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o Resonance—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现象是苏联物理学家于1944年发现的。它首先被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五十年代,在研究离子晶体的磁中心的能级结构、阐明晶格的精细结构、研究晶格缺陷以及金属和半导体中传导电子的性质,在化学中测定自由基的存在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问世已近50年,在40多年前就被用来研究某些矿物学问题。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矿物样品制备的困难及早期电镜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使其在矿物学上的应用一直停滞不前。直到70年代,由于高分辨率和超高压透射电镜的出现,并与选区电子衍射、X射线能量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相联合,同时也出现了离子束减薄制样装置,才使电镜在矿物学研究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想直接观察矿物晶体构造的渴望终于实现了。在过去十多年中,通过使用现代电镜对矿物单位晶胞大小的结  相似文献   

3.
<正> 众所周知,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组成都是碳(C),但它们所表现的一系列性质却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晶体结构。象金刚石和石墨这样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之晶体的现象,就是通常所称的同质多象现象(polymorphism,亦译为多晶或多形现象;又称同质异象现象 heteromorp-hism);对于化学组成相同而内部结构不同的晶体,  相似文献   

4.
<正> 石盐晶体中的含水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可以根据冰、水石盐和钾石盐的观测熔化性质来加以精确测定。在实验室生长的石盐晶体(NaCl-H_2O、NaCl-KCl-H_2O、NaCl-MgCl_2-H_2O和NaCl-CaCl_2-H_2O体系)中观测到的一些流体包裹体的熔化性质,与预测的稳定平衡关系不一致。在NaCl-H_2O和NaCl-KCl-H_2O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近十年来,为了对在不同构造环境下喷发的岩浆进行分类和判别,人们曾利用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作过多次尝试。尽管在确定岩浆系列上获得了成功,但在判别板块构造环境方面仍然有问题。1.不同环境火山岩的判别图,通常包括了拉斑玄武岩类和碱性玄武岩类岩石。但对于洋岛和大陆环境来说,人们发现,使用上述两种玄武岩类会导致在某些图上出现双峰分布,这两种玄武岩会落在图中那些构造岩浆环境边界模糊的不同区中。  相似文献   

6.
线性构造和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些年来利用卫星照片进行地质分析解释的工作中,线性构造是广泛地引起了人们注意的一个问题。线性构造(Lineaments)是地质学中一个古老的,早就提出的概念和问题了。简单地说,线性构造就是直接或间接反  相似文献   

7.
<正> 详细研究了在金伯利岩中发现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体后,就可发现在它们中间,可以见到具有一定标型特点(形态、结构、结晶化学、共生)的一些变种,这些变种彼此间是不同的,每一个变种都有其特殊的结晶条件。在一个金伯利岩筒中发现不同的晶体变种,证明在这种类型的矿床中,金刚石的成因是复杂的。关于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的成因,存在着许多假说。这些假说通常忽视了一个因素,即在每一个金伯利岩矿床中以不同的数量对比关系出现的金刚石结晶晶体和多晶的各种变种,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和由  相似文献   

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57-260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线性构造解译,分析了福建大田—一都弧形构造及其对应的弧形影像特征,认为该弧形构造是在永安—晋江断裂带右行扭动作用下形成的;弧形构造及其特殊影像纹理特征具有表明断裂性质、判断不同方向断裂带发生先后次序的作用;弧形影像与其他断裂构造形成的线性影像叠合特征对指导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活性炭吸附机理简介, 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即发生在液-固两相或气-固两相的介面上。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吸附现象,如用染料染布,就是染料以分子或胶粒状态吸附现棉布上。吸附现象虽很早被人们发现及利用,但由于吸附过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吸附的本质和机理尚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 随着电子显微镜和单品x射线技术(例如Gandolfi照像设备)的出现,对微晶进行矿物学描述已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测定微晶某些难以捉摸的物理性质,其中一个性质就是微晶密度。除了矿物的组成和晶胞参数资料外(Z),这是必须补充的一个基本性质。综合这些资料则可确定每单位晶胞的分子数,由下列关  相似文献   

11.
<正> 穆斯鲍尔(R.L.M(?)ssbauer)1957年发现的无核反冲的r共振现象叫做穆斯鲍尔效应。这一发现使人们有可能观察到原子核与它周围环境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这些观察结果就构成了穆斯鲍尔谱。因此,当某些具有穆斯鲍尔效应的原子核进入晶体之后,就可以被视为放入晶格之中的探测器,通过测量它的穆斯鲍尔谱即可得到有关该原子核自身原子(离  相似文献   

