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从液化石油气进入千家万户以来,它以方便、干净、热值高、污染轻等优点,很快在城市居民中普及使用,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家庭和周围环境清净了许多,也使城市的天空多了一些蓝色.作为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液化石油气钢瓶在我们身边使用已有20多年了,人们都知道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因此平时对液化气的使用十分小心和注意.可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却很少关心和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对钢瓶本身不太了解,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不够重视,只知道要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而忽视了作为载体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YSP23.5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破失效结果不符合要求这一实例入手,针对钢瓶材质、自身结构设计等主要因素,对钢瓶热处理工艺和机加工工艺中等几个值得注意的环节及异常破口的原因进行了综合解析,为立式单环焊缝液化石油气钢瓶设计思路及制造工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国 《安全》2003,24(4)
近日,山东省莱州市万余用户的30233只超检验期钢瓶进行了集中检测,并就近就地与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办理托管手续,完成了整体“改嫁”,使民用钢瓶事故隐患得到根治。 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经过多年使用,钢材疲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城乡瓶装液化石油气总量和流通面迅速扩大 ,全国平均每天从充装站流向社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多达几十万只。这些带气钢瓶的瓶体质量如何、充装质量怎样 ,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也是质量监督部门监察的重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对市场销售的钢瓶进行了抽样检查 ,抽查结果表明 ,钢瓶质量问题相当严重。同时 ,由于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混乱 ,非法、违规充装现象严重 ,致使钢瓶的充装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甚至在充装过程中发生钢瓶爆炸事故。因此 ,减少和避免钢瓶事故的发生 ,研究和解决钢瓶制造、充装中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5.
分析钢瓶的长度和直径之比(长径比)对容积变形率的影响,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长径比大的气瓶的容积变形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笔者分别从钢瓶的边界效应、冲压工艺、制造经济性3个方面探讨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合适长径比,并综合提出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长径比的适宜范围为0.8~1.6。  相似文献   

6.
液化石油气钢瓶在制造过程中须逐只做水压试验。通过对水压试验作用和不利影响的探讨和一系列的对比试验,提出耐压试验做抽样检验,更有利于液化气钢瓶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吉林市液化石油气厂,在1979年12月18日下午2时许,发生了一起液化石油气贮罐的特大爆炸燃烧事故。 该厂共有容积为400立方米的球罐和50立方米的卧罐各6个,在事故中爆炸燃烧了各4个,3,000多只装液量为15公斤的民用液化气钢瓶也同时爆炸燃烧,共烧掉液化石油气600多吨,大火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扑灭。 经初步调查分析,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2号球罐发生脆性破坏,即沿上温带环焊缝热影响区与熔合线发生断裂所引起的。2号球罐的破裂,使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气化,随风飘散,遇明火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发生后,消防队赶到现场奋勇扑救,但因火势猛烈。加以高压…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国家标准GB5842—1996《液化石油气钢瓶》已于199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近半年贯彻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局提出如下意见,请你们督促液化石油气钢瓶制造单位贯彻执行: 1.钢印标志是钢瓶的永久档案,国家标准GB5842—1996《液化石油气钢瓶》要求在不可拆卸附件上压印永久钢印标志,目前大多数厂家未很好执行此条规定,而仍沿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 ,笔者常常遇到一些液化石油气用户抱怨供气站换来的气瓶总是“灌不满” ,而且“用不尽” ,其实这抱怨是一种误解。为什么液化石油气钢瓶不能灌满呢?大家知道 ,液化石油气钢瓶是用20 #号钢制成的 ,壁厚仅有3毫米 ,极限承压相当于80个大气压。它的工作温度为 -40℃~60℃。按照规定 ,在15℃时 ,钢瓶灌气必须保留15%的气态空间 ,这主要是考虑到液态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例如 ,当温度升到30℃时 ,瓶内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可达总容积的89 % ;50℃为99% ;当温度达到60℃时 ,液态就会充满整个钢瓶。当然 ,…  相似文献   

