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镍、钒的灌溉水标准和区域土壤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元素镍、钒是碱性岩浆的主要元素,广布于土壤和岩石中。在生物圈地球化学史上它与有机物和石油等紧密相连并积聚子这些物质之中。在现代石油化学工业中又常常用含镍、钒的盐类作为催化剂进行石油产品的加工,因而镍、钒就成了石油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钒(V)在活性氢氧化铁胶体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讨论了吸附与溶液pH,反应时间,温度,浓度的关系和干扰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得出了吸附的基本模型以及钒在氢氧化铁胶体上的吸附最佳工艺条件。此外还研究了负钒氢氧化铁的解吸,得出了氢氧化铁在处理含钒(V)废水时能循环使用的结论。用实验所得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活性氢氧化铁胶体处理雾化钒渣的酸性铵盐沉钒废水和弱碱性铵盐沉钒废水,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模拟动态淋滤浸出实验,采用ICP-AE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钒钛磁铁矿冶炼废渣中的重金属钒在淋溶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地球化学活动性。获得主要结论如下:动态浸出实验的7个周期过程中的浸出液pH值一直保持在碱性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浸出液pH值有减小趋势,浸出介质的pH值的变化对浸出液的pH值的影响不大,浸出液pH值的变化幅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酸性条件下,pH值对钒的浸出影响不大,在中性或者碱性条件下,会在前期抑制钢铁冶炼废渣中钒的浸出。4种溶液的浸提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碳酸钠、氯化钠、EDTA、高纯水。而以0.1M的Na2CO3(pH 11.38)为浸出介质所测得的浸出液中重金属钒的浓度和累积浸出率最大,和其他5种浸出液相比,高出了两个数量级。3种废渣粒径(<0.5mm,0.5~1.0mm,1.0~10.0mm)的废渣浸出液中钒的浓度和累积浸提率从高到低依次为0.5~1.0mm、1.0~10.0mm、<0.5mm。  相似文献   

4.
铅是一种高毒性的累积性毒物。许多年来一直认为铅是一种工业危险品,而现在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铅还是一种环境有害物,它有着长期的影响。化学元素的毒性大体上与它们在地壳和海水中的丰度成反比。象铅、镉、汞等元素,通常在自然界中以低浓度存在,却有着高毒性。铅在地壳中的天然浓度低于10ppm,而在海水中的浓度低于0.03ppb。  相似文献   

5.
以糠醛渣、酚醛树脂和一定的造孔剂为原料制备球形活性炭,考察其碘吸附值和负载金属的性能,结果表明,较好的造孔剂为CMC。同时,通过浸泡方式在活性炭上负载铜、钒以及铜钒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考察各活性炭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负载钒的活性炭在437K下对SO2的转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铜、钒负载量的适当增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环境中痕量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V(v)在KHP-KCl缓冲溶液中,邻苯二酚活化剂存在下,对溴酸钾氧化邻苯二胺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检出限为0.02ng/mlV,线性范围是0.4-14ng/mlV,该法用于煤,降尘,人发和尿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邹伯祥 《四川环境》1990,9(2):64-68
拟利用铁合金厂回转窑、电炉及辅料就地处理浸钒废渣,采取造球—还原—电炉熔炼的工艺流程,治理废渣污染,综合回收铁、钒、铬,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测定土壤中铜、钒、镍和铬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HNO3-H2O2-HF体系中微波消解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铜、钒、镍、铬,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处理条件和仪器条件,该方法测定铜、钒、镍、铬检出限分别为0.01mg/kg、0.05mg/kg、0.5mg/kg、0.10mg/kg,回收率为98.4%~102.0%,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在构成地壳的各种元素中居第十六位。地壳中氟的含量在270~800ppm。很多氟化物均溶于水,且溶解度较高,这一特性决定了氟有极强的地理迁移能力。因此,土壤、水和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氟。氟是组成人体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摄入过量的氟对健康是有害的。由于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含氟过多,通过饮水或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从而使该地区居民引起的慢性  相似文献   

10.
综述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微量钒,并对各种方法的测量条件、特点以及应用范围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房景燕  兰石  田犀  刘文 《四川环境》2009,28(6):54-57
简要介绍了含钒废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阐述了沉钒废水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陈述了两种工艺沉钒废水的主要成分及浓度,分析了共性和特性。并针对不同的生产方法及沉钒废水的性质,分别选择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俄罗斯地质学家们获得了所谓地球进化的“早太古时期”,即40多亿年前的一系列重要资料,这些资料使专家们对地球进化初期,自然也包括它的起源等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地球形成的头5亿年,它生成了不少于15km厚的地壳,并完整地保持到今天,而构成它的岩石在演变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形变。最初,这个原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后来在超高压(7~10干巴)和将近100(1℃高温作用下,地壳内开始出现结晶状页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后来岩层花岗石化,形成石英、云母等。原始地壳所受的巨大压力,产生于极为紧密的地球大气层,主要成分是…  相似文献   

13.
陈修文 《青海环境》1996,6(3):140-142
地热是来源于地壳深部的一种热能源,是不受季节限制,不需运输,不污染环境,开发利用便利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被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青海省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现状、开发前景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全省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能     
浅层地能,是指地壳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可再生能源。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是太阳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种低温热能,尤其适用于住宅和办公楼房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堡棼碧制冷。较之深层地热,浅层地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再生迅速,采集方便,投资和风险较少,开发利用价值非常大。  相似文献   

15.
砷俗称砒,是非金属,但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类似重金属(重金属系比重在5.0以上的金属元素,砷的比重为5.727),所以往往将砷列入重金属范围内加以论述。砷具有两性元素特性,非金属性更强些,故称之为类金属。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其含量为2~5ppm,在构成地壳的各种元素中居第20位。在人类环境中砷以5价和3价态遍布于土壤、水、空气、食物中,它通过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中,  相似文献   

16.
NewTechnologyforControlofSecondDust-SmokePollutionForMetallargicalFactories继冶金企业一次烟尘基本得到控制之后,二次烟尘治理就成为解决厂区和城区污染的重大问题。国家环保科技攻关项目“高效除尘技术”中列入了屋顶电除尘器,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作为攻关组长单位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完成了试验室和局部工业试验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工业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91-1995年期间,冶金行业正式将冶金二次烟尘控制作为重点,并将屋顶电除尘器列为示范工程。一、技术关镇本课题选点在四J;哈攀枝花钢铁公司提钒炼钢厂,按…  相似文献   

17.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4,(8):28-31
45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那时,空气里主要是沼气、氨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地上到处是火山岩浆,天空电闪雷鸣。正是这些闪电、火山爆发造就出了生命诞生的必需的材料。蒸发到天上的蒸汽冷却后变成暴雨流下来,滂沱大雨一下就是几千年。最后,地壳稳定了,雨水汇成汪洋大海,一些构成生命的元素在海水中孕育出了最早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命。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它的后代。  相似文献   

18.
就攀钢提钒炼钢厂浊环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断增加而导致水量富余外排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现有工艺状况下的解决思路并付诸实践,改造后将富余浊环水处理后作为净环补水。不仅可达标排放,还大幅降低了生产新水补水量,实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钒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钒工业企业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从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消除各种污染,近年来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最大的污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各种燃料燃烧的产物,例如发电厂、工厂、家庭、车辆燃料的使用,矿石的熔炼,石油精炼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硫。虽然,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从这些气体中清除二氧化硫,但还存在效率和经济等关键问题。应用铷或铯增效的钒催化剂,在比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效率很高地使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早在一九五九年以前就有人作过试验。但由于铷、铯的来源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