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国家标准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得到普遍应用。但在测定过程中,还存在萃取过程烦琐、萃取剂毒性大、有时准确度偏低等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中的萃取剂的替代、萃取次数、脱水操作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能够满足环境监测中油类测试的精度要求.一次萃取在样品浓度为100mg/L以下时能满足测定要求,萃取液放在瓶中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再在普通漏斗中经脱脂棉过滤后定量也可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石油类的油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选了一种新油标。采用这种油标,可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地表水中石油类的令人满意,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萃取-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声波萃取-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并对超声波机的功率、水浴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优化.试验表明:方法在0mg/L~8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7;方法检出限为6.00μg/L,当取土壤样品10.0g时,方法检出限为0.03mg/kg;空白土壤的加标回收率为97.4% ~103%;测定实际土壤样品的RSD为3.0% ~3.9%.通过比较超声波萃取、四氯化碳热浸法和快速溶剂萃取法的前处理效果,显示出超声波萃取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石油类测定质量自控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水中石油类测定中自控标准样品的配制方法,按1∶1∶1的比例配制正十六烷、姥鲛烷和甲苯混合标准溶液,对国家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在保证值范围内。配制的20.0 mg/L和1.00 mg/L高、低两种质量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连续7 d随水样同时测定的相对误差≤7.0%,RSD在1.3%~6.7%范围。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方法检出限为3 mg/kg,实际土壤加标回收率为95.5% ~108%,精密度(RSD,n=6)为2.4% ~8.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与红外分光光度法有较好的可比性,满足土壤中石油类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水中油类测定的新旧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和《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 16488-1996)作比较,前者的内容中增加了总油的定义,修改了干燥剂的处理条件、样品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萃取条件和萃取液脱水方式,删除了絮凝富集萃取的内容。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方法降低了检出限和空白干扰,样品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B/T 1 6 4 88- 1 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中有红外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前者采用 3种纯有机溶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代替标准油品 ,以求得校正系数 ,免除了标准油选择的难题 ;后者需将 3种纯有机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标准油 ,测定结果只能体现油类物质部分含量而非全部含量。现以不同行业的废水 ,用该两种方法进行实测和对比试验。1 试验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JK - 951多功能红外测油仪 ;硅酸镁吸附柱。CCl4,测试前用 1cm石英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在2 6 0 0cm- 1~ 330 0cm- 1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 ,吸…  相似文献   

8.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验环境、空白值、标准油的配制、标准曲线的配制和仪器操作5个方面对水中石油类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中石油类红外法与紫外法测定结果的比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红外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油样、闽江干流水样和内河水样中石油类的比对试验 ,试验表明 ,两法所测结果相差较大 ,以红外法所得结果较符合水体实际情况 ,提出了红外光度法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对水样石油类测定过程中的标准曲线绘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与样品一样用萃取法绘制校准曲线,可避免实测浓度偏低现象,提高监测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 970—2018)的要求,以正己烷为溶剂,采用自行设计的搅拌式液液萃取器处理样品,萃取相经硅酸镁吸附脱除极性物质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石油类指标。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线性范围为0~16.0 mg/L,相关系数为0.9998,4种不同浓度配制样品测定的相对误差为-15.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2%~8.8%。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HJ 970—2018》相关质量控制要求,相比手动萃取-红外分光光度法,自动搅拌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能有效提高分析效率和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吸附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附处理是红外法测定石油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对吸附柱法和振荡吸附法进行对较,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质量浓度为0.560 mg/L~145 mg/L的水样,振荡吸附法吸附效率高于吸附柱法.振荡吸附法还具有操作时间短、硅酸镁耗量低、对操作人员危害性小、样品可批量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测量不确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分析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合成计算总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水中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常用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MAC具有很强的干扰。本研究中提出一种双波长法用于消除水中硝酸盐的干扰作用,所采用的波长对为194.0nm和219.0nm。精密度实验及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4%以内,回收率为95%~102%,可有效消除硝酸盐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石油类检测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选择振荡提取和浸泡提取两种前处理方法,采用红外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考察了两种提取方法对土壤样品测定结果的影响,推荐振荡提取时间为9h,振荡频率为150次/min;推荐浸泡提取时间为16 h.  相似文献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草甘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亚硝基衍生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草甘膦的适用性,考察了硫酸加入体积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提出应根据样品碱度调整硫酸用量。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的重现性较好,应用于实际废水中草甘膦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5%,平行测定的RSD≤1.3%,检出限为0.069 mg/L,检测上限为50.0 mg/L,废水中可能存在的伯胺和叔胺类物质对测定无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