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选取12个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和4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光细菌法监测了生物毒性,通过单因子法评价了毒性级别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饮用水源的生物毒性相对发光值变化范围为77%~115%,绝大多数集中在90%~100%之间;从生物毒性平均值来看,相对发光值范围为88%~98%,无毒级(相对发光值90%)饮用水源13个,低毒级饮用水源3个。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与震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截至6月16日,四川省环保局环境监测应急小组从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获得的20多万个监测数据分析、对比后认为,目前,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基本稳定,地震灾害对灾区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未造成较大影响,灾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综合生物毒性测试表明无生物毒性,均可作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3.
受污染地表水的生物毒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以非常规水源补水的受污染地表水的生态安全问题,文章以北京地区受污染河水为试验用水,利用多组生物效应试验(发光菌、大型蚤和仔鱼)进行急性生物毒性检测,并与污水厂二级出水和再生水厂出水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污染地表水在浓缩倍数达50倍时,发光细菌相对抑制率达到50%以上,大型蚤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为保障救灾部队及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成都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成都军区联勤部设在北川的供水站进行了水质监测,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测定饮用水的急性综合毒性。结果表明,该供水站出水对生物体的急性综合毒性为低毒。测定结果与pH、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砷、汞、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建议将两类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为保障救灾部队及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成都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成都军区联勤部设在北川的供水站进行了水质监测,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测定饮用水的急性综合毒性。结果表明,该供水站出水对生物体的急性综合毒性为低毒。测定结果与pH、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砷、汞、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建议将两类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技》2010,23(2):47-4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09年10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128号),决定自2009年起,对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31个地表水水源进行环境状况评估,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扬州、镇江共9个环保重点城市的19个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在本次评估之列。  相似文献   

7.
利用发光菌对辽宁大伙房水库的底泥进行了生物毒性测试,测试结果,整个库区底泥的生物毒性等级为Ⅰ级,毒性级别为低毒.结合库区水质理化分析数据,水库水体较清洁,符合生活用水水源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徐州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程度有加剧的趋势,因此急需加强水源地的研究和保护。本文根据徐州市不同年份的实测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加权平均法与内梅罗指数法分析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以及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护研究措施,结论对于徐州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云南省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云南省地表水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并针对云南省在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注意事项,为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使用明亮发光杆菌作为发光体,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地建立了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法原理及检测过程,通过在线集成实现了连续自动监测,在性能测试、方法比对、毒物测试、相关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三年连续运行数据确定了本地水样的静态及动态报警限.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方法对传统预警技术进行补充,可以有效弥补水质综合性评估的不足,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氯化钡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订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氯化钡的急性、蓄积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急性毒性得氯化钡对大鼠和小鼠经口LD50值分别为147.5mg/kg和317.19mg/kg。蓄积试验表明,氯化钡有一定的蓄积作用。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10,100和300mg/1组大鼠肝、肾、肾上腺、心、脾可观察到轻度组织学变性。300mg/1组大鼠Hb含量降低,MCV增加,MCH降低,呈大细胞贫血象。心电图显示,高剂量组大鼠心率加快,GRS波群时间延长,R波电压偏高.生化指标可见血清Ca^2 ,CK,AKP,uN,TC等随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唐慧  宋一之  姜博  陈光玉  贾建丽  张旭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15,36(10):3872-3877
针对天然发光菌和以模式微生物为宿主构建的生物传感细胞在急性毒性检测应用中对测试条件要求苛刻等适用性问题,本研究将1株基因工程构建的生物传感细胞不动杆菌ADP1_p WHlux应用于急性毒性检测,建立检测方法,考察其灵敏度及检测范围.结果表明,ADP1_p WHlux发光受急性毒物的抑制,毒物剂量与发光抑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4 mg·L-1Hg Cl2诱导下仅5 min可作出响应,暴露30~60 min后可以给出较为准确的结果.对Hg Cl2的检出限可达0.04 mg·L-1.对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标中Be2+、Ba2+、Cu2+、Ni2+检出效果明显,对Be2+、Ba2+、Cu2+的检测范围均在0.025~250 mg·L-1,对Ni2+的检测范围在0.002 5~250 mg·L-1,对Pb2+、Br O-3、Cl O-2的检出限均在0.002 5 mg·L-1,对Cl O-3检出限为0.025mg·L-1.采用ADP1_p WHlux生物传感细胞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清河水环境急性毒性进行评价,表明ADP1_p WHlux生物传感细胞检测方法可用于污染水样检测.  相似文献   

