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较有影响的9次中强震前地震空区、中小地震条带分布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变化特征,认为江苏及邻区地震前出现地震条带、地震空区等异常现象较普遍。在本地区研究条带异常所选取的震级下限为ML30为宜,在黄海地区研究地震空区震级下限取为ML30,而陆地地震空区可取ML20为震级下限。  相似文献   

2.
云南墨江5.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今年以来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也是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后,近4年来云南省发生的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墨江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开展的有力有序有效,给我国中强地震应急处置带来新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体积式应变仪能记录全球大震,根据江苏体应变数字台网记录的全球大震波形,给出了测定地震尾波衰减系数、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单台校正值的方法。由衰减经验关系lgA=G-klgτ导出的地震尾波应变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的衰减系数k=1.415,并取得以M(PEK)震级为基准的地震尾波应变台网震级公式MDC=4.02+1.04lgτ+0.74lgA±0.02,给出了江苏5个体应变台站的震级校正值,计算了近年内全球发生的35个地震震级值,平均震级标准差为0.11。尾波多点测量改善了7.6级以上大震MDC的精度,用该方法测量全球大震不存在震级"饱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表明:地震前兆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有一定的函数关系。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的关系,很多研究者根据全国地电资料进行了统计,其所得关系式相差不大。笔者认为:不同构造条件,不同的地震活动带,其地震能量积累的速率是不同的,反映这一积累过程的前兆异常也就不同。本文研究不同地区地电阻率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即未来地震的震级、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这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经过邢台地震以来4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简述如下:(1)震级预测: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地震越大,应  相似文献   

6.
从南京地震台DK - 1中长周期地震记录 ,取得地震面波的尾波地动双振幅A随尾波推移时间τ(自图上P波起算 )的衰减关系 ,并以MS(PEK)震级标度为基准 ,定义面波的尾波震级MSC=0 88lgAH+1 51lgτH+0 73 =0 86lgAZ+1 47lgτZ+0 76 ,尾波的多点测量改善了MSC的精度 ,震级标准差S=0 1 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福建台网记录的台湾地区1257个地震的近震震级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台湾地区近震震级偏差的影响因素。在比较震级残差法和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后,选用最大振幅衰减曲线法拟合得到福建台网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量规函数,并用震级残差法得到了相应的台站校正值和介质传播方向校正值。这不仅减小了近震震级的离散度,而且使闽台两地震级标度趋于一致。然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首台近震震级的校正,首台震级经过校正后可以快速测得偏差较小的近震震级,为地震预警震级的确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灾害学》2021,(4)
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2011—2020年地震人员伤亡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人员伤亡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伤亡与震级、烈度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7年人员伤亡地震频次较高,但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区域上人员伤亡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两省,死亡、受伤人数分别占死亡、受伤总数的90.57%、86.32%。地震人员伤亡数、单次地震伤亡数与震级、极震区烈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不同区域各烈度档优势伤亡分布区间基本一致,但不同区域相同震级伤亡成灾概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警技术(EEW)是目前防震减灾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震源破裂初始段波形信息可为EEW系统的震级实时估算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结合P波初动波形特征,分别计算日本和中国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的位移峰值曲线,对比各震级的位移峰值均值曲线的特征,然后利用分段函数模型进行拟合,量化初动上升斜率B1和上升时间T1等特征参数,并统计此类参数与震级相关性。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幅值差异时,随震级的增大,P波初动波形由简单变复杂,均值曲线初始上升段斜率逐级降低,初始上升时间变长,B1等特征参数与震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在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地震的强震动记录此特征基本一致。因此P波初始段的特征参数可用于估算震级大小,同时证实震源初始破裂过程的信息可反映最终地震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给出计算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的牛顿迭代方法,并对华东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b值空间扫描,指出传统累计b值与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差异显著,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上述传统做法高估b值的系统偏差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贺明静 《灾害学》1993,8(2):90-94
本文讨论了1556年关中大地震震中位置、震级和人口伤亡等几个问题。认为震中应在潼关、蒲州之间,震级高于8级,人口伤亡数字无夸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韩新民  晏凤桐 《灾害学》1997,12(2):32-38
对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进行了震害调查和损失评估,此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灾害,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轻伤12987人。房屋破坏、室内财产和生命线工程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为30.49亿元。  相似文献   

13.
埋设管网系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设管网系统有如下三个特点,即:埋于地基中、在平面内延伸分布范围广、具有生命线工程的重要性,故其抗震设计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也与一般房屋建筑不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给定地震下地震动场的空间相关性、局部场地条件及地震发生非确定性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本文建议的方法中给定地震下地震动场的确定包括四方面的工作:①确定地震动场的参数,用场内各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如相对变形)而不是单点的运动(如加速度);②在频域内确定场内单个点的地震动,以幅值谱与相位谱表示;③用若干个离散点的地震动来描述地震动场;④考虑局部场地的影响。地震动空间相关性与地震发生非确定性同时考虑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本文方法中也得到了处理,采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地震动场中同时考虑了震级、距离及场地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在平面上分布范围较广的其它生命线网络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统计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经验模型,并根据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统计回归,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地震的震级和震源距对加速度时程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和方差都有重要影响,震源距相同震级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近似平行;震级相同而震源距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不仅上下移动而且形状如发生变化,震源距的增加将加大其低频处与高频处的差异。相位差谱的方差将随震级和震源距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5.
崔力科  郭履灿 《灾害学》1995,10(4):80-85
1994年世界重要灾害地震32条(其中中国4条),因地震死亡者2400人(中国5人),受伤15500人(中国1149人),其中最严重的5次地震造成约3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球6级以上地震134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5次),地震多发生于环太洋地震带,尤以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并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姜大庸 《灾害学》1993,8(1):40-45
本文对当前我国主要地震危险区—民乐盆地未来震级与烈度分布作出判定,对可能发震范围造成的建筑破坏、人员伤亡等地震灾害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的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兰予  杨国军 《灾害学》1991,6(1):27-3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震害预测方法,其震害预测结果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相一致。并以房屋倒塌及人员死亡两个单项震害为例,说明如何把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震害预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复发周期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崇君 《灾害学》2004,19(3):86-91
某些8级以上地震具有在同一经线和同一纬线上成组交替发生的特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应用"黄金分割数"探讨了8级地震的空间关联现象.结果发现8级地震具有空间关联特征,其关联特征可以用"黄金分割数"定量描述.据此建立了"黄金分割预测模型",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的下一次8级地震的发生区域进行了预测.中国大陆及周边的M≥7(3)/(4)级地震有25年的复发周期,这种复发周期既有较小范围的转移,也有较大范围的转移.由此预测下次8级地震将发生在2022年前后.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