然烁烁闪光,成为当代教师的为师之道。特别是"解惑"之说,仍顺应现代教改新潮,符合科学的教学规律,学习规律,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解惑"呢?积十余年来潜心求索之所得,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探求规律,科学实施解惑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环保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有些问题很难在环保法律体系中找到答案,这时不妨查找一下有关的程序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下面以案例的形式简述之。  相似文献   

18.
正"要以环境保护倒逼城市综合治理!"4月13日,在珠海环保工作督导现场,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对珠海市政府和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人,说下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指明方向又饱含期望。作为一个以生态良好、宜居宜业而著称的城市,珠海的环境状况聚焦了太多人的目光,可以说是"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如何继  相似文献   

19.
朱熹和王阳明对《春秋》的评价大致相同,他们都肯定《春秋》的价值,认为其中蕴含圣人之道。换言之,朱熹和王阳明都将《春秋》中的"大义"视为"天理"。但是,朱熹和王阳明对《左传》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朱熹认为《左传》是理解《春秋》和探知"天理"的必要文献;王阳明认为《左传》所载的内容尽是"人欲",不值得提倡。他们之间的差异源自于对"格物致知"理解的不同。朱熹倡导"即物穷理",《左传》即是"物",《春秋》中的"大义"则是"理";王阳明推崇"致良知",《春秋》中的"大义"作为"良知"应当向内自求,而非在《左传》这种"外物"上做工夫。他们"格物致知"论的不同也影响其解经方式,朱熹强调从礼法入手,王阳明则以正心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前,-个东方大国向世界敞开了紧闭已久的门户,豪迈而无畏地说: "我来了";三十年前,一本初生的杂志为读者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面貌,虽稚嫩却也响亮地说: "我来了".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亲爱的祖国,而这本杂志就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