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沉积岩的后生(沉积后的)改造作用在外生铀矿床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后生蚀变的填图法乃是普查赋存于层状氧化带尖灭处的这些外生铀矿床的主要方法。然而,在许多具层状氧化分带的铀矿床中(这里的容矿透水层的未蚀变岩石含铁量较低,为0.0n—0.n%),特别在研究初期阶段,确定褐铁矿化岩石的尖灭界线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通过研究沉积岩或沉积物中各常量、微量元素及各种同位素特征,来示踪古沉积环境,以了解当时的沉积特征。通过Sr/Ba法、硼元素法、碳氧同位素法等地球化学指标判定海相沉积还是陆相沉积及了解古盐度信息;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元素(如P、Sr等)含量及元素比值(如Sr/Cu、Mg/Ca)可指示特定的古气候条件;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可通过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如Mo、U、V、Ni、Ce、Eu等)的分析得到较好的恢复;古水深以及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则利用了元素迁移能力的差异,通过查明不同深度带沉积的元素组合(Fe族、Mn族)、比值(Sr/Ba、Sr/Ca)及同位素(87Sr/86Sr比值)的不同加以判定。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样可以用来判定沉积物源、物源岩性和构造背景及热水沉积。  相似文献   

3.
桑沟湾和胶州湾夏季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1999年8月通过原样培养研究了黄海的桑沟湾和胶州湾潮下带沉积物-海水界面的营养盐通量.结果表明,两个湾的沉积物均向水层释放NH4-N,通量为0.76(桑沟湾)和0.67 mmol/m2·d(胶州湾),对水层初级生产所需无机氮的贡献为14%(桑沟湾)和12%(胶州湾);桑沟湾的沉积物对PO4-P有净吸收,通量为-1.17mmol/m2·d,而胶州湾的沉积物释放PO4-P,通量为0.01 mmol/m2·d.与其他近岸浅海环境相比,桑沟湾和胶州湾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对水层初级生产的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桑沟湾和胶州湾沉积物-水界面的NH4-N通量与沉积物表层的C、N含量正相关,PO4-P通量与沉积物耗氧率和上覆水PO4-P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 地球史上含锰沉积物全球分布的时代,不管在延续时间上还是在矿化规模上都是不均匀的。第一个锰的成矿时代相当于早元古代(特别是在22—18亿年之间),这个时期在伴有深大断裂的大陆太古界基底的内部原生地槽拗陷中不止一次地堆积了含锰的火山-沉积岩层。这里,锰富集在不含碳酸盐的受  相似文献   

5.
上海滨岸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无机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理环境独特的上海滨岸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冬季潮滩悬浮层、表层沉积物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各无机形态磷的地球化学特征:DP、(Fe Al)-P在靠近排污口的采样点含量高,同时随粒径变化复杂;沉积物中(Fe Al)-P含量随粒径变大而升高,悬浮层沉积物中(Fe Al)-P更能指示环境的污染状况;一般细粉砂质沉积物中Ca-P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正> 自从Krumbein和Garrels(1952)的经典文献发表以来,沉积物及沉积岩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一直以氢离子活度(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有时表示为电子活度pe)作为特征参数。虽然在根据热力学数据算得的Eh-pH及pe-pH图中,这些参数能很好地确定沉积环境中矿物的稳定性,但实际上对从事现代未石化沉积物研究的人员来说,它们并无多大用处。其原因有两个。首先,多数水下沉积物,不管是海相的还是非海相的,它们的pH值相当一致,一般都在6—8之间(笔者对河口及正常海相沉积物作过数百次pH值测量,其中90%以上的测量值落在6.5—7.5范围内)。与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 Re 富集和分布(特别是在沉积岩和外生后成形成物中)的报道是非常少的。以前,Mo 和 Re 的地球化学关系被当作普查 Re 成矿聚集的主要标准。但我们查明,在煤和砂中淋滤铀矿床、铀-硒矿床和钼-铀矿床的矿石所含的 Re 与其中 Mo 的存在是没有关系的。图  相似文献   

8.