10.
液化石油气钢瓶承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虑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结构特点,基于31组试验数据,推导得到确定短液化石油气钢瓶承载能力的新公式,以及区分长、短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临界长度计算公式;采用11组试验数据验证了用中径公式确定长液化石油气钢瓶承载能力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甘肃省民用液化石油气 钢瓶日益增多,全省已有30多万只。 由于气瓶质量差和用户缺乏使用、维 护常识等原因,以致火灾、爆炸事故 不断发生。1981年1—10月,兰州市 就发生民用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15 起,死亡6人,烧伤26人口 为了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甘肃省劳动 局已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液化石油 气钢瓶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禁止粗制滥造液化石油气钢 瓶。全省选择三家具备生产条件的工 厂定点生产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禁 止生产液化石油气玻璃钢瓶。 2.制定并试行《甘肃省液化石油 气钢瓶检验标准》。会同酒泉钢铁公 司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液化气钢瓶使用量大而广,液化气钢瓶事故时有发生。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气瓶违法充装、超期不检、违规检验或修理改造报废气瓶等问题导致的气瓶事故仍居高不下,是造成我国液化气钢瓶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违法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钢瓶管理混乱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文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换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时有人看管,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直立使用,放置位置不要靠近热源等几条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要点分析与事故处置。以加大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灾害预防、隐患治理工作,加大对用户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GB8334-19994.3条规定对使用超15年的任何类型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下简称钢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费处理;5.1.1条指出无任何制造标志的钢瓶按报废处理。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发布的《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分析了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制造的新要求,提醒制造企业提前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风险,通过研究某市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现状,针对性地进行了隐患分析,提出了加强气瓶安全监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能源的一种已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它的洁净卫生、引燃简单而受到普遍欢迎.为了保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安全,务必熟知以下常识,正确使用维护、确保安全. 一、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 常识 1.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的不能充装使用.充装站严禁充装不合格钢瓶和超期未检钢瓶.  相似文献   

17.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学混合物 ,在自然条件下极易气化 ,又因为它比空气重 ,一旦泄漏不易被吹散 ,而是沿地面飘流到远处 ,遇上明火便会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居民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在使用期间要勤加照看。倘若发现炉火已灭 ,正确的方法是立即关掉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角阀 ,打开所有门窗 ,在泄漏气体未驱散和漏气现象未排除前 ,千万不要动用明火或开启电器设备。其次 ,正确安装、使用液化石油气炉具。有的居民将液化石油气钢瓶和燃气热水器同置于卫生间内 ,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做法 ,只有将这两样东西安装放置到卫生…  相似文献   

18.
陈启 《安全》2000,21(6):33
进入冬季,天气逐渐寒冷,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因而冬天是火灾的多发季节,也是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的高峰季节。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要针对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将气瓶放在有火炉的房间内使用。因为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一旦气体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就难以避免。若将钢瓶靠近火炉,其危险性更大。 2.不要将液化气瓶放在室内用于取暖的暖气管道和散热片的旁边。在冬季,因气温较低,液化石油气钢瓶一般都在0℃左右,用户将气瓶取回家时,室温通常在15℃~20℃上下,如果再把它放在上述取暖设备旁,温差就会加大,若钢瓶超装,气瓶便可能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19.
GB8334—1999《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规定: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时,必须逐只回收瓶内残液和残气,并进行蒸汽吹扫,还须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测定瓶内吹扫后的燃气浓度,凡浓度高于0.4%(体积)的钢瓶必须重新进行蒸汽吹扫。蒸汽吹扫的目的是:确保气密试验的安全可靠,避免气密试验时空气与残液残气混合发生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20.
液化石油气以其使用方便、燃烧干净、热效率高、节省时间等优良特性,已逐渐普及到城镇绝大部分家庭。液化石油气届甲类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火灾的发生和发展都很快,如何处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泄漏或失火事故,避免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是广大群众应掌握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液化石油气钢瓶属耐压容器,一般有10公斤、15公斤、50公斤三种容量型号,设计压力一般为1.6兆帕,要求保证在一40摄氏度至60摄氏度范围内使用。用户在使用钢瓶的过程中,万一出现泄漏事故,应迅速将漏气钢瓶移到室外安全空旷处,或及早打开门窗,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