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湛江港表层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Hg、Cu、Zn、Pb、Cd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评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除Cd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高于其在海洋生物体中的含量;湛江港海域Cu、Zn、Cd在生物体内积累较严重;软体类和甲壳类从沉积物中富集Hg和Pb能力相当,但软体类从沉积物中富集Zn和Cd能力高于甲壳类、富集Cu能力低于甲壳类。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既能促进也能抑制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富集,但在软体类和甲壳类两类生物体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
潴育型水稻土,是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最大的一个亚类。其重金属元素在土体中的含量状况及分布特性,尚未见有报道。为了有利农业生产,改善环境,本文对镉、锌、铜、铅、锌、锰、钛、汞及砷10种元素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相似文献   

4.
铜、锌污染河流与植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铜、铁、锌、锰、镁、钙是人体必需元素,它们是生物体内某些酶、激素的组分或活性中心,对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不同地区人群发中金属元素含量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多,邹学贤等也曾对云南大理、丽江等地八种民族学生(7—17岁)头发中某些元素含量与生长发育关系作过研究,但对不同民族成人发中金  相似文献   

7.
铜、锌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超过一定的量会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的一些典型流域水体中,铜、锌相对于其他有毒重金属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主要是因为我国铜、锌的生产量与消费量较高,导致其在部分地表水环境中的浓度较高;同时,水生生物对铜、锌的敏感性远大于人体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其对水生生物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基于此,提出对流域水环境中铜、锌的污染应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以保护水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定量地考察沉积物中各种金属结合形态对不同水生生物富集的影响,运用重金属逐级提取法及采用人工半合成方法,对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铜、镉形态分布不同的情况下鲤鱼和螺蛳对这两种重金属的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通过对溶解态的贡献间接影响鲤鱼对铜、镉的富集,对螺蛳富集铜、镉同时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阳离子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并得出了溶解态和沉积物各态对螺蛳富集铜、镉影响的贡献方程式,指出离子可交换态对富集的贡献比残渣态大105倍。据此可以认为,为了减少受重金属污染河流中水生生物体内的富集量,对生活在水上、中层的鱼类来说,主要应控制水中的重金属浓度;对底栖生物来说,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都应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高镉地质背景区蜘蛛(肖蛸科、园蛛科、蟹蛛科和络新妇科)及其生境水体、土壤和植物中的镉含量,探讨了蜘蛛体内镉的来源、影响因子及存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蜘蛛体内的平均镉含量为1. 82±1. 37μg/g(n=130),表现为园蛛科肖蛸科络新妇科≈蟹蛛科。蜘蛛体重与体内镉含量表现出弱的负相关关系(r=-0. 17,p=0. 08),暗示了蜘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稀释效应。狩猎型蟹蛛科和结网型园蛛科蜘蛛体内镉含量与对应土壤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1,0. 97),并且它们对土壤的生物富集因子均大于1,表明这两类蜘蛛可以用来指示土壤镉污染。生物有毒物质残留指数显示,研究区蜘蛛受高镉地质背景影响,体内存在着一定的镉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0.
黑麦幼苗法对污泥中元素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对了解元素在植物——土壤——大气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以黑麦幼苗法研究污泥中重要营养元素及某些痕量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试验表明:增加污泥的施用量,黑麦的生物学产量及氮、磷在幼苗中的含量均随着增加,黑麦幼苗中氮、磷的生物有效率分别为50—70%及15—28%;黑麦幼苗中的铜、锌、铅、铬、镍含量虽都随污泥施用量而增加,但总量很小,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有效率小于1%。这证明,黑麦幼苗法是可以应用于土壤污染化学中,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海水中重金属元素铜、铅、镉的分析测定,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极微(ppb级),加上大量盐类及多种元素的复杂基体效应,使对这些元素的分析测定较为困难。用萃取或离子交换等手段预分离及浓集海水中的重金属是成功的,但需要较多的步骤及较长的时间,并可能引入污染,因而用于大量海  相似文献   

