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炉冶炼氧化初期产生的大沸腾(碳氧激烈反应),轻者溢出热渣钢水,重者会冲毁炉盖,炸毁设备。这种事故多发生在原料条件较差(如轻薄料,特别是含氧、碳过高的生铁屑压饼),操作工艺不严的工厂。 我厂1980年12月及1981年1月共发生53起大沸腾事故,这些事故是:熔化后期,炉子形成熔池,由于塌料引起事故33起,其中有15起冲出钢水0.5~3吨;熔化末期、氧化初期钢温偏低,由于采取不适当的吹氧工艺,引起事故13起,其中有8起冲出钢水0.5~5吨;由于炉底有料,带料进入氧化期,不适当地采取吹氧工艺,当炉温升高时,引起事故4起,并冲出钢水;形成熔池后,断电极于熔…  相似文献   

2.
炼钢工防伤害 ,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熔炼中以免注意不要加入过量的氧化剂 ,不要剧烈搅动钢液。(2 )禁止将潮湿原料、报废的武器弹药、密封容器作为废钢加入炉内 ,以免引起爆炸。钢水、红渣不得倒入潮湿的盛钢桶、钢渣包或潮湿地上。(3 )发现漏炉、漏包、循环水中断或炉内漏水 ,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4 )钢水包不要装得太满 ,行车吊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严防发生翻包爆炸事故。(5 )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不戴劳动护具者不得上岗炼钢工防伤害5条措施  相似文献   

3.
事故经过: 2007年6月16日22时43分,第X-1267炉炉料装料进1号初炼炉进行熔炼。17日0时56分完成初炼作业。出钢前钢水温度1641℃,接本炉钢水的钢水包为6#包。1时45分钢水包吊到LF钢水包精炼炉进行精炼,2时45分完成精炼,钢水包被吊上连铸机浇注台位,此时钢水温度1640℃。2时55分左右,顺利牵引滑板打开水口开浇。开浇30.40秒后浇注工感觉浇速太快,便收小水口,突然包内部分钢水、钢渣从钢水包上沿飞溅而出,使当时在操作平台上的赵×等4名操作工先后灼伤死亡,引流工吴×被烫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相似文献   

4.
矿山井下特别是煤矿井下,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火灾、水灾等重大事故。当这些事故发生时,在井下工作的人员,直接被瓦斯、煤尘爆炸炸死或火烧死的人并不很多,而大多数工人是由于这些灾害发生后产生大量的高浓度CO中毒死亡。而发生事故后产生的CO引起工作人员中毒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即使CO已经传到,若工人头脑清醒,迅速选择正确的撤离路线,就有可能死里逃生。下面把我40多年来所处理过和所知道的一些事故的撤离路线和方法介绍如下。一、瓦斯、煤尘爆炸时人员的撤离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根据爆炸点前后和工…  相似文献   

5.
吕志刚  赵春辉 《安全》2012,33(11):31-32
正2011年,某钢厂3#转炉在冶炼过程中,发生响爆,造成钢水喷溅险肇事故。1事故经过2011年某日10:00左右,丁班3#转炉冶炼GR4161E1直上开机第一炉,装入量120t铁水、12t废钢,3t生铁,铁水温度1262℃。10:05,炼钢工刘某下氧枪开始冶炼,10:19提枪检查,炉内火焰正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6日17时35分,在徐州矿务局义安煤矿掘进八区一 500米水平西三轨道下山绞车道内,发生了一起车皮带尾绳跑车事故,造成重大伤亡。 事故发生前5分钟,掘进八区班长派两三轨道下山的绞车司机去开工具箱拿工具。司机离岗时,对他操作的22千瓦绞车没有采取刹死措施,而在西三轨道上滑板的把钩工、推车工扳道工3人把两个车皮挂好后,以为绞车司机在岗位上,扳道工扳起滑板道挡,3人就从上车场往下山推车皮。车过上滑板变坡点后,由于绞车没有刹死,车皮带尾绳失控跑车,速度越来越快,而且颠簸不断,在第二个车皮内装着的6根铁料有3根窜出,使5名为材…  相似文献   

