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姜成英  王蓉 《化工环保》1999,19(6):377-379
随着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含油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此类废水主要含有石油烃类、硫、酚、氰等有害物质,对它的治理已引起普遍重视。从自然界微生物群体中筛选培养微生物来降解这些污染物,效率高、费用低,是治理含油废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以石油烃类的十二烷作为微生物降解的基质,进行了选育菌种的试验,并对3种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选用封闭型自吸式机械搅拌反应器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1 试验部分1.1 菌种的培养、分离和驯化菌种培养所用的无机盐培养基的组成为:Na2HPO4·12H2O6.75g…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油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油砂的处理效果,并通过第15天和第30天两次追加微生物菌剂和营养物质来加速分解石油类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6d的处理,菌剂强化处理单元最终油去除率达到47.4%;添加营养物质和农家肥的对照单元油去除率为23.6%,证明土著菌种在得到适宜的营养和共代谢基质后降解了部分石油;未做任何处理的原始油砂单元含油量基本没有变化。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微生物菌剂对于较少碳原子数的有机物质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处理单元中随着石油分解过程的进行,系统pH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通过对照单元细菌数的检测发现,改善营养物质和氧含量,可以提高土著菌种的石油降解件能。  相似文献   

3.
甲硫醇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平板分离技术,以甲硫醇为降解基质从农药废水生化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种异养菌和一种真菌.根据耐碱度试验和降解力试验,表明真菌的降解能力相当强,而按13比例配成的混合菌种降解效果最好.经分析,活性污泥菌胶团强大的吸附能力、真菌高效的分解能力以及混合菌群中各菌种的互生、共生关系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使降解效果大大提高.从菌落形态和显微镜观察到的菌体结构与形态情况看,初步确定该真菌属于子囊菌.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种类、石油烃降解酶、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生长及降解石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氮振荡的条件下研究了藜芦醇、Tween-80、草酸、H2O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的生长量和石油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藜芦醇质量浓度低于0.05 g/L时促进P.C.菌的生长,高质量浓度时抑制P.C.菌的生长,石油降解率随藜芦醇质量浓度增加先升高后下降;Tween-80质量浓度低于7 mg/L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随Tween-80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Tween-80质量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P.C.菌生长量和石油降解率均低于未加Tween-80时;添加草酸抑制P.C.菌的生长,草酸质量浓度为35 mg/L时石油降解率最高,草酸质量浓度为350 mg/L时石油降解率低于未加草酸时;加入H2O2的体系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无H2O2体系。  相似文献   

6.
宜慧  常波  杨玲引  侯丽芳 《化工环保》2018,38(4):461-465
从陕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7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其中黄杆菌属CC-2、不动细菌属SC-5、假单胞菌属SC-6表现出较强的石油烃降解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总石油烃(TPH)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各因素对TPH降解率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为:溶液p H降解温度降解菌接种量摇床转速,且在降解菌接种量为7%(φ)、溶液p H为7、降解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 r/min的最适处理条件下,菌株SC-6的TPH降解率可达61.23%。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投加有利于土壤TPH降解率和酶活性的提高;"菌株SC-6+营养剂"组修复处理42 d后的TPH降解率可达57.59%。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大庆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采用该降解菌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处理单元分别种植大豆、碱草或加入蓬松剂,与空白试样作对比。各处理单元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初始值为2228.25mg/kg(以1kg干土计)。经过135d的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降解率达63.65%-83.26%。  相似文献   

8.
李援  王亭  王岽  郦和生 《化工环保》2018,38(3):344-347
采用原位修复法处理石油烃污染土壤,考察了土壤中石油烃的自然降解情况,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营养剂对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将总石油烃含量约为5 g/kg的实验土样降解30 d,自然降解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7.8%;当单独加入1.0%(w)的土壤改良剂时,总石油烃降解率达36.0%;当单独加入1.0 g/kg的生物营养剂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51.6%;最佳促进剂配方为土壤改良剂加入量1.0%(w),生物营养剂加入量1.0 g/kg,此条件下总石油烃降解率为80.1%。  相似文献   

9.
钱翌  孔祥文 《化工环保》2015,35(2):147-153
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等几种主要的1,2,4-三氯苯(1,2,4-TCB)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修复方法的反应原理、修复条件和效果,对比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解决物理吸附法修复1,2,4-TCB污染后的吸附剂的后续处理问题;优化化学降解1,2,4-TCB的工艺条件,避免二次污染,进行现场试验,实现工程应用;分离、培育1,2,4-TCB的优势降解菌种;深入研究联合修复技术的降解机理,实现1,2,4-TCB的高效、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季军远  王向东  李昕  李福德 《化工环保》2004,24(Z1):108-110
综述了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中所用的菌种及不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氰化物的降解方式和在含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油田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分离到12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各单菌株的降油率为40.3%~57.6%,其中O—8—3、O—28—2和O—46菌可耐受40℃的温度和1.5%的盐度。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 sp.)、芽孢杆菌(Bacilluss 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与单-O-8-3菌株相比,0-8-3/O-28-2/O-46混合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可提高20.1%,可耐受石油类初始质量浓度从2000mg/L提高到5000mg/L。通过在实验室接种O—8—3/O—28—2/O—46混合菌株于生物反应器中处理胜利油田采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72h内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达96.9%,比接种自然细菌群落的降解率提高了60.7%。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石油污染土壤中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土著微生物生长缓慢的问题,研究了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4种碳源对土样细菌总量和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作为碳源时土样TN和TP的下降幅度均最大;添加玉米淀粉和玉米粉比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对直链烷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对较为复杂的芳香烃化合物降解效果较差。降解反应第40天时,分别添加玉米淀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67.25%、48.60%、46.30%和28.57%。  相似文献   

