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日趋突出,实施人工增雨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筛选出11项指标,构建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综合指数。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使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此模型指标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一次人工增雨作业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量化。结果表明,增雨作业后环境效应综合指数为0.542,达到良好状态,与增雨前环境效应综合指数(0.316)相比有明显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增进对人工增雨环境效应的认识,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评估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直接反映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人类活动,为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环境效应的复杂性、累积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LUCC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把LUCC环境效应分为:土壤环境效应、大气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以及生态效应四类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研究在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缺乏统一的糟标体系、研究区域时空尺度单一、以单要素静态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相对薄弱以及动态模拟不够等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工增雨是指出了由于自然气象条件出现增雨之外,利用目前的气象情况和条件,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使得出现更多增雨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增雨的必要性,讨论了目前人工增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作业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最后为我国人工增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15~2019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不同日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影响、自然降雨日和人工增雨日对污染物的清除率、还有污染日的天气系统可开展作业的天气形势和时机。结果表明,降雨量R≥1mm时人工增雨的污染物浓度比自然降雨日的污染物浓度要明显偏低,其中烟炉增雨的污染物浓度又小于火箭增雨的污染物浓度。人工增雨5≤R<50mm的降水对首要污染物PM2.5、PM10、O3和AQI值清除率较理想,可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在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污染天气类型中抓住冷高压脊、冷高压后部、西南暖低压的合适时机开展作业,便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义乌市人工增雨的经济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评价人工增雨作业的经济价值可为管理部门今后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在对2007年义乌市人工增雨经济价值的估算中,提出从水资源经济价值的角度,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来测算人工增雨中增加的地表水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估算结果,并由静态经济分析计算得出其经济价值费用比为562:1,净收益为8244×104元。因此,在伏旱季节对义乌市进行人工增雨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LAS&NIS)的环境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是产量和消耗量都相当大的两类表面活性剂。文章从生物降解性、毒性及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累积性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环境安全性,认为表面活性剂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LAS对动植物有毒害,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有累积(尽管易降解),应引起重视;NIS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PEO)的降解产物毒性高、降解速度慢,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用Micaps实时资料、CPAS卫星反演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PUP产品资料,对2015年12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沈阳地区罕见冬季降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及大气微物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并结合沈阳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得出本次降雨过程在厄尔尼诺正在发生的背景下,为常见的高空槽转东北冷涡型,水汽、动力等微物理作业条件也适合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给出了相应的作业指导参数,为沈阳地区今后在冬季降雨天气过程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结果的几种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理统计方法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标准样品测定、比对监测和校准曲线等,探讨了质量控制数据的常用评价方法,为正确、客观评价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使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影响道路交通环境的各单项评价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利用随机分布理论生成足够多用于神经网络建模的样本数据。应用非线性模拟性很强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道路交通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克服了物元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缺陷,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评价实例表明:文中提出的生成训练样本和用BP神经网络建立道路交通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体系对于环境规划的实施绩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有效地开展环境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总结国内外关于环境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重点概述了对比分析、逻辑框架、环境经济预测分析、环境绩效评估等评估方法。并对这几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剖析各方法应用的区域范围、评估的步骤、优点和局限性及评估重点等,总结出建立有效的环境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体系,需要综合各种方法,并就具体的环境规划而言,选择合适方法,综合运用,为环境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的深入开展和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石化企业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常规步骤,并总结了一些适用的识别评价方法,还对应用这些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于环境监测的仪器日益增多,许多化学分析方法正逐步被仪器检测法所取代,目前很多仪器检测法还不是标准方法。因此,对非标准检测方法进行确认,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要。如何对一些实验室在非标准方法确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城市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基于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的研究,阐述了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物元模型、投影寻踪评价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四种定量评价方法,并介绍了各类方法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评价区域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规划环评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案例仍然较少,本文基于目标导向性影响评价理念,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指标体系,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区域尺度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模式。针对区域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选择能够准确衡量功能强弱且对人类干扰敏感的因子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化趋势和规划建设空间分析,评价规划实施对区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避让、减缓、补偿、优化等对策措施,保障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