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郭晓茆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6(4):26-27
监测站与环境标准化郭晓茆(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10013)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我国的环境标准化工作是与环保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至1993年底已颁布各类环境标准313项。初步形成了以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
1.引言 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地解释监测数据和合理地运用这些数据的技术,是一门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指导的,专门研究环境监测信息流通规律及其效应的综合性技术,属于软科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4.
5.
6.
王利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5):7-7
文山州是我国西南边陲的前沿,是老、少、边、穷地区之一。由于文山州管辖的8个县都是国家“八五”扶贫攻坚县,县监测站基本未开展监测工作。于是,州监测站的环境监测任务繁重。1环境监测站面临的困难11监测任务重文山州环境监测站是三级站,要对全州境内的元江和... 相似文献
7.
唐新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4):36-36
“九五”计划期间,我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总量控制,把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上,这是基本控制我国环境污染加剧趋势的重要步骤;是实现“九五”环保目标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 总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准确、快捷地确定污染物排放量。因此,环境监测是总量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是总量控制的先行。 相似文献
8.
9.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大连市环保局环境管理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2(3):1-4
大连市环保局根据市长任期内环境目标和任务,积极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以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甘井子工业区及大连湾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为重点,组织全局各 相似文献
10.
陈纲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89,1(2):55-59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随着环保事业同步发展,已走过15个春秋,这是创业的15年,发展的15年,环境保护事业的每一发展、进步无不洒下了监测人员的辛勤汗水和创造性的劳动。 15年的实践是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监测站在环保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监测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这支队伍,如何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的聪明才智?如何不断提高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意识与水平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环境管理内容和要求及商品经济市场的冲击?无疑,监测部门应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高认识,深化改革。而作为环境监测的主管部门则更有义务与责任关心监测的发展,建设,及面临的困难,制定积极的方针,政策,提出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引导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 陈纲琦同志的《浅析环境监测的活力与动力》一文以江苏省环境监测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监测站面临的形势作了分析,阐明了观点.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是监测部门比较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欢迎大家踊跃来稿深入探讨,以求相互沟通,统一认识,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潘永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11(6):9-10
阐述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监理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实践,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夏京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4):8-9
阐述了环境监督性监测与行政执法的关系,指出环境监督性监测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监督性监测时,应遵守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统一着装,携带证件,并做到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县级环境监测站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加强监测能力的建设,强化监测质量管理,拓宽技术服务领域,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17.
为保持检测设备使用过程中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设备在二次检定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本文从环境监测站的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实验室开展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加热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1):38-38
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会因实验条件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不同加热时间,加热方式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以水浴加热沸腾30min或电炉直接加热8min为宜。 相似文献
19.
刘正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8,10(1):26-26
全国环境监测站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以适应环境监测的发展水平。指出应抓住计量认证,提高这些地区的环境监测规范化水平;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并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开拓创新,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人员水平,加大投入等重要环节,欠发达地区在短期内会逐步实现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鲍学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1):6-8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方针和职能论述了环境监测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从实行总量控制的技术要求阐明了需要环境监测的支持和保障,并提出了总量控制要建立以环境监测为主体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以促进总量控制计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