13.
专利文摘     
《化工环保》2006,26(1)
一株可高效降解噻吩硫的古地分枝杆菌发明公开了一株可高效降解噻吩硫的古地分枝杆菌,名为MycobacteriumgoodiiSDU-B,已于2004年1月13日保藏于“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DSM16135。该菌株不能运动,不产芽孢,形态为棒杆状,长2μm,直径1μm,菌落颜色为金黄色,结核菌脂酸和脂肪酸分析表明,该菌株与MycobacteriumgoodiiDSM44492非常相似。该发明还公开了该菌株的细胞培养液通过氧化断裂C—S键高效脱除石油及其产品中的含硫化合物中的硫的应用方法。/CN1644678,2005-07-27光助芬顿反应、絮凝和微生物降解联用处理废水的方法发…  相似文献   

14.
陈佩  颜家保  余永登 《化工环保》2015,35(6):566-570
以吡啶为唯一碳源,从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吡啶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B1,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菌株B1适宜的降解条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拟合,并考察了菌株B1对焦化废水中吡啶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1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B1适宜的降解条件为降解温度30℃、初始pH为7、摇床转速150 r/min;菌株B1对吡啶的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初始吡啶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降解速率常数最高达到21.103 mg/(L·h);用菌株B1对初始吡啶质量浓度为430 mg/L的实际焦化废水处理74 h后,吡啶降解率可达74.26%。  相似文献   

15.
选取4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石油降解菌(包括根瘤菌(A)、节细菌(B)、嗜盐菌(C)和芽孢杆菌(D)),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4种菌单独使用时的石油降解率,确定了混合菌的最佳配比和菌群的最优培养条件,并对比了微生物修复前后土壤的各项性质。实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可提高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使用D菌时石油降解率最高;当混合菌的w(A)∶w(B)∶w(C)∶w(D)=12∶2∶21∶65时,在培养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22.0 mL/kg、土壤含水率14%(w)、鸡粪加入量90 g/kg、麦糠加入量150 g/kg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22 mL/kg的情况下,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40 d后石油降解率达66.95%;经混合菌修复的石油污染土壤,其肥力明显升高,脱氢酶、过氧化酶和脲酶的活性均升高,微生物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高活性萘降解细菌Hydrogenophaga Palleronii LHJ38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昊  邱森  章俭  夏春谷 《化工环保》2006,26(2):87-90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和转化规律,以萘作为研究对象,从餐厨油烟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经菌种鉴定,定名为帕氏氢噬胞菌(H ydrogenophaga Palleronii)LH J38。测定了该菌的生长曲线和萘降解曲线,建立了菌株对萘的降解活性的定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在28℃、初始pH6.6、碳氮摩尔比为4的最适培养条件下,LH J38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 000m g/L的萘在96h内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H J38对萘的降解活性可达47.3nm o l/(m g.m in)。  相似文献   

17.
从含油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C6,进行了菌种鉴定,考察了该菌对正十六烷及柴油和石蜡的混合物的降解能力,并对由菌株C6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对液体培养基中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正十六烷降解48 h后,降解率接近100%,降解动力学曲线的拟合结果符合Monod模型;对液体培养基中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柴油和石蜡的混合物降解96 h后,降解率达93%;菌株C6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经FTIR分析鉴定为磷脂类表面活性剂,排油圈直径为60 m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约为25 mg/L,可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27.09 mN/m。  相似文献   

18.
高闯  张全  王继锋 《化工环保》2015,35(1):17-20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萘降解菌N-3,进行了菌种鉴定及萘双加氧酶基因(nah)验证,并考察了该菌对不同种类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脱氢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含有nah基因;当分别对液体培养基中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萘、菲、蒽、芘、芴降解84 h时,菌株N-3对萘、菲、蒽、芘、芴的降解率分别为28.81%,34.83%,36.65%,27.50%,23.47%。菌株N-3的脱氢酶活性与其对不同PAHs的降解率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该菌不仅能有效降解萘,且对其他种类PAHs也有一定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及筛选得到一株以双酚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菌株D-17,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及16S r D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及双酚A降解条件。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生长及降解双酚A的最适条件为溶液pH 7.0,接种量10%,摇床转速150 r/min,降解温度30℃,降解时间5d;当双酚A初始质量浓度为60 mg/L时,双酚A降解率达52.62%;投加蛋白胨后,双酚A降解率提高至57.15%。  相似文献   

20.
选取4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石油降解菌(包括根瘤菌(A)、节细菌(B)、嗜盐菌(C)和芽孢杆菌(D)),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修复实验。考察了4种菌单独使用时的石油降解率,确定了混合菌的最佳配比和菌群的最优培养条件,并对比了微生物修复前后土壤的各项性质。实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可提高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使用D菌时石油降解率最高;当混合菌的w(A)∶w(B)∶w(C)∶w(D)=12∶2∶21∶65时,在培养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22.0 mL/kg、土壤含水率14%(w)、鸡粪加入量90 g/kg、麦糠加入量150 g/kg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22 mL/kg的情况下,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40 d后石油降解率达66.95%;经混合菌修复的石油污染土壤,其肥力明显升高,脱氢酶、过氧化酶和脲酶的活性均升高,微生物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