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ANDERSEN生物料子采样器在室内采集空气样品,计测24,48和72h扔培养结果。结果表明,培养48h的菌落数明显高于24h的菌落数,t=2.401,P〈0.05;72h的菌落数与48h的菌落数差别不明显,t=0.674,P〉0.05,培养48h的人浮游菌浓度为24h的1.5倍,有显著的差别,t=2.108,P〈0.05,培养72h和48h的室内浮游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别,t=0.671,P〉0.  相似文献   

2.
对大同市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气相和颗粒物上的有机物污染和可吸入尘中的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分别在2个年度对硕市不同功能区的可吸入尘(I.P〈10μm)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都是采暖期的浓度高于非采暖期,全部测定值均高于国家二类地区日均值标准(0.15mg/m^3)测定了IP与总悬浮颗粒(TSP)的相关头非常显著的相关(r=0.08710,n=15)IP占TSP的50%左右测定TSP上二氯甲烷萃取物 量  相似文献   

3.
重庆段长江,嘉陵江水中及生活饮用水的B(a)P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1988-1991年枯、丰水期的嘉陵江、长江水及其以及其作为水源的了厂水进行的B(a)P含量调查分析,取样144件,结果表明,水源水72件,超标率19.06%;出厂水72件,超标率5.56%,出厂水B(a)P含量与水源水含量有相关性(r0.3012,P〈0.05);长江水40件,超标率27.50%;嘉陵江水32件,超标率6.25%;长江水B(a)P含量高于嘉陵江,两江柘水期水源水和出厂水  相似文献   

4.
取代芳烃对酵母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量测定了苯胺类、苯甲酸类、卤代苯类、苯腈类、硝基苯类、苯酚类等6类化合物对酵母菌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小产生清晰抑菌圈浓度C_(miz)与辛醇-水分配系数及一阶分子连接性价指数有如下关系:log(1/C_(miz))=0.38logK_(ow)+0.33 ̄1X ̄v-0.38r=0.92s=0.22n=77.在上述6类取代苯类化合物中,它们与酵母菌的反应性大小有如下顺序:卤代苯类≈苯甲酸类<苯胺类<苯腈类<苯酚类<硝基苯类化合物;用Free-Wilson法研究各基团对酵母菌毒性的贡献大小,其顺序为:—Br(0.84)>—Cl(0.54)>—CH_3(0.39)>—NO_2(0.35)>—COOH(0.19)≈—OH(0.17)≈—CHO(0.17)≈—CN(0.14)>—F(—0.03)>—NH_2(—0.08).苯胺类、苯腈类、苯酚类、硝基苯类化合物对酵母菌的毒性与化合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3Xv、4X、3X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克山县冬季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园师生活动校多的10个不同的室内环境进行了空气污染细菌真菌的调查,结果表明: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与人口密度,活动量、温度、通风状况、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污染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均多于真菌,多数场所(90%)污染细菌的数量严重超标;最高的超标达5.8倍以上,但组成基本相似,甘兰氏阳性菌(37.42%),多于革兰氏阴性菌(12.58%)。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市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上酞酸酯的污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和五段分级采样头,对呼和浩特市冬夏两季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中酞酸酯(PAE)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酞酸酯含量范围为683—744ng/m3(标),其中富集在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70μm以内的占725%—912%,富集在≤11μm以内的占100%—455%.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陶颖  王竞  周集体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2):572-574
以Pseudomonas sp.Gx4-1发酵培养得到的细菌胞外聚合物作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重金属Cr(VI)的吸附,吸附剂对Cr(VI)吸附的最佳pH初值为0.5~2.0。Cr(VI)的吸附分三个阶段:5min达75%的快速吸附阶段;10~40min达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吸附阶段;50min以的趋于平衡,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8.
李国发  周芳 《环境科技》1995,15(5):77-80
用暴皿法、棉拭涂抹法调查5家不同性质食品厂空气、墙壁分布的霉菌,结果表明食品生产环境分布有大量霉菌,发酵场所霉菌分布高于非发酵场所(μ=2.30,ρ〈0.05);不同食品厂空气霉菌浓度和菌相差异很大,以酿造厂霉菌浓度最高(27901个/m^3),青霉、细交链霉、黄曲霉、杂色曲霉等多见;1992年1993年间食品厂空气霉菌菌相基本相似,青霉、杂色曲霉、灰绿曲霉秋季分布高于春季(ρ〈0.01),黄曲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大亚湾核电站Ⅰ、Ⅱ号机组运转前与后第1年、第2年附近地区动物体肝组织及红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EC1.15.1.1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变化,结果发现Ⅰ、Ⅱ号机组运转后第1年与第2年,鱼类,细鳞(TheraponJarbua)红细胞与肝组织中SOD活性较运转前明显升高(P<0.05),血红蛋白略有下降,肝组织蛋白无明显变化,两栖类动物蟾蜍(Bufomelanostictus)红细胞SOD活性运转后亦明显升高(P<0.01),但肝组织中SOD活性呈现下降(P<0.05),血红蛋白及肝组织蛋白无明显性变化,本文对其变化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水中痕量Cr(Ⅲ)和Cr(Ⅵ)交联壳聚糖吸附和DPCI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交联壳糖(CCTS)对Cr(Ⅵ)的吸附行为,建立了DPCI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新方法,在100-200mlpH=3溶液中,CCTS对Cr(Ⅵ)的吸附率为97%,用2ml0.1mol.L^-1NaOH定量解吸Cr(Ⅵ)富集倍数达50-100倍,本法用于水中痕量Cr(Ⅵ)和Cr(Ⅲ)的测定,回收率90%-105%,变异系数1.2%-4.8%,检出限0.015μg.L^-1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对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T3sp.)的暗变种T9171菌株对36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比较,结果显示,T9171对其中30种化合物具有阳性效应,阳性检出率为83%,高于Ames试验的阳性检出率(64%),两法检测的吻合率达69%.以两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的受试物最低剂量建立相关方程,其方程式为:CT9171=132959+00364CAmes,相关系数r=0623(n=20),经检验两法的相关性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确证利用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检测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其灵敏度高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12.
硒,砷联合致畸作用的体外全胚胎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探讨在硒和砷共存环境下,对旋转培养48h的大鼠胚胎(9.5d)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态分化所产生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硒,砷联合毒性的主效应呈相互相拮抗的(P=0.0001)。除细胞干重指标外,其它反映胚胎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态分化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砷在高剂量在(3.0μg/mL0,硒(0.5 ̄2.0μg/mL)对砷的毒性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3.
建立溴甲酚绿(BCG)-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实验表明,最适合的pH范围为5.5-9.0,λmax=614nm,在86μgCPB存在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在0-80μg/10ml和0-7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9×104和3.1×104L·mol-1·cm-1。用此法测定了河水和生活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对标准偏差<3.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9.3%。  相似文献   