7.
一起钢水包爆喷事故的剖析齐齐哈尔市车城铸造公司辛勃海钢水包是盛装钢水进行浇注的容器。在铸造过程中,不仅应该注意到因炉坑地面有积水,在发生坑内漏包或运行中倾翻而引起爆炸伤人事故,同时更应该注意避免将钢水注入未烘干的钢水包内而引起剧烈的沸腾飞溅甚至发生爆...  相似文献   

8.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正式实施,人们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特殊工作场所的着装,其安全防护效果应是第一考虑要素。某市钢厂几名工人处理钢水车事故时,面临意外的钢水喷溅,同等危险环境下由于工人着装材质不同,其防护效果迥异,留下深刻的教训。 那是一个冬季的傍晚,刚刚出炉的220吨钢水载在炉下钢水车上,炉下工操作控制钮想把钢水车开出来,怎么操作,车也不动。他打电话喊来电工、钳工抢修钢水车。众人担心的是时间长了钢水降温浇不成钢坯,造成钢水回炉重炼,数十万元的利润打水漂。电工察看车下接线盒,钳工检查轮轴及接手,炉下工配合…  相似文献   

9.
违章违纪必然引起事故,这是个客观规律。今年5月底,化工部生产综合司召开的12起多人伤亡事故分析会的结论,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现以事故发生时间先后为序,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1.今月1月16日13时05分,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发生了一起蒸汽和炉灰烫伤6名工人、其中造成2人死亡的多人伤亡事故。事故发生前,该厂造气车间9#煤气炉停炉检修,因耐火砖脱落堵塞燃烧室下灰口,给清灰排渣工作带来困难。在燃烧室内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操作者违背下灰岗位关于“水力排灰……防止跑气和漫水”的有关安全操作规定,错误地向室内大量充水。由于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使用中压固定水入式乙炔发生罐日益增多。在使用时,有的工人(特别是新工人)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操作常识,将装入抽篮内而漏落在地面上的电石碎碴块和粉末,用水笼冲洗入污坑内,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的碎碴块和粉末混合在一起,经水后,必然剧烈分解而产生大量的热,易于引起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我厂最近在乙炔发生罐室内,就发生过这类事故。 为了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1.在往乙炔发生器中充填电石之前,必须进行选块,不准将碎碴块和粉末同大块一并充填发生器内; 2.为使电…  相似文献   

11.
某厂1~#电炉发生炉内爆炸,高温烟气从炉内窜出,钢水外溢,烧伤正在工作的6人,其中重伤工人、轻伤4人。 事故发生经过。电炉分三次装料进行送电熔化,8点20分加石灰600kg,吹氧化渣升温,温度为1588℃;9点15分流渣并加石灰600kg、萤石100kg继续吹氧。突然电炉4孔除尘风管冷却水管套爆炸,冷却水倒流入炉内,炉内发生爆炸,随即从炉内窜出约10m的高温烟气,并溢出部分钢水,将作业工人烧伤。  相似文献   

12.
大连甘井子区社队工 业局下属有机械、铸造、 锻造,化工、基建、运输、 纺织,建材、食品、印刷 等146个社队企业,其中 不少工人未经过技术培训 和安全教育就上岗操作, 出事故较多。 从1980年下半年开 始,这个局重点抓了全区 特殊工种工人的培训教育 和考试发证工作。办法是 由局发出特殊工种工人考 试提纲,要求工人在半年 时间内进行复习。各公社 成立考试委员会负责进行 考试和评卷工作。到年底 全区有546名特殊工种工 人考试合格,发给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不合格的74人,将继续复习补考,在未取得操作证前不准上岗操作。在此基础上,局、社、队…  相似文献   

