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石化装置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的泄压吹扫放空是石化企业VOCs的重要排放源项之一。分析了我国石化企业对停工及检维修的现行操作规范与《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对该源项核算方法参数要求的不符之处,并参照美国炼油厂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提出了监测和操作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人机对某石化工业园区地面至100 m大气中的VOCs进行监测,通过不同高度数据对比,总结该石化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化学反应活性.监测结果表明,VOCs体积分数和总臭氧生成潜势随高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地面和15~30 m高度的VOCs浓度及臭氧生成潜势基本一致.主要VOCs物种浓度垂直分布特...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与分析苏州市重点监控行业企业VOCs的产生和排放特征,调研典型企业,重点关注其涉及VOCs产生的工艺环节、原辅材料、排放浓度。结果表明:苏州市涉及VOCs排放企业行业众多,尤其以电子信息最多,其次为塑料橡胶制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纺织印染行业等。重点监控VOCs排放企业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生产工艺中涉及VOCs排放的环节多,排放的VOCs种类多、成分复杂,具有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4.
于 2020 年1 月1 日—3月31 日,采用TH-300B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联用(GC-FID/MS)在线分析仪对上海市典型石化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连续自动观测,测定了包括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在内的 102 种VOCs,分析了不同阶段VOCs的组成特征、日变化特征、大气光化学活性及来源变化.结果表明,春节期间,上海市典型石化园区φ(VOCs)为 17.1×10-9,较春节前下降 59.0%;与溶剂使用和石化化工相关的芳香烃和卤代烃贡献率下降明显,芳香烃贡献率由 17.7%下降至 11.1%,卤代烃贡献率由 13.7%下降至 8.8%;臭氧生成潜势显著下降,关键活性组分为乙烯、甲苯、丙烯、间/对-二甲苯和正丁烷.VOCs来源分析结果显示,春节前,观测点位主要受附近石化园区和精细化工园区人为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的共同影响;春节期间,观测点位主要受石化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使用以及燃烧过程等多源的综合影响,但溶剂使用企业排放的影响明显减弱;逐步复工阶段,精细化工园区排放的影响开始逐步增加,但尚未完全恢复至春节前的活动水平.对比分析了石化园区的管控措施对VOCs浓度变化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后续VOCs减排与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苏州高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估算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VOCs排放量,对区内典型行业VOCs污染物特征组分做分析,并简述其区域内典型行业VOCs治理技术的现况,分析了排放现状特征和控制难点。基于对国内外工业VOCs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提出对VOCs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化工企业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逸散量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核定典型化工行业LDAR逸散量占比的方法。结果表明:以间歇性生产为特点的有机化工类企业和以连续化生产为特点的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和VOCs排放总量均呈下降趋势;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呈下降趋势,有机化工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呈上升趋势;石化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远大于有机化工类企业,是无组织排放管控的重点;有机化工类企业LDAR逸散量占比虽然低,但对VOCs排放的贡献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可产生臭氧污染,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我国VOCs排放量正逐年增加,引发的光化学烟雾、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VOCs概念定义、主要分类、污染来源与环境危害,阐述了大气、水体、土壤中VOCs监测方法,综述了VOCs三类治理技术,指出VOCs成分极其复杂,不同类型化合物性质各异,大多数行业VOCs又以混合物形式排放,采用单一治理技术难以达到治理效果,经济上不划算,选用组合技术能实现达标排放,降低治理费用,并达到较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某化工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为例,采用VOCs快速检测法辅助现场钻孔取样,以初步判断土壤污染深度,同时将现场样品送实验室检测。试验表明,VOCs快速检测法与实验室检测法结果基本一致。将452个样品测定结果做比对,结果表明实验室检测数据VOCs加和值与快速检测法现场检测数据存在显著相关,R2为0.803 7。污染物主要集中于场地5 m~9 m的粉土层中。其中,13种VOCs检出,4种VOCs超过《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商业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9.
