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西南旅游资源的分区,并结合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提出了开发西南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南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探讨了西南旅游资源的分区,并结合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提出了开发西南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田雨  谢强 《四川环境》2012,(Z1):103-107
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地区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近年来,西南地区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汉源为例,简要介绍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带动西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深居我国内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经济发育程度低、资金匮乏,在发展初期选好先导产业,是实现西南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好,并已初具规模,具备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基础。旅游业作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是目前该地区对外部资金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本文在分析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西南旅游业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四川环境》2009,28(2):F0004-F0004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西南公司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开发龙头企业,是中国石化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油工程施工企业和天然气产销基地。20世纪中叶,西南石油人曾因发现大庆等油田而名垂史册;改革开放以来,又因发现中坝、福成寨等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而享誉巴蜀。迄今,在川西己建成特大型整装天然气田——新场气田:  相似文献   

6.
西南水电资源开发及其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的主要蕴藏地区(约占全国的70%),但开发率相对较低.在介绍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快西南水电开发的可能条件和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和具体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草海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威宁县,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鸟类为主。每年约 400只珍禽黑颈鹤和 10万多只其它水禽来这里越冬,草海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水禽越冬和停歇地。   草海不仅是鸟类的乐园,还是区内 2万多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草海所处的威宁县属贫困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很突出。由于这里边远贫困,乡村的教育水平也非常落后。根据 1998年的统计资料,保护区内共有 18所乡村小学、 6380名学生,其中男生约占 62%。尽管对…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空间贫困现象。通过2007—2016年西南地区县域尺度的实证分析发现:①西南地区可达性、城镇化与贫困县分布在空间上的演变存在一定的规律。即可达性密度高、城镇化水平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大多分布在椭圆内,可达性密度低、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较差的县域和贫困县大多分布于椭圆外。②从2007—2016年西南地区可达性、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性不断提升,正从过渡型向基本协调型转变,可达性、城镇化和贫困县分布的空间耦合关系成立。③耦合协调度与可达性演化、城镇化水平和县域经济增长分别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渝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开发条件,发展该地区旅游资源对整个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在分析了渝西南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西南地区典型油气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工程量进行数理统计,监测评估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实施效果,对不同的工程单元分区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措施与实施效果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先等级。结果表明:当前油气田建设过程中,工程措施使用频率最高,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对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显著。为西南油气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制定和实施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石漠化面积迅速扩大,林地覆盖率急剧下降,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科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且侵蚀严重,土壤中的有机碳和营养盐主要来自地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及累积。在气候变暖、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有机碳急速流失和土壤质量退化的背景下,分析不同林下凋落物量和降解动态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差异,揭示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及其对土壤碳库积累的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为喀斯特地区林地恢复重建和石漠化遏制工作提供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靖 《绿叶》2010,(5):44-48
自然危机有时会折射出制度危机。西南地区农村旱灾扩大化、深刻化的原因,表面上是小水客的低效、无用,以及对于村庄防洪、防旱非常关键的陂塘的瘫痪、半瘫痪状况。深层暴露出的是”大包干”制度后地块产权细碎化、集体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空洞化这一中国农村的“公共悲剧”。30年前,农村产权之变开中国改革序幕:今天的西南旱灾,是农村制度创新乃至中国制度创新的契机吗?  相似文献   

13.
汪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6):569-570,573
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要实现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腾飞,必须实施生态文化旅游科技发展战略.在分析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及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秸秆草谷比测算2011—2020年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资源量,探析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资源量时间变化趋势,进一步运用ArcGIS软件和九宫矩阵图,直观反映玉米秸秆空间分布区域特征和单产层级。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玉米产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资源量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3市,单产区域分布呈现出“西南—东北”带状分布特征。(3)通过九宫矩阵图可将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生产划分为丰裕、一般、贫乏三大类型区,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合理布局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普洱市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对生态和农村贫困现状的描述,阐述了生态移民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反贫困中的重要意义,并对生态移民的对象、安置方式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有计划地将贫困人口从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搬迁出来,可以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推动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Aklire、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度基本原理,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构建县区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重庆)不同县区的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的测度与比较,分析出三峡库区(重庆)地区多维贫困和各贫困维度的时空演化与结构变迁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开发策略,促进库区稳定脱贫。结果表明:(1)2005—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县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库区的综合多维贫困指数从0.587下降至0.326。(2)库区各区县多维贫困指数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3)目前三峡库区(重庆)各县区的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库区各区县多维贫困贡献度较大,人力资本在多维贫困结构变迁演化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理论,在剖析水贫困和经济贫困含义的基础上,构建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双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模型(WPI-EPI模型),同时以水资源较为匮乏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为例,对该区2000—2013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评价得分、两者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异进行了测度和研究。研究发现:从时序角度看,甘肃省农村水贫乏和农村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三个不同阶段;从空间分异角度看,甘肃省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均衡,需因地制宜制定减贫政策。  相似文献   

18.
深入西南地区大巴山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进行植物分类学统计.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巴山主要有药用植物资源4514种,分属于275科.本次调查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巴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贫困的演变特征与形成机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滇西边境山区56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的时空差异和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获取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县域贫困程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且关联性逐年增强;县域贫困程度的空间差异逐年减小。(2)研究区域呈现出中部以低高、高低为主,四周以低低、高高为主的空间集聚分布,贫困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显著。(3)空间相邻地区贫困程度减轻1个单位,能促使本地区贫困程度减轻0. 9397个单位。(4)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对贫困程度的减轻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公路网密度、旅游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减轻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绿色流域 《绿叶》2014,(3):56-65
正以"发展"的名义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的资源开发,应当给当地世居民族带来"好的变化",不应当以他们的贫困和边缘化为结果。世居民族有权利依法不受歧视地平等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时也有权利选择保持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雅砻江是西南水电开发最为密集的流域之一。本文基于对雅砻江流域凉山彝族自治州段水电开发项目影响的彝族、苗族、藏族等几个世居民族村寨的访谈调研,发现世居民族有哪些特有的正当权利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最易受到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