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隧道、地铁等特殊火灾扑救一直是个难题,日前,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MP60多功能消防机器人,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消防设备可代替消防队员接近火场,实施有效的灭火救援、化学检验和火场侦察。它的应用将提高消防部队扑灭特大恶性火灾的实战能力,对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灭火救援人员的伤亡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地面消防机器人的内涵、分类、发展状况,并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类地面消防机器人泛指具有地面行走机构或移动载体的消防机器人,其能够替代消防员或消防车辆进入公(铁)路隧道、地铁车站、地下设施、大跨度大空间  相似文献   

3.
二郎山公路隧道火灾排烟及人车疏散应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情况下的应急方案,根据二郎山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控烟方案,并结合不同火源功率,利用FDS对该隧道发生火灾后的温度场、压力场和烟气流动情况等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找到了一种适合于该隧道火灾情况下的控烟方案,即从隧道两侧平行导洞同时向内送新风,从而在平行导洞内形成正压,以便抑制火灾烟气进入平行导洞,为人员等的安全疏散提供便利.最后结合此控烟方式,本着行人与车辆单独疏散的原则提出了具体的火灾排烟和人车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4.
赵刚 《安防科技》2011,(8):19-21
文章分析了电缆隧道火灾的原因,各种感温探测器的优缺点,从消防联动设备及控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电缆隧道消防设计容易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浅谈电厂电缆隧道的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电缆隧道火灾的原因、各种感温探测器的优缺点及灭火系统的应用选择,从消防联动设备及控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电缆隧道消防设计容易忽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烟气是公(铁)路隧道以及地下大空间火灾中抢险和救援的主要难题,不利于被困人员逃生,也不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救援。消防排烟机器人运用机器人技术代替消防人员到达危险区域进行快速有效地排烟,在保障消防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消防机器人可以替代抢险救援人员深入危险灾害现场执行排烟、灭火、冷却等作业,避免灾害现场抢险救援人员伤亡。一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让所有人记住了他们——当人们逃离火灾或爆炸现场时,消防队员逆行冲向火场。这场事故造成参与救援处置的公安消防人员110人遇难。在哀悼他们的同时,人们也提出了能否用机器人替代真人处理消防事故,减少伤亡的问题。在蓬勃发展的机器人行业里,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消防设备越来越让人们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8.
由于隧道特殊的建筑结构,其发生火灾时的危害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火灾要严重的多。在隧道的消防设计中,运用纵向风排烟是隧道火灾一项重要的消防措施,如何利用纵向风的特性来有效地引导隧道火灾烟气的运动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FDS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临界风速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火源与隧道出口距离的增大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对于6.0cm和9.0cm的火灾,临界风速与火源-出口距离关系式分别为 y=0.4+0.14x, y=0.5+0.11x。因此在消防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火源功率和火源在隧道中的相对位置对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调节不同的排烟风速进行有效、合理的隧道排烟。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城市火灾、化学危险品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隐患问题突出,全国各地要求配备消防机器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实现消防机器人"火场换人",是消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消防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国内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及企业在研制、生产消防机器人。但国产消防机器人在无线遥控领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隧道火灾的防治一直是火灾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公路隧道灭火技术的比较,指出细水雾灭火技术是适用于公路隧道消防保护的灭火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西欧一种新型的隧道型细水雾灭火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保护区模块长18-20m,额定工作压力为1MPa,设计可靠、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在挪威Runehamar隧道开展了全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成功控制和熄灭高达100MW的火灾.在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公路隧道内隧道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典型设计,为公路隧道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鉴于我国目前还未颁布烟烙尽 (INERGEN)和七氟丙烷 (FM - 2 0 0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通过对大型火力发电厂气体消防系统进行分析 ,建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中应做到 :有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INERGEN或FM- 2 0 0灭火系统 ,防护区控制在 7个以内 ,不考虑备用量 ,减少其存储容积 ;无人值守的防护区域采用低压CO2 灭火系统 ,防止其较高灭火浓度对人体造成伤害。