13.
臭氧氧化作为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之一,在饮用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以研究有机物急、慢性毒性的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对2-萘酚及其臭氧氧化溶液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萘酚对斑马鱼胚胎具有明显的致畸和孵化抑制作用,胚胎的死亡率随暴露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4、48、72 h的LC50值分别为(7.39±0.65)mg/L、(6.49±0.48)mg/L、(6.27±0.52)mg/L。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去除2-萘酚,并降低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初始浓度为25 mg/L的2-萘酚溶液在实验条件下,经臭氧氧化12 min后去除率达100%,反应35 min后,溶液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消失。结合胚胎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和液相色谱/质谱、离子色谱的中间产物分析表明,2-萘酚臭氧氧化产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作用大大低于2-萘酚,臭氧处理能有效降低2-萘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明亮发光杆菌和鳆鱼发光杆菌为研究对象,检测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两种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通过添加各种冷藏液,将发光细菌放置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进行振荡离心,重新悬浮于脱脂牛奶溶液冷藏,对比脱脂牛奶悬液冷藏、冻干粉复苏后冷藏以及新鲜菌液直接冷藏3种方法的温度条件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发光细菌采用脱脂牛奶菌悬液冷藏6 d后复苏相对发光率可达94.15%,说明采用此种冷藏方式有效提升了发光细菌活性的稳定性,在应对水质毒性快速检测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有关水中钡的毒性和标准的文献进行了复习和讨论。对钡的毒性和标准意见不一。有认为钡高至250mg/1无不良影响,而有的认为10mg/1以上即有毒性。我们的试验电得到类似后者的结果。建议饮水中钡的卫生标准订为0.1mg/1。地面水中钡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1。  相似文献   

17.
水质毒性快速检测可以及时提供水体的污染信息,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和水质毒性的预警提供依据。常见的水质毒性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细菌的发光检测技术、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呼吸作用的检测技术、光合作用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等。文章综述了主要水质毒性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现状,并展望了相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风险污染物短期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炳莉  孙延枫  刘倩  于志强  曾祥英 《环境科学》2011,32(11):3240-3246
水污染事故的短期高剂量暴露造成的急性生态危害及水生生物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我国以往的水污染事故,多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来判断水体是否安全,缺乏对水生生物保护的安全效应阈值或风险值.国外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虽然限定了一些风险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效应阈值或称为无效应阈值或风险值,但其无效应阈值的计算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慢性毒性值,其生态风险值也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风险,缺少对水污染事件短期高剂量暴露下化学品的阈值限定及风险评估.本研究结合常规生态风险评价的理念及美国EPA短期暴露情况下保护水生生物基准值的制定方法,探讨了水污染事件的短期高剂量暴露情况下风险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效应阈值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同时对建立我国水污染事故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用发光细菌检测水样毒性时,水样的色度会干扰测量结果。该研究采用作者制作的发光二极管(LED)装置对水样色度引起的附加抑光读数进行修正。首先,利用食用色素溶液观察同种水样的色度对发光细菌和LED发光抑制的差异;其次,用坐标旋转变换的方法来矫正这一差异,并用食用色素和苯酚模拟有毒有色的水样,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最后,用该修正方法检测染料活性黑KN-B溶液的毒性,并用双层管设置阴性对照来检验修正方法的可靠性。结果三组模拟水样得到的水样毒性与实际毒性之间的误差均<5%,表明该方法有效。测得活性黑KN-B的EC50为213.9mg/L,与先前用双层管色度修正法检测得到的结果相近。该研究为剔除由色度引起的附加抑光读数,准确反映水样本身毒性,提供了一种可行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荆州市境内所有139个乡镇以上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和44个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情况,并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83个饮用水水源地有达标个数为85个,达标率为46.4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79.01%;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40%;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12.5%。最后总结了荆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