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地球的近照今年元旦,我有幸观看了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电视节目——《地球的近照》。从宇宙卫星上远眺日本国土,使我在考虑日本和世界的环境问题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谈到环境问题时,诚如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所说,日本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区,平地不到四分之一,而且人口集中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2.6%,可是却有近60%的人口集中居住在那里。通过观看卫星摄影,再一次使我感到,这个四分之三的山区自然和植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     
日美联合进行地球大气观测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从太空探测地球温暖化等气候变化,2月23日决定推进综合观测地球大气的新的卫星系列“ATMOS”计划。由于美国等削减宇宙开发预算,人们将集中注意以日本为中心研制的大气观测卫星“ATMOS”。预定“ATMOS”卫星最早在2002年度冬季发射,高度约400km绕地球一周,对包括  相似文献   

3.
<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他这样描述所看到的地球:"它是个蓝色大水球!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地球表面积的71%被海洋占据,地球上近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是生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在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支撑着1亿2千多万人口的生活。60年代,在取得经济飞跃发展的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贵的资料。经济高速发展,使许多日本人得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但也出现了震惊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从宇宙获得的丰富情报,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根据宇宙影象资料,同时借助载人宇宙飞船和无人卫星的帮助,可以研究地球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并对地球的金属成矿新方向进行研究。在矿产地质学中,现今首要的任务,是应用宇宙象片。因  相似文献   

6.
地球档案     
“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的地球,这些地球环绕着自己的太阳回转,好象我们的七颗行星环绕着我们的太阳回转一样……”这是意大利学者乔尔丹诺·布鲁诺于1584年关于宇宙的推论,他为了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茫茫太空,地球是个谜! 登高望远,人的肉眼只能望远35.7公里,举头望天,只能看到星星6000多个。当人类对自己所立足的行星的形状大小尚未了解,更不清楚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时,都一直凭直感认为,自己所居住的  相似文献   

7.
法国去年出版的《环境》杂志刊登了一张由美国萨拉特兰特5号卫星从太空800公里处拍摄的地球全貌彩色照片,照片所显示的结果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在迅速减少,其中一些国家的森林正在消失。从这张照片上看,我们的地球有四种主要颜色,它们是白色、绿色、土黄色和深蓝色,白色是雪山和冰川,绿色是森林,土黄色是沙漠、山脉和高原,深蓝色是海洋。这张卫星照片色彩分明显示出,在地球的南北极是冰雪覆盖的白色世界,在南北美洲组成的西半球几乎全是葱葱郁郁的森林,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东半球时,映入眼帘的  相似文献   

8.
茫茫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生活的地球,意味着我们有生存的权利,至少目前我们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着生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英语中出现“EARTH”这个词,它是地球的名字,之所以有这个名词,是人类也给地球生存的权利吧?地球:EARTH(E、A、R、T、H)E:eye(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常用的的俗语,从眼睛中去透视心灵。当人类的发展阶段到婴儿般学着爬行时,地球的眼睛便蕴含了万物的灵气,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放眼宇宙,光的光芒显示了它特殊的活力。可当人类渐渐学会了走路时,地球的眼睛被那浓浓的黑夜及那充满了血腥的硝烟遮住了,曾几次…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环境问题软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是这个宇宙载体上的乘客。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破坏了环境,也就使人类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本来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并不能立即认识自己行为的  相似文献   

10.
一、温室效应当今,世界上存在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这三大环境问题均与能源利用和大气污染有关。温室效应还是一个与全球气候相联系的特殊问题。首先,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CO_2浓度相关性极大。大气中的CO_2,可使大量的太阳辐射能(可见光谱范围)透过大气层而辐射到地球表面,又能吸收从地球表面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吸热后的CO_2,再将吸收的辐射能逆辐射到地球表面。多次辐射,使近地面的大气升温。大气中的CO_2好似防止地层热能散射到宇宙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 环境保护的目的:一是为人类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二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在生产上,我们既要有生产观点,又要有生态观点。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出发,求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行科学种田。……”1981年3月中央书记处指示:“关于国土保护问题,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城市环境保护、“三废”治理这些问题上,要考虑中国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保护问题。”当前,就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林碧霞 《环境》2006,(Z1):65-67
宇宙虽然浩大,却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让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以环境教育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意识"是当今环境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领导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和国家教委关于"小学自然、社会……等学科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的指示精神,抓好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张坤民老师翻译了一本日本著作《环境经济学新论》,书中谈到了日本"先污染再治理"的例子,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全书十章,从环境问题、环境治理、环境经济评价、环境政策手段、环境修复、企业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等多个方面对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对入门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读物。《环境经济学新论》之"新"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潜在能力(Capacity)和治理(Governance),这体现了作者在新时期处理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核心思想。他将环境问题扩展为可持续性的问题,涵盖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即环境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保护资源,而是如何让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1.引言自1988年12月1日日本成立地球产业文化研究所后,由有识之士组成了地球产业文化委员会,并分设了不同领域的委员会和各种研究委员会,从不同角度对地球环境问题等有关人类繁荣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从全球观点进行了研讨。作为研究的一个领域,温室效应问题研究会就当前急需解决的地球变暖问题撰写了一篇综合报告,籍此报告发表的机会,拟就地球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曾经如此赞美人类。自远古起源以来,逐步演进发展,不断创造着历史,改变着世界。从钻木取火到建屋筑宅,从潜艇入海到卫星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而随着开发探索的空间日趋扩大,人类逐渐意识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是自己唯一的家园。地球不仅衍生了人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自身进步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攫取与不合理的利用,却使地球遍体鳞伤,也为自身未来人类  相似文献   

16.
地球环境产业开发的国际趋势爆炸性人口增长和产业活动的迅速扩大、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引起了地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并且,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世界各国团结一致,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地球环境问题。 1989年11月,在荷兰召开的各国环境部长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课题是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性变暖问题。此次会议强调,各国政府都应重视制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章制度。会议还认为,应尽早采取措施,使二氧化碳及其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趋于稳定,并规定降低排放量的标准和期限。地球环境产业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地球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展和人工物质排放量的增加,地球的自然循环负担加重而产生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使人类活动的扩大与自然界大循环相一致和相谐调,否则,人类活动的范围很有可能因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总理府发表《关于公民环境舆论的调查》。今年2月对全日本20岁以上5000名男女公民进行直接对话。调查结果,公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以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最多,占调查人的64.4%;地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减少等全球环境问题占55.6%;由工厂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占39.7%。提出地球环境问题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飞 《环境保护》1996,(11):32-34
中国自然保护问题及对策(下)国家环境保护局杨朝飞三、自然保护的战略地位1.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空间,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虽然宇宙有亿万颗星球,现代科学已经可以使人类进入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科研,人类也曾一再试图一...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环境保护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地球像一艘在宇宙间飞行的飞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像是飞船上亿万个宇航飞行员。其实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老死,就在作着这样的飞行,只是人们不感觉罢了。地球比宇宙飞船要大,不像宇宙飞船空间很小,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和进行各种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无论是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或者排出的废物,都限制了他们在宇宙中的活动时间;地球固然很大,但是地球生物圈的  相似文献   

20.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