采用该设计方案可大大提高消防安全性和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压缩空气泡沫扑救大型火灾的有效性,分别开展225 m2甲醇和450 m2重油油池火灭火实验,采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搭配消防机器人远距离喷射压缩空气泡沫的灭火方法,分析该方法的灭火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灭火,压缩空气泡沫的施加可以有效降低油池内燃料温度、火场温度以及油池附近热辐射强度。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混合液流量为3 900 L/min时,距离油池边缘29 m条件下扑救450 m2全尺寸重油火灾的灭火时间为130 s,灭火阶段水和3%泡沫液的消耗量分别为8 233 L和273 L;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混合液流量为3 600 L/min时,距离油池边缘不小于35 m条件下扑救225 m2全尺寸甲醇火灾的灭火时间为231 s,灭火阶段水和6%泡沫液的消耗量分别为12 962 L和808 L。研究结果对提升扑救大型油池火灾的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我国灭火专业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别从灭火剂、灭火器、灭火救援装备、消防通信和灭火救援管理5个方面对我国和国际消防标准化组织、美国消防标准研究机构及协会发布的灭火救援标准共200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固体和液体灭火剂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气体灭火剂标准未涉及部分新型卤代烷气体灭火剂;灭火器标准修订情况落后于国际标准;灭火装备类标准数量较多,但不够全面且缺乏系统性;消防通信系统标准落后于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灭火救援管理类标准是我国消防标准化最为薄弱的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灭火专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石油库罐区火灾的成功扑救依赖于灭火剂量的充足供应。结合火灾发展阶段特点,发现火灾中灭火剂供应量发展规律基本符合Gompertz曲线。于是,在对火场扑救力量作战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灭火剂使用量为标准,对作战能力进行量化分析,将量化数值和时间段编号作为基础数据,建立Gompertz趋势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对石油库罐区类火灾灭火剂供应量进行预测,排除了人为估算的盲目性,避免灭火剂调用“供过于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爆震雾化射流用于灭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冲细水雾灭火技术在国内外已获得成功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其灭火效果和简化装备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爆炸推进原理的爆震雾化射流发生装置 ,对其工作原理、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与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爆震流体动力源可获得极高的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 ,爆震雾化射流具有直流水与雾状水的双重灭火性能 ,其灭火机理是脉冲雾化水的强水力冲击、高效冷却、隔氧阻燃、吸收热辐射及火焰拉伸的共同作用 ,该技术适于开发高效、清洁的便携式个人消防装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消防人员的安全,突破现有消防条件的限制,实施远程控火、灭火,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灭火装置:冷激波灭火弹--爆炸冲击波与灭火介质相互作用破坏火场稳定燃烧条件,从而实现控火、灭火的目的.本文从理论方面介绍了冷激波灭火弹的灭火机理,并辅以相应的实验验证了冷激波灭火弹灭火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设置城市交通隧道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喷头间距,在实体隧道中进行了4种不同喷头间距的细水雾灭火实验,利用FDS软件模拟了8种喷头间距下细水雾对火灾温度、烟气密度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基本吻合;细水雾对隧道火灾抑制效果明显;喷头间距对火灾影响规律可划分为2个区域,对于Ⅰ区(间距<2.5 m),单位体积细水雾质量是影响细水雾灭火的最主要因素,对于Ⅱ区(间距≥2.5 m),细水雾灭火效果受单位体积细水雾质量、动量综合影响,并分别给出了温度、烟气密度与喷头间距的函数关系式;就宽6 m、高5 m的城市隧道而言,细水雾喷头间距宜设置为2.5 m。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压缩空气泡沫与4.65 m2汽油池火作用过程中隧道内温度、热辐射强度、高温烟气等的变化规律,采用30 m×6 m×6 m公路隧道实验模型,考察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油池火的灭火性能。结果表明:在供给强度为5.1 L/(min·m2)、气液比14∶1条件下,公路隧道压缩空气泡沫系统对于汽油池火具有优异的控灭火能力,控火时间为21 s,灭火时间为27 s,且泡沫性能稳定,抗复燃能力强;压缩空气泡沫对于隧道内高温烟气层扰动很小,不会导致高温烟气下降到隧道下部,故不影响人员逃生疏散;在压缩空气泡沫作用下,隧道顶部及侧壁100 ℃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均不超过150 s,并且可在30 s内将油池火周围的热辐射强度降至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哈龙替代气体研究的不断深入 ,氮气作为惰性气体灭火的一种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 ,在矿井火灾防治中 ,氮气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很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对氮气灭火系统的特性、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将氮气与其他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进行了比较 ,探讨了引起矿井与建筑火灾扑救差异的原因。针对目前固定式氮气灭火系统应用系统压力较高的特点 ,提出使用长距离输送和制氮机供氮的方法 ,来降低因高压力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提出使用氮气灭火系统 ,建立地铁、隧道及地下公共设施等地下建筑物大型火灾的灭火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王允  孙一鸣  雷蕾 《安全》2020,(2):36-41
针对三种不同尺寸的电气管廊试验环境,开展实体火试验,研究引火源、电缆类型及通风风速等因素对电气管廊火灾温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电缆类型及引火源对火灾发展影响较大,通风风速对火灾温度特性产生规律性影响,不同尺寸的电气管廊内温度变化不存在比例关系。细水雾灭火系统可以有效扑灭电缆发热起火及外部火引燃的火灾,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较好的预测实体火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