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充市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浩  杨军  苏智先  张亚爽 《灾害学》2004,19(3):34-38
本文阐述了南充市主要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着重对降雨量、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壤侵蚀分区及土壤流失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需要掌握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土壤侵蚀分区为基础的水土流失调查高效可靠。在研究比较以往土壤侵蚀分区方案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中国的土壤侵蚀分区,并选择具体区域调查了土壤流失状况。首先根据各区域的土壤侵蚀外营力、侵蚀量等量化指标,将全国分为4个1级区,各1级区内再划分2级、3级区。以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为例进行的水土流失调查表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容许流失量,因而急需采取水保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流域东川地区水土流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结合研究区1:50 000地形图、DEM数据以及水文、气象、农业、林业等基础资料,确定了影响水土流失的降雨、植被、地形坡度、沟壑密度、土地利用以及地表土壤组份6项因子。在此基础上对云南东川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依强度进行分级。研究表明,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小江东岸。通过1988年和2002年的图像对比发现,水土流失情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小江东岸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弃土场土壤侵蚀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速公路施工期弃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规律,对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一弃土场边坡进行了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弃土场边坡的主要侵蚀形式是沟蚀,主要侵蚀因子是次降雨量和汇水平台宽度。最后提出了预测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土壤侵蚀量的土壤侵蚀模型。  相似文献   

5.
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已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分析了新增水土流失的原因,并从宏观上提出了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述了灾害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等技术问题。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作者在微型计算机上创建北京市水土流失信息系统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小流域水土流失灾害评价的部分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况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占礼 《灾害学》2000,15(3):18-25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命和物质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与破坏。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植被破坏的急剧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威胁。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在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之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我国水土流失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答相  徐庭灿 《灾害学》1993,8(4):41-45
本文以大量资料和史实,论证了水土流失对工矿、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危害;阐明了防治水土流失灾害,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对于黄河流域资源开发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实地调查了黄河中上游地区近年来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介绍了群众中防止新增水土流失的一些做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东北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精确分析研究区域内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本文在借鉴USLE的理论基础上,参考研究区域的实际特征,重新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嫩江平原北部典型黑土区近30年来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1985年~2015年间研究区域水土流失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其水土流失危险性指数分别为2. 08、2. 10、2. 27和2. 31,且侵蚀沟密度逐渐增大,加剧了研究区域水土流失态势;②30年来耕地的面积以47. 1 km2/10a的速率增加,但是耕地的水土流失敏感性也随之增强,其中度敏感性区域增长最快,为34. 3 km2/10a,其次为重度敏感区域,增长速率为27 km2/10a;③近30年间研究区域内其水土流失敏感性增加最为严重的区域为3°~5°坡度带内的坡耕地地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土壤侵蚀状况判定方法比较单一的特点,将137Cs示踪技术与RS、GIS技术相结合,以密云水库周边地区为例进行了土壤侵蚀状况判定.结果显示:水库周边地区存在着不同强度的土壤侵蚀,总体表现为微度侵蚀,而中度侵蚀面积较1990年有所增加,因此其土壤侵蚀具有潜在危险性.将不同的土壤侵蚀判定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进行验证分析,对提高判定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黄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末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建立了反映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数字环境模型,而后对黄河流域近5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主研发的PUA、PUB和PUC 3种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的强度、抗冲刷性、抗风蚀性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结合聚氨酯分子结构和功能对固沙剂改良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聚氨酯型固沙剂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内聚力得到了提高,抗冲刷和抗风蚀性能得到了明显增强;3种固沙剂改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内聚力均随着固沙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UA、PUB和PUC浓度为3g/cm3的改性土试样的冲刷率分别只有4.4%、14.7%和0.6%,而参照样高达79.5%;PUA、PUB和PUC浓度达到1g/cm3以上的改性土风蚀后表面保持完整,没有风蚀破坏痕迹。因此,聚氨酯型固沙剂可以很好地增强土体粘聚力、促进表层固化、减少水土流失,可用于坡面防护、水土保持、防尘固沙、沙漠化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岳大鹏  董美云 《灾害学》2010,25(1):59-63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上游未来50年水土流失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对稳定的地貌、地质因素、可能突然发生的地震因素,具有波动特性变化的气象因素和具有双重性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分析结果认为,长江上游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4万km^2,经过治理后,2050年长江上游可减少土壤侵蚀量8.06亿t,河流年均输沙量减少为3.04亿-4.56亿t。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方法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计算的方法。应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借助RS和GIS技术,对模型各参数因子进行精确计算,实现了基于栅格信息的土壤侵蚀计算模型。选择黄河皇甫川五分地沟小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讨论了适宜植被盖度对减小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专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黄土丘陵的沟壑区土壤侵蚀专家系统的建造原理与方法.系统采用压缩编码方式存贮各种地学图形与遥感图象数据,具有效据与图象的存贮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图象显示和自动制图功能.该系统可对黄土地区的土壤侵蚀进行准确、快速的预测、预报,并对土壤侵蚀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供用户选择。用该系统对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