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邹晶 《世界环境》2012,(3):10-16
在世界环境史上,功勋卓著,力挽狂澜,舍身忘己,名垂青史的各国名人不胜枚举,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工程师、记者、教师等。但有一位却是他们中赫赫有名也是独具特色的人物,他就是现年83岁的加拿大老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  相似文献   

2.
1972年6月5日,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大会将会议开幕的日期6月15日设立为了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al Day),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应对环境问题的需要催生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其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成立的专门处理环境问题的机构,且为在全球层面上处理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72年成立以来,以里约会议为分界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UNEP成立以来为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世界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国际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UNEP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1969年。经由瑞典政府提议.联合国大会决定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2年6月5日,会议在斯德哥尔摩隆重开幕。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环境新观念的诞生,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1972年6月5日。全球环境保护的航船从斯德哥尔摩启航。33年过去了,让我们重回斯德哥尔摩,去寻找历史的轨迹.去了解这座环保之都的未来航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969年,瑞典政府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建议召开一个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此动议虽获得吴丹先生的支持,但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环境问题还只是一个区域性或者单个国家所有而非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那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产物.有此想法并不奇怪,当年,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环境保护也未进入政府议程,既无独立的环保机构,也未进行系统的环境立法和政策制定,人类对地球以及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12,(11):4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期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各国政府共同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中国选择“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为主题,在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更加强调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人人行动、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的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与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具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包括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和约翰内斯堡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在内的重大国际环保活动或重要国际环境会议,无不对中国环境法的发展进程产生了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环境大国,其环境法的发展与成就对推进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晶 《世界环境》1999,(4):15-18,24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引起了全球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工业化革命以来陆续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全球环境问题不具有国家边界的限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近年来关于全球环境的讨论多集中在如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环境问题也具有很大程度的全球性。由于这些问题大都牵涉到各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商业利益。因此…  相似文献   

9.
《世界环境》2013,(2):16-17
他们用半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事业走过的风雨历程:从标志现代环境保护开端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可持续"发展观为全世界普遍认同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从带领世界人民用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环境问题的约翰内斯堡会议,到被誉为地球生命线的《京都议定书》……他们杰出的贡献和卓越成就使他们赢得了包括蓝色星球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笹川环境奖、联合国环境保护金奖等全球几乎所有有影响的环境保护奖项。  相似文献   

10.
江镕 《环境》2009,(6):1-1
1972年6媚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环发大会及其后续行动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剖析了时约会议存在的问题,对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后续行动的进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2注定成为历史上重点记载的一年,不仅因为这一年是邓小平具有历史意义的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也不仅因为联合国将在人类环境会议召开40周年的时候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国将召开党的十八大.目前,中国社会,甚至包括国际社会,似乎都在屏住呼吸,等待十八大拉开序幕,作出最终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贾峰 《世界环境》2012,(3):17-18
里约环发大会回顾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这不仅是世界环境保护事业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也是人类摈弃旧的传统发展模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科洛尔在1990-1992年担任巴西总统期间,亲历并主办了这次地球峰会.会议于6月3日-14日召开,持续了将近两周,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三项文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会议期间开放签字.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12,(3):10-11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污染和对资源的劫掠导致地球环境不堪重负,面对挑战,一些有识之士。如蕾切尔·卡逊、丹尼斯·海斯、莫里斯·斯特朗、曲格平等,他们看到了日新月异发展的经济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并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于是,有了《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地球日的诞生、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世界环境日的问世、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创立……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与初识全球环境问题邓小平同志1986年对捐资办学的香港企业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中央《"七五"计划建议》中强调:"‘七五’期间,必须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教育事业";"要加强对在职干部、工人和农民的培训,加快他们的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素质."国家《"七五"计划》第52章关于环保的主要措施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加速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黄淼 《环境保护》2008,(5):68-71
"世界各国应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党的十七人报告对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和世界和谐的重要途径.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环境会议规格不断提高,频率不断增加,合作范围不断展.通过参与联合国框架、区域间以及双边环境台作,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高了参与国际环境治理能力,维护了国家环境利益,保障了国家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千年更迭之际,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环境千年,行动起来”。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环境、创建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是全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历史呼唤。  相似文献   

18.
转变方向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将环境问题纳入国际议程;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地球峰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上各国政府通过了21世纪议程——构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蓝图。此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环境》2003,(4):71-72
按从小到个人,大到村寨、部落、市县、民族、国家以至全球,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节日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对此,我们不去细加探究。自本期开始,本刊每期一节日.对与环境有关的节日进行常识性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 20")于201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对会议的成果,虽然联合国官方人士认为会议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很多国际机构、民间团体和公共媒体做出了尖锐的负面评价,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或"闹剧". 确实,这次会议基本在重复以前相关会议的议题,共识不如20年前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集中和有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分歧加大,全球范围上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减退,几乎没有形成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机制;尽管形成了成果文件,但人们对这些文件的落实普遍没有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