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一、引言本文通过对下垫面为丘陵的荆襄磷矿王集矿区的多种大气扩散试验的综合分析,了解王集矿区大气扩散规律,并得到了估算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定量公式。同时对各种扩散试验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二、试验方法、条件本试验于1983年5—12月在湖北省荆襄磷矿王集矿段进行。该矿区沿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而设(海拔高度300m),汉江在该矿段偏东向约15公里自北向南流过,其下垫面为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2.
晋城煤业集团公司王台铺矿井田面积为23.9km2,其地形属山西高原的低山丘陵区,具山地、丘陵及山间盆地三种地貌类型,山脊起伏不大。87%为黄土覆盖,沟谷纵横,局部地形切割强烈,总的趋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标高995 m,平均海拔标高为750-800 m。区内无大的常年径流的地表水系,井田内的巴公河和洪村河均属季节性河流,由北向南流人丹河。  相似文献   

3.
李振声 《环境科学》1986,(3):43-48,91
贺兰山位于西北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地带,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已被列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本文首次对其东坡地表水中15种微量元素环境背景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保护区环境特征 贺兰山屹立于宁夏西北部,海拔高度在1600—3556m,主峰海拔高度为3556m。中段山势峥嵘,林深草茂,沟深坡陡,悬崖峭壁遍布。东坡山体急转直下,山前洪积倾斜平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淮北矿区位于安徽北部,与苏鲁豫三省相接,矿区面积约9600km~2,含煤面积6921km~2,自1958年建矿至90年底,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26124.4万 t,洗精煤51344万 t,矿井开采所产生的煤矸石5200多万 t。由于充填塌区和综合利用使煤矸石堆积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恢复和重建淮北矿区生态系统,提出了矿区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模式,使淮北矿区“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生产转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终使整个淮北矿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矿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促进了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徐澜  胡阳  张宇攀  韦倩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9):1355-1364
为了深入认识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降雨和植被NDVI变化的关系,采用基于RUSLE(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土壤侵蚀评估方法,开展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分布及其与降雨、植被NDVI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0—2014年无定河流域多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57.90 t/(km2·a),呈波动增加过程.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88.35%,其他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随等级升高而减少.研究时段内除微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外,其他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比例均呈增加过程,并且侵蚀面积年变化速率也由微度侵蚀的0.52%降至剧烈侵蚀的0.01%. ② 无定河流域西北部土壤侵蚀程度最低,西南部其次,东南部最高,与其地貌类型及降水量沿东南—西北方向递减有关,但均反映出流域2000—2014年土壤侵蚀的增加过程.研究时段内流域不同土壤侵蚀等级间面积及比例转移主要由低等级土壤侵蚀类型转为相邻高等级土壤侵蚀类型. ③ 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与降水量、侵蚀性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5和0.98,而与植被NDVI的关系不显著.研究显示,降雨变化尤其是侵蚀性降雨(≥12 mm/d)增加是陕北无定河流域土壤侵蚀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统计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和污废水入河量数据(2001—2012年)、降水量数据(1956—2012年),以及水资源利用、污废水排放、社会经济、人口等数据(1980—2012年),探究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非常规水源补给的河流具有污径比高的特性:海河流域河流污径比高,平均污径比为35.7%,其中海河北系污径比最高,达到90.5%,滦河及冀东沿海污径比最低,为25.6%.降水量的持续减少、山前水库带对水资源的截留以及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一个主要原因:降水量持续减少,1956—1980年平均降水量为559 mm,至2012年平均降水量降低至502 mm;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73%的山区河流流量被水库截留;流域地表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高达63%,这些均导致平原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少.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污废水排放量增加,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工业产值、城镇人口数量均与污废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均超过50%.海河流域中部平原区河流以非常规水源补给将长期存在,考虑非常规水源水质水量的协同保障,对满足生态需水量、改善缺水河流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38°N生态样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河北省38°N生态样带是一条由太行山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滨海平原区组成的典型生态样带。论文引进区域修正系数和环境成本系数对前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模型进行改进,并对该生态样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8年,该生态样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由334.83×108元增至360.13×108元,但食物生产功能价值持续减少,累计减少了4.67%。太行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为西高东低,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山前平原区和低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较低且分布均匀,主要由农田提供;滨海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主要由水体和湿地提供。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高原大国,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地域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1/4,平均海拔超过4000m,国境线长达3800多公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国民经济和国防战略地位。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极其复杂,且随海拔高度变化大。高原的气候环境特点是气压低、气温低、空气含氧量低、紫外线强、风沙强;高原地  相似文献   