13.
烫伤是印染行业易发事故和多发事故,导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操作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环境因素。印染厂主要靠沸水炼、染纺织品,靠高温烘干、定型织物。一般情况下,炼桶、染缸内的沸水都在100℃左右,整理机滚筒表面约130℃,直放蒸汽约 250~300℃,生产车间的所有大型设备无不处于高温状态之下,操作工人无不处于高温包围之中,稍不留意就有发生烫伤的可能。 二是操作因素。车间的设备灼人,而工人生产又必须身临其中,稍有失误,就会被滚烫的机器撕去一层皮。 三是心理因素。虽然工人天天在高温下操作,容易发生烫伤,但毕竟不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对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本身也体现出科学水平。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讲究科学。这是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职工们的切身体会。 炼钢不讲科学成了“事故大王” 1979年以前,第二炼钢厂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带有很大盲目性,不合乎科学要求。由于车间厂房矮,喷枪只能吊吹,常引起喷溅事故。转炉设备缺陷多,没有上料系统,也没有电子秤和仪表,大量铁水钢水数量全凭手量(用圆钢插入包中丈量),测量铁水钢水温度则凭眼看,炼钢时钢水中加入的合金量也只能凭心估。大家称之为“瞎子炼钢”。 那时炼钢工人进厂后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炉前操作…  相似文献   

15.
炼钢分厂是公司主要单位,工艺流程复杂,作业环境恶劣,上有天车走动,下有红锭、铁水、钢水,是一个立体交叉作业性强的场所,属于事故多发区。1987年10月投产至1993年底,共发生伤亡事故38起,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35起,占92.1%,其中属于动机型的50%,非动机型的42.1%。可见  相似文献   

16.
铅冶炼过程中灼烫伤事故的预防水口山矿务局三厂蔡爱国我厂是一个以铅冶炼为主并综合回收锌、铜、镐、铜、金、银等稀贵金属的中型有色冶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灼烫而发生的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1980~1994年15年来的工伤事故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电工在检修低压电气装置时,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即触电事故和高空摔跌事故,造成重伤或死亡。在一般情况下,电工停电进行检修工作,不准带电操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检修时往往会突然来电。如断开了的电源总开关被人误合闸、没有明显断开点的开关(如自动开关和接触器等)受强烈震动而发生弹跳性误合闸等。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形势下,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小煤矿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控制事故发生,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中小煤矿的自身特点:一是机械化程度低,设备落后,井下生产人员多,发生事故的概率高;二是生产环境差,工作面不规范,顶板破碎,难以控制;三是生产工人结构复杂,有固定工,合同工,协议工,这些工人文化结构及技术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差,违章蛮干时有发生,五是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人们图省事违章蛮干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煤矿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1.顶板事故多。由于矿井采掘工比例较大,与…  相似文献   

19.
“针尖的窟窿,斗大的风”。抓安全要“小题大作”。这是北京市加气混凝土厂原料车间的一条经验。 一次,有个机修工人在工作室吸烟,看来是件小事。可车间领导毫不放过,当场组织大家议论“一个烟头的危害”。使同志们认识到,烟头虽小,如果不慎扔在靠近汽油的地方,也会引起火灾,造成重大损失。他们随即定出制度,互相监督,谁也不准在班上抽烟。还有一次,开水泥筒仓机器的工人没发现连轴节的螺丝掉了,还继续开车,虽未发生事故,评比时也扣了岗位工的奖金。 他们说,注意小事,不难防患于未然;不注意小事,思想麻痹就容易吃亏。如下料口灯光不亮,过去…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机床的转速较快,戴手套操作容易被转动的部件把手套绞住,如来不及脱手,会使手指或手臂严重受伤。因此,各单位制定的操作规程规定不能戴手套在机床上操作,机床工也不发手套。多年来,这些规定对于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企业不坚持执行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有的还以机械加工件上有毛刺或温度高一些为理由,发给工人手套,支持机床工戴手套操作,结果造成机械伤害事故。仅我市去年一年中,就发生由于戴手套在机床上操作而被绞断手指、手臂的事故十起之多,其中尤以在车床、钻床上发生的最多。例如,柴油机厂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