石油石化企业的含油物质泄漏进入地下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构建地下水井模型,比选不同原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传感器,建立了基于VOCs浓度反演的地下水中含油物质泄漏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方法。研究发现,常规水质六参数传感器对含油物质泄漏的响应会产生滞后现象,在实时预警监测地下水井中含油物质时可不安装常规水质六参数传感器,节约企业污染防控监测成本。将该方法应用于企业现场进行原位实时监测,当实时监测值超过数据监控平台预警阈值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实现了地下水井中含油物质泄漏实时预警监测。该监测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监测过程简单等优势,将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控预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14年青奥会期间,采用苏玛罐采样和GC/MS分析的方法对南京市2家石油化工企业部分典型工艺的特征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组分为烷烃、苯系物、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烯烃,主要特征污染物有异丁烷、正戊烷、正丁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醛、丙酮等。指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应加强巡查、监管,避免装置挥发性有机物的跑冒滴漏,减少污染物的逸散,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石化工业区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质谱检测器同时进行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扫描和内标法定量。方法线性良好,50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14ng-2.45ng,在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中,1,1-二氯乙烯和二氯甲烷回收率较低,氯仿和苯低浓度回收率较差,其余46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3.4%-116%,RSD为0.5%-8.9%。  相似文献   

12.
对典型医化园区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进行研究,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园区及周边14个点位的环境空气,大气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10个点位排气筒中废气。结果表明,废气中非甲烷总烃为1. 77~218 mg/m3,环境空气中甲苯、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 048~0. 833,0. 022~3. 07,0. 011~0. 312,0. 004~0. 754和0. 004~0. 529 mg/m3;废气和环境空气中均检出含量较高的芳香烃、卤代烃、酯类、酮类等化合物,以及园区特征的氟苯类和噻吩类化合物。园区环境空气明显受到工业源VOCs污染,分布趋势为生产越密集区域VOCs值越高,经过园区后沿着风向逐渐降低,园区下风向11 km处可测到园区特征氟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我国制药工业概况和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解读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介绍了该标准的分类控制思路、控制重点、污染物控制指标设置、排放限值确定以及无组织控制要求等内容与特点。该标准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构建了适用于制药工业的VOCs控制指标体系,对完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管理体系、补齐VOCs污染防治短板、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我国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的污染排放现状与特征,对《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进行了解读。该标准在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发布实施,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明确了以非甲烷总烃(NMHC)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为综合表征,与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协调控制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指标体系;提出了涂料、油墨、胶粘剂工业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和监测监控要求。指出,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的VOCs控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必须从源头减排入手,强化全过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控制,环境与安全协同,逐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使用活性炭管采集臭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二硫化碳解吸,用GC-MS仪Scan扫描方式确定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分后优化GC-MS条件定性定量分析上海化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臭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结果表明,从臭气中检测出11种VOCs,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为3.0%~4.7%,除了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4-甲基苯乙烯的解吸效率依次分别为72%、74%和66%,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解吸效率均为91%~100%。本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分离和准确测定臭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好的精确度,适合臭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分析,可为臭气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对宜兴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臭氧(O_3)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兴市O3年均值为62.92μg/m~3,其中冬季值最低(31.19μg/m~3),夏季值最高(94.96μg/m~3)。φ(VOCs)为(11.00~42.45)×10~(-9),其中丙酮(12.7%)、乙酸乙酯(8.8%)和丙烯(3.3%)等在VOCs中占比位于前3位。各站点φ(甲苯)/φ(苯)2,全年的φ(甲苯)/φ(苯)φ(乙苯)/φ(苯)φ(间、对二甲苯)/φ(苯)。指出VOCs主要来源为有机溶剂和道路交通,并受到一定的外来输送影响。各站点φ(VOCs)/φ(NOx)为0.94~2.44,O3处于VOCs敏感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法(简称GC-MS),利用低温冷阱技术对大气中的VOCs进行浓缩富集,然后经过加热解吸分别至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及MS检测器,对大气中9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分离、定性、定量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8×10-9~0.100×10-9(V/V);线性相关系数的平方值为0.992 7~1,相对标准偏差为4.0%~20.2%,总体标准偏差为0.154 2~0.952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