12.
<正> 喇曼效应是在1928年由印度物理学家 C.V.Ra-man 发现的一种光的散射现象。在这之后一个月,苏联物理学家和在利用汞灯作光源辐射到石英晶体上时,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实际上这是对矿物的喇曼谱进行的第一次测量。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喇曼光谱在分子结构化学研究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直到五十年代末,除了少数矿物,如石英、绿柱石等外,大多数矿物都还没有喇曼光谱数据。这是因为:第一,能满足喇曼光谱测量要求的大颗粒矿物晶  相似文献   

13.
<正> “爆发角砾岩是由于爆发作用而形成的火山角砾岩……”,这是爆发角砾岩最早的定义之一,是由于1893年提出的。由于爆发现象基本上具有火山活动的性质,所以从前人们把“爆发活动”概念与“火山活动”概念混为一谈。但是后来在勘探和开发不同建造类型的矿床时发现,爆发现象常常伴随有内生成矿作用。爆发角砾岩与铜铝矿床的关系最为人们熟知。虽然很早就知道这种岩石也在锡矿区发育,但因其分布不广,所以研究程度相当差。  相似文献   

14.
<正> 这次我受法国政府的派遣,到中国来主要是研究钨矿与花岗岩类的关系。 法国钨矿很少,已经开采的只有一个。大家要我作报告,我想主要讲一下工作方法这类问题。 我是搞矿床的,在岩石学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并试图用热力学来解决地质上问题。后来又逐渐对构造研究发生了兴趣。现在我在马赛大学偏重构造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个报告主要是讲与矿床研究有关的构造方面的问题,火成岩方面的问题,以及用热力学原理推导成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 根据固态原理,对硅酸盐矿物学的讨论需要了解晶体中化学键的性质。在很多例子中,晶体可以认为是由离子组成,其化学键可以恰当地描述为离子键。一个理想离子晶体晶格内聚能的主要贡献者是库仑能,这是由离子间的所有库仑相互作用产生的。此外,在计算晶体的内聚能时,还必须考虑相近离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对于电荷为Z_i和Z_j的两个离子来说,其简单的内部势能由一个库仑项和一个指数排斥项所组成:  相似文献   

16.
<正> 1905年Thomson首先发现Rb具有天然放射性,1906年Campbell和Wood证实了这一发现,三十年以后Hemmendinger和Hahn等人才将Rb~(87)确定为自然界实际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Goldschmidt首先提出应用Rb~(87)的衰变原理来测定地质体的年龄,接着Hahn和Walling讨论过利用Rb~(87)衰变成Sr~(87)来测定含铷矿物年龄的可能性,几年后他们曾利用这个方法作了第一次年龄测定,但由于当时分析技术落后以及难于精确测定Rb的衰变常数等方面的困难,此法仅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色层分离技术,固体同位素分析质谱计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需要一个基本固定相或参比固定相来鉴别固定相的方法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该法是以测定分子保留指数和所选定的官能团的△Me值为主。△Me值取决于液相的组成、担体的性质以及液相的负荷。  相似文献   

18.
<正>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相应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曲线。校准曲线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试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人们在制作校准曲线时,常常会发现其中某个测定点有明显的偏离现象,但又不知引起偏离的任何原因,此时,既不能轻意地保留该点值,亦不能随意地舍去,应藉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来判定。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其中金属氧化物是催化臭氧化最常用的催化剂之一,因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由于催化反应机理复杂,臭氧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产物多样,同一种催化剂的催化臭氧化机理存在争议。文章讨论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中发现的多种机理,主要包括羟基自由基机理、超氧自由基机理、表面络合配位机理和表面氧原子机理;催化剂表面性质影响臭氧分子的分解方式,分别探讨了表面羟基和表面氧空位存在时对催化反应机理的影响,发现表面羟基和氧空位的存在可以促进臭氧分子进一步解离,在诱导臭氧分子分解中起关键作用;讨论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以荧光关联光谱、荧光光子计数直方图技术、单分子荧光成像、单分子荧光散焦成像等单分子荧光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开展的关于聚合物单分子链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介绍,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在聚电解质单链构象转变及抗衡离子分布、表界面聚合物单链动态性质、空间受限状态下聚合物单分子链及单分子链段的平动扩散、转动运动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单分子荧光技术在研究高分子单链物理化学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新的技术与方法能够大力促进我们对于高分子体系微观结构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