10.
株洲市清水塘评价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濒湘江,东、西、北三面环山,该区地形属丘陵间平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高度丘陵地带一般55—70m,东南面的石峰山最高点为167.4m,西北面冲天竹峰最高为  相似文献   

11.
<正> 厚婆坳矿区采用壤中气汞量测量(以下简称汞气测量)寻找盲矿,取得较好找矿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报于后。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正西10km处,该地多丘陵和低山,地形高差不大。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迭统小坪组砂页岩。地层呈NE-SW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小龙潭煤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境内,沿南盘江有昆河铁路从矿区通过,矿区以南盘江为界分为两个井田,江北井田由小龙潭露天矿开采,江南井田由布沼坝露天矿开采。矿区煤田面积9.03 km~2,探明褐煤储量为10.9亿吨,保有储量9.9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16.5 m,最大厚度222.96m,上覆地层厚度20—150m,煤层埋藏浅,覆盖层质地松软。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7℃;年降雨量542—1140mm,露天开采条件得天独厚。小龙潭露天矿自1953年建矿以来,已进  相似文献   

13.
走进淮北矿区,昔日那一座座“金字塔”—矸石山几乎看不见了;荒草萋萋孽生蚊虫的采煤塌陷坑有的被复填造地,搞上了建筑,或种上了庄稼,有的被建成水产养殖基地,成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那洗煤厂的滚滚黑水也断了流……脏、乱、黑、臭的煤矿形象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花园式工厂,或者是一座座绿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流域(高水稻种植面积比例)和涧山流域(低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红壤丘陵地区典型农业流域水稻种植对河流水体氮磷浓度和输出强度的影响.连续16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脱甲和涧山流域河流水体均存在比较严重的养分污染,尤其是氮污染;对比两个流域,脱甲流域河流水体的氮磷浓度水平和水质恶化程度均高于涧山流域.从养分组成来看,脱甲流域河流水体中氮以铵态氮为主(占总氮的58.5%),而涧山流域主要是硝态氮(占总氮的76.1%).脱甲流域中可溶性磷占总磷比例为47.1%,高于涧山流域的37.5%.从养分浓度变化的时间动态而言,两个流域河流中各形态氮素水平在1~2月和7月较高,而可溶性磷和总磷在5~6月和10~12月出现两个峰值.由于两个流域河道径流主要集中在水稻种植期间的4~10月,脱甲流域河流中较高的氮磷养分浓度意味着潜在的氮磷流失风险.脱甲流域月平均总氮输出通量为1.67 kg·(hm2·月)-1,总磷为0.06 kg·(hm2·月)-1,均高于涧山流域的0.44 kg·(hm2·月)-1和0.02kg·(hm2·月)-1.考虑到两个流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农田耕作方式相似而只是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不同,因此,在该地区传统的水稻栽培管理模式下,较高面积比例的水稻种植对流域河流水体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江葛洲坝载流蓄水后,淹没耕地一万四千余亩,水库静水面积达六十三平方公里,使三峡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形成不同的生态条件,各种蚊虫的生境更趋复杂化。为研究蚊虫种群在库区形成后的变动与其生态条件对虫媒病流行的影响,我们继1959年长江三峡自然疫源调查之后,于1983年5—10月在库区区内进行了蓄水后蚊虫变化情况的调查.本文就蚊种、孳生地及季节消长作一初报. 一.调查地点为使研究的资料具库区全貌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三斗坪,黄陵庙、莲沱、晓溪塔四地为调查点。其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50’,东经11°30’。沿长江西岸,高山海拔多在2000—1000米之间,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米左右。土壤多为花岗岩风化后含沙较重的砂砾土,  相似文献   