12.
氟通常在岩浆结晶作用晚期浓集于残余的流体和蒸气中,所以它富集在花岗岩和碱性岩里。这种浓集和由此造成的富集乃是氟始终以痕量或少量及大量存留于几乎所有类型矿床中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矿床都有正的原生氟晕。在最近几年里对氟的迁移,对用氟值作为氟矿床和氟在其中是伴生元素的矿床的指示剂等一直在进行大量的工作。本报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氟,以助于矿床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砷、汞、铅、铬、镉、铜、锌、钴、镍、锰等重金属元素,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的潜在毒性,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它们经常是必要的监测项目,一般认为,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背景值,主要受土壤类型的支配,然而,很多资料证明,这些微量重金属与土壤中的常量元素硅,铁、铝等不同,它们很可能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体内所进行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都是来源于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就是除需常量的氮肥、磷肥、钾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铁、锰、硅、钙、铜、钼、硼、锌等元素。这些营养元素都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元素所不能代替的生理功能,是农家肥和化学肥良好的补充营养元素。这些微量补充营养元素,我们称之为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俄罗斯“雪松”自然保护区内地表植物水生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富集和转化规律,确定了重金属选择性吸收的指示性生物及最体现微量元素本底浓度的指示性生物,指出了研究区域微量元素本底浓度的地球化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铜铅锌镉——高效富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高效富集技术,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铜、铅、锌、镉,满足日常分析要求。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具有快速、准确、干扰少的优点。但因其灵敏度不够无法直接测定清洁水中痕量元素。将高效富集技术,引用火焰法可以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重金属,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免去萃取富集的繁琐操作,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机溶剂,克服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灵敏度差的缺点,减少操作沾污,提高测量准确度。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5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不同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吸收富集能力的差异,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淮河支流东风渠水体及水体中常见的5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龙须眼子菜、穗花狐尾藻及小茨藻进行了铅(Pb)、镉(Cd)、锌(Zn)、铜(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5种沉水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水体重金属背景值,对重金属Cu、Pb、Cd、Zn的富集系数为58~1 515,对Zn富集最强,最大富集量达到242.42 mg/kg,富集系数为1 515。不同的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优势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沉水植物来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时,须依据不同的污染元素来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8.
用河蚬监测J河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壳类软体动物活动性小,生活史长,个体比较大,且对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都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近年来,国外有不少人提出用此类动物作为监测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对重金属的监测报导比较多的是研究紫贻贝(Mytilus edulis)在河口、海湾和沿海地区对锌、铅、铜、汞等含量的富集情况。认为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明显的与环境中的相应含量有关。有人研究蛾(Patella vulgata)对海水中镉的吸收、富集,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关于淡水双壳类动物对污染物质的富集研究报导的很少。有人在英国太晤士河测定一种河蚌(Anodonta  相似文献   

19.
水中铜离子对颤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铜对颤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生物富集系数(BC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颤蚓的死亡率明显升高,铜对颤蚓毒性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铜对颤蚓的24h-LC50、48h-LC50、72h-LC50分别为237.8、212.2、174.3μg/L,表明染毒时间越长,铜对颤蚓的毒性越大;浓度为12.5μg/L、25μg/L的铜对颤蚓的BCF分别为25.3和36.8,表明暴露浓度越大,生物富集程度越高;暴露于浓度为0、5、10、15、20、25μg/L的铜溶液24h后,颤蚓体内SOD活性的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实验表明颤蚓对铜的耐受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沉积物中痕量金属富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相关系数和主成份分析 ,选择铁和铝作为沉积物中痕量金属浓度的均一化元素 .沉积层面中金属浓度超过线性基线模型的 95 %预测上限被视为富集 .结果表明 ,珠江口沉积物中金属富集主要出现在西部浅水区和东侧航道 ,明显受河口水动力条件和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 .富集层面中痕量金属大部分结合在相对稳定的地球化学相上 ,生物可给性较低 .痕量金属富集的空间分布表明铜和锌主要来自点源排放 ,铅则表现出非点源特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