巢湖沉积物中磷蓄积时空变化及人为污染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恩峰  杜臣昌  羊向东  沈吉 《环境科学》2012,33(9):3024-3030
研究了巢湖表层沉积物及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总磷(TP)及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有机磷(OP)含量变化,揭示了沉积物中磷的人为污染贡献量时空变化特征.1850年以来,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TP呈明显的3段式变化,1850~1950年,TP含量较为稳定;1950~1980年,TP含量逐渐增加;1980年以来,TP含量达到近150年来的最大值,平均为858.3 mg.kg-1.沉积岩芯中NaOH-P及OP含量变化趋势与TP一致,但NaOH-P所占TP质量分数在上述3个阶段中逐渐增加,OP所占TP质量分数相对稳定;沉积岩芯中HCl-P含量较为稳定,所占TP质量分数逐段降低.表层沉积物中NaOH-P与TP含量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总体上为西部湖区>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南部湖区.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沉积物中磷含量"粒度效应"进行矫正,计算得到1850年以来上述3个阶段沉积岩芯中磷的人为污染贡献量平均分别为59.5、118.8、297.9 mg.kg-1;表层沉积物中磷的人为污染贡献量为22.9~2 500.0 mg.kg-1,由西北部湖区向东南部湖区递减,与水体TP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人为污染贡献的磷主要以NaOH-P结合态蓄积于巢湖沉积物中.除了农业面源污染之外,通过南淝河输入的来自合肥等城市废水是西部湖区磷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海洋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REE进入海洋碳酸盐相的机理是吸附作用。认为海相碳酸盐的铈异常可作为判别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一种指示剂:大约在54Ma前,南大西洋海水由还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类似于现代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这一变化与大西洋海水循环的改善有关。本文讨论了安哥拉海盆较老泥质沉积岩(OSAB)和安哥拉海盆较年轻沉积岩(YSAB)的铕异常及其可能的源岩。证明不同源岩的REE充分混合和不同大陆(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地壳的平均组成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正> 拉尔矿山位于秘鲁中部海岸附近,在利马(Lima)南约100公里处。该矿床为产在白垩纪海底火山-沉积岩中的层控黄铜矿床。拉尔地区最近的岩石学、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在海水-海底界面或其附近温度为70°—350℃的海底温泉处。特别是硫同位素资料证明,矿石的硫大部分来自海水硫酸盐。在火山岩中深部循环的海水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石油和天然气成因的研究中,近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布、聚集及其在成岩早期的转化特征和相条件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有助于认识那些在古代沉积岩中已经消失了的过程,而且有助于各种沉积和地球化学相模式的建立。自从六十年代后期,晚期成油学说(干酪根成油)流行以来,对近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研究有所忽视。但是,应该看到油气生成是从有机物质在沉积物中聚集开始的,在整个过程中,原始母质的性质,有机质的聚集条件及其初期的转化特征,对于演化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年青沉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扎龙湿地南山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5个表层沉积样品和1个沉积岩芯柱状样品中磷形态含量的测定,结合沉积物沉积岩芯的年代数据,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山湖表层沉积物TP含量平均值为543. 13 mg/kg,OP和Ca-P是TP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TP含量的34. 31%、31. 66%;表层沉积物中TP及各形态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变化趋势为西北向东南递减,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采样点A7区域为磷含量高值区;沉积岩芯磷含量自下而上垂直分布曲线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磷含量的影响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TP及潜在可移动磷形态(NH_4Cl-P、Al-P、Fe-P和OP)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尤其在L3阶段(2008—2016年)蓄积最明显,而稳定磷形态(Ca-P和Res-P)在L3阶段呈下降趋势,其中Ca-P含量下降明显,表层可释放内源磷含量增加,富营养化生态风险增大,值得当地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培养实验测定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DIN和PO34-的排泄率和生物扰动作用对胶州湾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菲律宾蛤仔养殖对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能够排泄DIN和PO34-,但其生物扰动能够改变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减少排泄物中的DIN和PO34-向水体释放.在生物扰动作用下,菲律宾蛤仔排泄的DIN和PO34-中,仅有37%(DIN)和34%(PO34--P)最终释放到水体中.在考虑生物扰动作用的影响后,养殖菲律宾蛤仔每年从水体滤除的生源要素中仅有19%的氮和17%的磷以无机营养盐形态完成再生过程返回到水层中,其余部分以渔获量、生物难于利用形态或埋藏的沉积颗粒形态从水层中清除.菲律宾蛤仔生物扰动条件下沉积物向水层释放Si∶N∶P的速率比约为5∶18∶1,其中Si∶N和Si∶P比远低于菲律宾蛤仔从水体中滤除的颗粒物.因此菲律宾蛤仔养殖能够加速生物硅沉积,加剧胶州湾水体中Si限制.  相似文献   

