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介绍了矿物能源是世界经济的动力。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的利用,是对资源的转换和毁灭,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新型经济的目标是起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将可更新能源作为拥有未来文明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路远 《环境教育》2008,(4):65-65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热利用市场。面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挑战,发展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表示,到2050年人类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来满足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前,世界能源形势要求人们,一方面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另一方面合理开发发和正确使用现有能源。而地球上最大最重要的再生能源是光能,也就是太阳能,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明媚的阳光每秒钟向地球送来的能量,比全世界的总发电量还要大100万倍。太阳每22分钟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足够目前全世界能源消耗一年的需要。据估算,世界光能(太阳能)总资源为17.8×10~5亿  相似文献   

4.
尽管人类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但是继续拖延不采取措施是危险的,采取对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措施是行不通的。只有在继续进行全球性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寻求适应一定程度全球变化的措施,并立即着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才是唯一明智的态度。化石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既使用化石能源,又不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可能是。首要的任务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预测,在10至15年内地球上阳光充足地区将会出现大量太阳能热电厂,向人类提供洁净电能。实际上,太阳能发电原理早已为人所知。目前,槽式太阳能发电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5%,也就是说1/6的入射光能可以转换成电能,而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只能达到10%。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建成一座功率为354兆瓦的太阳能热电站,它相当于一座中型热电站。但是,槽式热电站的劣势是占地面积大,它需要一条长150米、宽6米的槽,其发电成本是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的3倍。2002年9月,西班牙政府通过一项新的法令将原来每千瓦时电价从3欧分提高…  相似文献   

6.
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的研究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科技支撑,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国内学者已经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从旅游业中各旅游企业的空调系统、锅炉系统、照明系统、旅游建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遴选出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从而使其做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排放无害化,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9,(6):27-27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又使得能源浪费十分惊人,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逐步突破这一瓶颈,2008年4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节约能源法》,它的一个标志性意义是:节约资源从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节约能源法》指出,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不是要抑制和减少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其关键是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力,是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食物、化石燃料等)获取能量的,它很少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根据普里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进入地表的负熵流总数一定,那么人类社会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负熵越多,它本身的熵值就越低,即向有序化发展。反之,环境熵值就越高并向无序化发展,其结果就是目前所看到的地表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景象。因此,环境的变化是地球高度发展到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呢?作者提出把人类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人类生活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工业生产系统。将这三个子系统在地表分置不同地点,让它们彼此间边界明显地分离开来,从而建立起一种  相似文献   

9.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如海 《绿叶》2013,(3):49-55
化石能源以及以化石燃料为驱动的生产生活模式正是当前雾霾问题的罪魁祸首。整个人类文明都建立在石炭纪储存的碳资源上,可是,人类为此正在面临气候变化、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这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危及地球生态。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经济中的比例,最终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毫无疑问,太阳能光发电(光伏)是迄今最理想的能源生产形式。光伏产业能否迎来大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将决定性地影响未来的环境形势。  相似文献   

11.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0,(10):63-63
太阳能改变生活 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近日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太阳能改变生活”。科技部领导在出席大会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将大力发展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加强清洁煤和煤基燃气技术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智能电网技术研发示范,加快核能发展,为未来提供安全可靠的低碳能源。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13.
潘维 《绿叶》2008,(9):8-11
石油争夺战越发丑恶,替代能源已不复是纸上谈兵,而太阳能是最清洁、廉价、安全和可持续的。我国利用太阳能的地理条件和原料生产条件都占有绝对优势,现有的技术也不落后于他国。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越性,用坚定的产业政策支持太阳能发电,20年内太阳能就可替代所有的化石能源,可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与能源结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也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文章客观的反映了乌鲁木齐冬季采暖期使用燃煤能源,对人居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乌鲁木齐清洁能源的储藏量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为发展清洁能源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地下建设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的农村能源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设沼气环境工程、学校改厕治污工程,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在尤溪新农村建设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由于矿物能源不足,以及严重的污染危害,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能源。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的新能源。太阳每秒钟辐射的热能,约相当于燃烧一亿三千万吨煤所产生的全部热能,其中仅有几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的最高层。若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源是未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研究表明,临沂市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263.1万t,其中秸秆约占2/3,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密度比周边地区低.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探讨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开发战略,即临沂市应大力发展小型、分布式生物质能源项目,谨慎发展大型生物质能源项目,不宜进行车用生物液体燃料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应同环境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太阳能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光辉 《青海环境》2003,13(3):126-129
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及青海省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研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指出太阳能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能源及环保两方面对全省的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ZI世纪.人类面临能源和环境两大重要课题。寻求和利用洁净的新能源是发展能源的必然趋势。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比较有希望的~种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从7O年代开始治地热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并已经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实践证明.我国地热资源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他热能资源是指包含在地下某一深度以内的、技术上开发可行、经济上开发合算的地热能。我国已探明的地热田有45个·蕴藏的地热资源能量相当于4478乙吨标准煤。如西藏羊八井地热田,SO年代初对B继建成南北两个电厂,目前地热发电装…  相似文献   

20.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