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完善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时代背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反映工业污染及其防治为主体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环境统计制度。现行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业污染及防治,下设五个系列指标,即工农业环保基本情况、“三废”(废水、废气、废物)排放、“三废污染治理、废水处理设施和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2.
(-)统计法的概念及特征1、统计法概念: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组织管理统计工作和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地说,统计法规定了统计部门与相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具有的职责、权限、应该做的与不应做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法律后果。2、统计法的基本特征:门)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统计法所调整的对象,是统计部门在组织管理统计工作和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统计工作覆盖面广、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因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美国和欧盟危险废物统计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对我国与美国、欧盟的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气监测数据的概率统计处理泰安市环境监测站王文昌大气污染物浓度是反映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其程度,也是判断大气污染状况的基本依据。大气质量的优劣是由多因素及不同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以往用一个值(平均值)或几个值(最大、最小值)来描述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日本固体废物的情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危险废物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重视.为采取正确合理的危险废物对策,准确地掌握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理状况是不可或缺的.文章介绍了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了日本危险废物的统计机制和统计数据校验推算方法,并通过对中国与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日本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有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三种危险废物统计制度,本文以2013年某市危险废物统计数据为例,分别从统计对象、统计类别及统计指标层面剖析了三种制度的差异,并研究了统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提出应在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统计制度、资源化及处理处置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为中国城市危险废物统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环境统计基层报表制度和综合报表制度是为了解境内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而特别制定的一项制度。它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灵川县从1986年开始实行环境统计基层报表制度和综合报表制度,在笔者从事统计工作十年的时间里,感到该项制度日臻完善,但在实际工作或操作中(包括资料收集、统计和电脑输入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该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人员不稳定,数据不连贯、精确由于环境统计基层报表制…  相似文献   

8.
环境统计数据是各级环保部门各项环境管理的数据支撑。环境统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基本形成自身的一套工作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统计在数据质量、指标体系等方面呈现出的问题,已不能满足"十三五"新时期的要求。本文从一名基层环统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从报送制度、指标体系和数据应用等方面对"十三五"环境统计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统计指标可操作性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环境统计指标框架的设计与统计内容的界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国外环境统计发展动态和国内环境统计工作的实践,提出我国的环境统计指标框架应该是现有框架向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的一种过渡.借鉴国外环境统计发展较为成熟国家在建立环境指标体系的经验,提取出我国环境统计中缺口性指标,包括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实物型或价值型)和专题性统计(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污染、自然灾害等)等,进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环境统计指标框架,其指标分类有八方面: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生态环境、能源、自然灾害、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再生资源企业的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用性,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和监督作用,为国家宏观管理,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统计资料和重要依据。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计制度》和全国再生资源信息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制度。二、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一领导下,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再生资源商品流转统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江红 《环境保护》1995,(5):31-31
环境统计模糊性的分析赤峰市环境保护办公室江红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生活、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变化时对人类的影响。内容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部条件。环境统计是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并具有数量性、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十一五"总量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环境统计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将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核定准确,已成为环境统计工作的瓶颈;此外,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缺乏监督、不受重视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着环境统计的数据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分析,总结了目前环境统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的环境统计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统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加强企业环境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浅论环境统计与环境预测的意义及方法沂南县环境保护局刘学山环境统计是环境预测的基础,环境预测是环境统计的深化和发展。环境规划、环境决策及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环境统计和预测。因此,在环境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预测环境的发展趋势,掌握其在未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统计历史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0年国务院环保办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统计制度,中国环境统计已经走过27个春秋.期间,环境统计从无到有,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手段、统计报告期等诸方面得到不断改进,环境统计网络基本形成,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了信息发布频率等.环境统计数据在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于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环境统计暴露出很多不足.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宏观调控对环境统计的要求,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对现行环境统计进行改革已十分迫切.本文回顾了中国环境统计的起步与进展,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进而展望了环境统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现行环境统计制度要求,从排污申报报表中筛选重点调查单位。如果采用手工筛选,每个项目需进行多次循环,找到合适的总量百分比,工作重复,且比较繁琐。我们应用环境统计和排污申报共同的数据环境Foxpro,编写了数据筛选程序,能快速、稳定地筛选出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强化环境统计工作,加强环境统计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国家环保局于1990年10月下旬在郑州召开了全国环境统计工作会议。在会上,各地代表听取了国家环保局对“八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安排、1991年工作思路以及对“八五”环境信息工作总体规划(讨论稿)的说明,并针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  相似文献   

18.
蔡金华 《福建环境》1998,15(6):18-19
为保护环境统计资料的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统计监督,其主要作用是:保证环境统计工作规范有序,保障环境统计资料正确,可靠,及时埏或纠正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保证环境统计工作依法开展。  相似文献   

19.
受市政府机关管理局委托,由天津市节能协会电气设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承担组织开发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机构能效统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初步建立并调试,预计今年7月试运行并听取各应用单位反馈,下半年开始在全市公共机构推广应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是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已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天津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经信委加大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统计数据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还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重要,充分了解当前环境统计的状况,研究发展对策,使环境统计工作规范化,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1环境统计的特点、意义环境统计工作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的发展而产生,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社会经济统计的社会性、广泛性、数量性和工具性外,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研究的对象界于社会和自然之间等特点。因此,很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环境统计的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