16.
采煤沉陷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淮北平原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简称两淮一宿),由于煤矿井大量开采,已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洼地,最大积水面积为10.5km2,平均积水面积2.0~2.5km2,总积水面积达100km2,积水库容2.4×108m3,且在近15~20年内,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加,平均积水深度3~5.5m,积水最深达13m多。论文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和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三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和配置能力,同时可促进水生态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在同类地区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发煤矿塌陷区发展农业养殖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问题的提出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吞蚀了大批的良田 ,毁坏了众多的村庄和地面建筑 ,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统计资料表明 ,淮南、淮北、徐州、大屯四个矿区一年就要塌陷土地 172 4 0亩 ( 1公顷为 15亩 )。这就意味着一年将有 140 0 0多人 (按人均耕地 1.2 2亩计算 )因失去土地而失业。这些都充分说明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表塌陷 ,不仅是一个环境和经济问题 ,而且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在人多地少的矿区 ,发展生态农业 ,综合开发利用塌陷区土地资源势在必行。2 矿区生态农业的含义及特点“生态农业”是由生态学界提出的新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月积雪深度、积雪日数和沙尘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深度、积雪日数和春夏季沙尘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探讨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与春夏季沙尘天气的关系. 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积雪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多于低海拔地区;沙尘日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低海拔地区的沙尘日数明显多于高海拔地区. 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积雪与春夏季沙尘日数呈显著负相关. 积雪深度与沙尘日数的负相关性高于积雪日数与沙尘日数的负相关性;冬春季积雪对春季沙尘的影响大于对夏季沙尘的影响;山区积雪与沙尘日数的相关性高于平原区积雪与沙尘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矸石山治理与开发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志俊 《能源环境保护》2001,15(1):64-64,58
古交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发展和腾飞,但留下遗憾的是环境污染。古交矿区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年产原煤15 Mt,其中约有2%的煤矸石排放。几年来,已堆积成一座座大小不等的矸石山。为防治煤矸石山自燃,国有五个煤矿和选煤厂均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仍有矸石山白燃现象。东曲矿选煤厂对矸石山治理与开发有自己的特色,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海河流域河流耗氧污染变化趋势及氧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洪  林超  雷沛  单保庆  赵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8):2324-2335
耗氧污染是海河流域河流水污染的主要类型,耗氧污染物对河流溶氧的消耗产生的氧亏效应对水生生物产生重大影响.收集海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88个监测站点2000—2011年CODCr/CODMn、NH3-N指标,分析河流耗氧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并基于水质目标(2 mg·L-1)下计算出海河流域河流氧亏量.结果表明,流域河流耗氧污染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耗氧污染指标(NH3-N、CODCr/CODMn)逐渐降低,I~III类水质站点比例增加,劣V类水质站点数和超标倍数减少;CODMn降低幅度大于NH3-N,主要污染物由COD向NH3-N转化.海河流域重点氧亏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段和下游滨海段,未氧亏区域多集中于上游山区段;北三河、黑龙港运东与徒骇马颊河水系中部平原段整体处于缺氧区域,子牙河水系中部平原区缺氧现象最为严重,氧亏区域位于石家庄洨河下游、滏阳河艾辛庄下游至献县段及石津总干以南;海河流域内中部平原段河流氧亏的主要贡献仍以COD为主,但氨氮的贡献显著,其中黑龙港运东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和北三河水系,COD耗氧均值都高于5 mg·L-1,在北三河和子牙河水系,氨氮耗氧均值达到了4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