14.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几年来所计算的岩石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以看出,在沉积岩中地台粘土岩的稀土浓度最高(200ppm),然而在不同构造带的砂岩和碳酸盐沉积物中,稀土的浓度则显著降低(78—95ppm和36—47ppm),前寒武沉积岩的情况亦大体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硒的物理、化学性质 ,形态和存在形式以及硒的地球化学循环和富集作用。硒呈四种主要的无机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硒化物 ( -2价 )、元素硒 ( 0价 )、亚硒酸盐 ( +4价 )和硒酸盐 ( +6价 )。不同硒形态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pH和Eh条件。硒的天然的、总的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涉及壳岩源和海洋沉积物。次一级的循环涉及其它无机源和沉积物。另外 ,整个硒的壳循环 (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 )也强烈受到生物化学反应的影响 ,这些反应使硒在有机组分中固定或迁移。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硒极大地改变了硒天然的地球化学循环 ,主要是煤的燃烧、硫化物矿床的开采及工业上利用硒所产生的废料。岩浆期后热液活动阶段是硒最主要的活动、富集阶段 ,硒能大量地呈分散形式 (类质同像 )或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这一阶段中 ;在火山及喷气活动产物 (有关热泉 )中硒的富集程度也很高。另外 ,硒在页岩特别是海相黑色页岩中的富集作用与生物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是研究海洋环境、地质与生物地球化学问题的重要信息载体,传统岸上分析手段难以获得高保真的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侵入、非破坏、同时也是无试剂消耗的测试技术,可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固体、液体、气体分子原位识别,使其成为海底地球化学分析的有力工具。该研究针对孔隙水中的重要地化成分——SO42-、CH4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内标定法的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用于SO42-、CH4水溶液浓度的定量分析,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可以用于原位定量分析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甲烷与硫酸根浓度。为获取海洋沉积物孔隙水的高保真数据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虽然人们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识别沉积岩古盐度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但能与化石识别方法相比较的成就还很少。以往的地球化学探索包括:伊利石的硼含量、碳酸盐的锶含量、自生磷酸盐的形态、粘土中可交换的阳离子、微量元素组合、FeS_2/FeS 比值以及自生的铁矿物。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其弱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相对不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影响,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且是以基本理论的推理和对现代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汞的活性库,研究湿地汞的累积特征对揭示湿地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崇明东滩沉积物汞累积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湿地汞的地球化学循环和湿地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采集了崇明东滩湿地高潮滩、中潮滩、中潮滩植被带前缘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测得沉积物中w(Hg)为0.015~0.315 mg/kg. 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潮滩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沉积物存在轻度的汞污染. 同时对w(Fe),w(Mn),w(有机质)及粒度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 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沉积物中w(有机质),w(Fe),w(Mn)和粒度对沉积物汞累积的影响,指出有机质和铁、锰循环是影响沉积物中汞累积的主导因素,而粒度不是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碎屑沉积物地球化学:物源属性、构造环境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碎屑沉积物记录着有关源岩性质和构造演化等诸多重要的信息,对于沉积盆地分析和理解区域构造演化都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近年来碎屑沉积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同位素年代学在沉积物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如造山带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沉积物的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演造山带隆升-剥蚀作用与盆地沉降之间的联系,为地壳演化和造山带隆升等地质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文章结合近几年来的研究实例,综述了沉积物地球化学方法在物源示踪和源区构造背景判别研究的一些进展。考虑到碎屑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是源岩、风化作用、沉积循环、成岩作用和分选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对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广泛应用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