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8年10月18-19日,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亚洲大酒店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论坛主题为“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7,(5B):78-78
5月22日是第1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气候变化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问题正在逐步发酵,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动员和经济博弈,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气候大会的挫折体现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过高预期和各国政策思维上的巨大鸿沟,其中,中美两国的态度和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首届"东北亚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亚和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并形成重要研究结论。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和以色列等国20多个研究机构的7位科学院院士、9位研究所所长和200多位专家学者讨论认为,面对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国际态势,加强东北亚中亚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向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发出共同倡议。此次国际论坛对加强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问题与规律的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主题为"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论坛上做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节能减排过程中仍存在四方面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18-19日,以“关注气候变化、推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国际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做了题为《让中国人的呼吸更加甜美——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的启示》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北京奥运会的环境质量保证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3,(23):60
11月28-29日,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熙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涵盖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碳交易、适应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5个方向,包括华沙会议后的气候谈判与国际合作、中国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与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中国碳交易元年、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建设等11个分论坛。本次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国的繁荣发展。中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格平 《环境保护》2005,(12):18-21
2005年10月28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开发银行、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共同发起的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在四川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境战略”,同时设立“水环境战略”、“环境投融资战略”、“能源与环境战略”三个专题分会。其中“水环境论坛”主要讨论未来5-15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对策措施,水污政策与技术等。本文为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的主题演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济 《世界环境》2014,(6):26-27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联合国环发大会上签署,并于1994年生效。公约为之后20多年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谈判进程推动建立的一系列机制为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认为公约框架下的多边机制效率低下、与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要求不符的质疑声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围绕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谈判的开启,又出现了认为公约已经不适应新的世界格局和形  相似文献   

12.
邹骥  徐燕 《环境保护》2005,(1):64-67
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得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个特殊的国际环境问题上,公约下技术转让是解决这种国际外部性的适当方案,并从理论、历史和统计等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让在解决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技术开发和转让为核心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对策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倪健本刊记者王明远温室效应所致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乃至下一个世纪最热门的国际性话题,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及各种经济活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后果。采取什么样的国际政策和对策,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徐华清 《环境保护》2007,(6A):47-49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随着科学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入,要求国际社会采取对策,努力限制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环球     
世界海洋大会关注海洋与气候变化首届世界海洋大会5月11日~1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鸦老开幕,主要讨论了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等一系列议题,并最终签署万鸦老海洋宣言,以期在保护、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国际政策发展动向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学都 《环境保护》2007,(6A):36-42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或埋存。为此,在过去的近20年里,国际社会展开了积极的行动,包括由联合国组织谈判制定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区域间政府组织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3日,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2009气候变化中国声音"在北京地坛举行.论坛旨在为中国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其与国内能源及气候变化领域的谈判人员、决策者和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增进国内外对中国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了解,为中国媒体争取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环境》2004,(4):20-21
5月29日,北京大学,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环境论坛。  相似文献   

19.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2):F0004-F00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6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意与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巨奎林 《环境保护》2007,(6A):43-46
为利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政府决定建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资金机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基金由国务院批准建立,是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公益性、长期性、开放式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独资基金。基金单独核算,独立运营。本文介绍了基金成立的背景和历程、基金的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和用途、国际合作以及发展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