14.
降尘、酸雨及其复合污染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降尘、酸雨可降低酸性紫色土莴笋茎、叶鲜重3.9%—14.4%;复合污染对莴笋的减产量增大,且以酸性紫色土为高,降尘、酸雨对蔬菜的促长作用使莴笋早衰减产、小白菜增产。酸性紫色土各处理较对照明显提高两种蔬菜叶细胞透性(电导值、K~+外渗增量达9.5%—127.7%),作物种类间变化规律不同。复合污染明显使两种蔬菜V_c和水溶性氨基酸降低、莴笋硝酸盐增高,蔬菜品质变劣。,酸性土r=0.9646-0.9739)。同产量结果相似,酸性紫色土上蔬菜的根重绝对量大大低于石灰性紫色土。可见在pH5.2的酸性紫色土上不宜种植抗逆(酸)性差的蔬菜作物,尤其是在降尘-酸雨复合污染条件下更是如此。否则,必将形成一个典型的逆境农业生态系统。2.3降尘、酸雨及其复合污染对蔬菜叶片细胞透性的影响降尘、酸雨各处理使酸性紫色土上莴笋叶片电导值、K+浓度较CK分别提高27.7%—59.0%和9.1%—27.3%(表5),表明叶细胞膜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膜内物质容易外渗[12],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降低产量,石灰性紫色土虽3个处理植株叶片电导值也明显高于CK8.4%—59.7%,但K+浓度下降8.0%—25.0%(A处理除外),  相似文献   

15.
膨润土吸附-絮凝法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天然膨润土对Pb ̄(2+)、Cd ̄(2+)、Cr ̄(3+)的吸附和膨润土的絮凝沉降条件,将吸附与絮凝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加入0.04%膨润土和0.006%的PAC可使低浓度污水中Pb ̄(2+)脱除93.1%。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乳腺癌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2069448个数据、乳腺癌死亡调查资料31320例,研究了乳腺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64个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砷、汞、钡、铊、钕、铀、锆、锑等元素与乳腺癌死亡率有相关性。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P〈0.0005)、0.4567(P〈0.01)、-0.3773(P〈0.025)、-0.3852(P〈0.025)、0.3179(P〈0.05)、-0.4377(P〈  相似文献   

17.
厦门河口港湾区海水中90Sr的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厦门港西海域中的90Sr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阐明90Sr在河口港湾区的行为特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90Sr在厦门河口港湾区表层海水中的含量范围为:丰水期介于(2.10±0.09)~(3.79±0.04)mBq/L之间,枯水期介于(4.10±0.41)~(5.30±0.05)mBq/L。90Sr在河口区的浓度较其他区域低。在本海域中90Sr的浓度随着远离河口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盐度与90Sr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西湖底泥对水中苯胺、苯酚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杭州西湖5 个不同采样点底泥对水中苯胺、苯酚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初步探讨了pH和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湖底泥中有机碳含量较高(5.66% ~11.90% ),对水中苯胺的吸附作用及其去除率与底泥的有机碳含量成正相关(= 0.998);对苯酚的吸附作用及其去除率与底泥的比表面积成正相关(= 0.942).  相似文献   

19.
铅污染地区儿童血浆氨基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铅污染区与非铅污染区儿童血浆中20种氨基酸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铅污染区除谷氨酸(GL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显著高于非污染区(P<0.05)外,亮氨酸(LEU),酪氨酸(TYR)含量也呈高于非污染区的趋势;而两氨酸(ALA)、胱氨酸(CYS)、缬氨酸(VAL)、赖氨酸(LYS)、氨(NH3)、组氨酸(HIS)、精氨酸(ARG)、羟脯氨酸(HYPR)、脯氨酸(PRO)、牛磺氨酸(TAU)九种氨基酸,在污染区显著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H2O2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废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_2O_2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_2O_2/COD_0=1.0,活性炭/H_2O_2=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OD去除率达74.0%,与Fenton试剂法相比较,COD去除率提高1.75倍.并对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