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
3.
4.
5.
介绍了由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水质预警预报子系统、数据输出子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组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的水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该系统的实际需求,阐述了开发该系统应该具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9.
分析居延海(东)水环境容量及变化趋势,为居延海(东)的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居延海(东)2018-2020年不同水质目标下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的最大容量。结果表明:居延海(东)水质常年保持在Ⅳ~Ⅴ类之间;在Ⅱ类水质目标下,4项水质指标容量均超载,特别是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严重超载;Ⅲ类水质目标下,化学需氧量和总氮超载,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有部分剩余容量;化学需氧量的现状水质容量已超过Ⅳ类水质目标的容量,是居延海(东)的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应用GIS技术研究了\"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与水质总磷(TP)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调水北部沿线4个点位底质TP浓度降幅为59.8%~80.5%;不同点位的水质TP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入湖口点位下降14.1%,沿线其他点位分别上升37.4%、38.6%和45.0%。从空间分布来看,太湖水质TP始终呈明显的\"西高东低\"分布特点,但底质TP的分布未显示出该类规律。望亭水利枢纽调水情况与入湖口5#点位底质TP浓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在调水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的年份,5#点位底质TP浓度会偏高。\"引江济太\"会对太湖北部调水沿线,特别是入湖口附近水域的TP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流迁移与底质再悬浮释放影响下游水域。如何降低望虞河及周边支流的入湖泥沙量将是今后开展科学调水、保障贡湖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