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体温调节,指的是在环境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人体通过对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来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服装材料性能对人体皮肤的热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它对人的工作效率和服装穿着舒适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极少处于稳定的环境中,而是处于在各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出入各种环境条件的动态中,了解服装材料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可以使民众知道如何获得较好的着装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矿井热环境中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提出矿井热宽温度环境人体热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与生理要求,分析热宽温度环境人体分区热调节规律与热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基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提出热宽温度范围内不同热应力作用下人体分区热调节机制,建立人体分区热调节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实现对环境热应力作用下人体物理热平衡状态与生理状态的参数化描述,揭示多因素作用下人体热健康状态的热应力边界与变化规律。分区热调节模型提供了人体热健康状态定量模拟平台,通过参数调整可使模型适应研究需求,模型为井下热环境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寒冷气候下人身体各部位应如何保持温暖,本文对人体的温度调节、产生热量、散发热量进行了介绍,对各部位的防寒服装进行了功能分析,并提出了各部位服装的穿着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人体热状况,包括舒适温度、人体汗液分泌、人体浸泡水温的可忍耐温度界限,飞行员可能遇到的外部环境等以及在极端温度条件下飞行员的防护装备,包括电热服、通风服、水调节服和防寒抗浸服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人体热状况,包括舒适温度、人体汗液分泌、人体浸泡水温的可忍耐温度界限,以及飞行员可能遇到的外部环境等,以及在极端温度条件下飞行员的防护装备,包括电热服、通风服、水调节服和防寒抗浸服等。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4,(3):89-89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中有一部分论述了高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众所周知,人是一个恒温的生物体,人体温度一般保持在37℃左右,偏离该温度都会使人感觉不舒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还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外界环境的温度大多和人体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不一致。在冬天,特别是中国北  相似文献   

7.
足部保暖和鞋用保温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风速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四个环境因素,加上人体新陈代谢水平和保暖服装,构成了人体的热环境。人体要保持舒适,其核心温度不应高于37℃,皮肤温度不低于33℃。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是一个恒温的生物体,人体的核心温度一般保持在37℃左右,偏离该温度轻则会使人感觉不舒适,重则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在人类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外界环境的温度大多和人体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不一致。冬天,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低可达-30℃~-40℃。在一些需要低温的工厂,例如冷库等.也  相似文献   

9.
祝您安康     
高温作业防中暑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易发生中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暑是中枢神经调节失常的结果。具体地讲,就是当外界温度过高(大多数超过38℃),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发生障碍,身体只能靠出汗散热,如果此时汗的蒸发亦受影响,散热有困难,...  相似文献   

10.
话中暑     
中暑是一种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是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无论冬天或夏天,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6.5-37℃之间。这是由于人体本身有着调节体温的中枢,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放出的热量保持平衡。人吃的食物在体内产生的热和肌肉活动产生的热叫做“体热”。体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放散出来。一种是当空气温度比人体皮肤温度低的时候,皮肤把热传给身体附近的空气,由空气把热带走,这叫做“对流”。一种是身体将热直接放射到周围的物体上,这叫做“辐射”。另一种是出汗,当大气温度超过33℃时,对流和辐射散热几乎停止,人体主要靠出汗散  相似文献   

11.
掘进工作面围岩散热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掘进工作面的围岩散热是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掘进工作面围岩温度场的特点 ,分析了移动柱坐标下的导热微分方程 ,合理地确定了温度场边界、划分了单元格 ;推导了该特定导热微分方程的变分方程 ,阐述了有限元解算的原理 ;论述了由温度场解算结果计算围岩散热量的方法。由此原理和方法 ,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以一个简单的实例 ,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围岩温度场及其散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The mass burning rate of pool fi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do not vary appreciably with the pool size a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the hydrocarbons. Instead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largely controls the same. The dependence of mass burning rate on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namely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SADT) and extrapolated onset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for organic peroxide pool fires are identified and correlations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3.
孙东旭  姚斌 《火灾科学》2021,30(3):165-172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多,大断面、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不断涌现,可靠、有效的隧道火灾探测越来越重要。选取了6种典型的隧道断面,综合考虑探测器类型、纵向风速、火源功率、火源位置等因素,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分析了系列火灾场景下温度、烟气分布、探测器报警时间、报警位置偏移量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隧道断面尺寸、纵向风速越大,感温探测器报警时间越长。通过对顶棚烟气温度的分析,发现特大断面隧道中线型感温探测系统采用差温报警较定温报警更有效。在使用差温报警时,纵向通风会使报警位置发生偏移,报警位置偏移量d与隧道纵向风速v、火源到隧道顶棚距离Hd满足线性关系式:d=6.404v+0.923Hd-6.762。随着隧道断面尺寸的增大,需要敷设更多的感温光纤以在规定时间(60 s)内探测到火灾。对于高度H≥12 m的隧道,即使增设多条感温光纤,也无法在60 s内有效报警,需补充设置基于火焰和烟气特征的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掘进巷道风流温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紊流状态下的守恒原理 ,导出了描述掘进巷道风流紊流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通过对矿内风流流动及热力过程的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 ,系统地开展矿内风流流场和风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及其耦合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并利用PHOENICS程序进行数值模拟 ,初步得出了矿井掘进巷道风流温度与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掘进巷道风流温度随风速提高呈负幂函数规律降低 ,随入风流温度升高而线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聚乙烯醇插层氧化石墨的层间距分别为0.89 nm和1.4nm.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和热失重图说明,氧化石墨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氧化温度,同时也降低了其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6.
简要分析了侥幸心理在生产作业中存在的类型和现象,并从作业过程中人为差错模式中指出了侥幸心理存在的原因,期望能在生产中杜绝由侥幸心理而导致的违章现象。  相似文献   

17.
深井受限空间高温环境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研究矿井高温热害对人体生理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分析了矿井高温热害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根据人体生理反应特征选取人体响应综合指标,基于深井受限空间高温环境模拟试验装备,模拟深井受限空间高温环境,开展了矿井高温对人体生理健康及工作效率影响危害的物理模拟试验。利用高温模拟试验结果数据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人体响应指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准确的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血压、心率、呼吸率、疲劳度、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影响较大,而对体温、反应时间的影响则较小,并确定了相关的影响程度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为研究深井受限空间高温作业危害和制定相关的职业健康标准提供了科研根据。  相似文献   

18.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HFE) checklist for human–system interfaces (HSIs) upgrades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NPPs). The HFE checklist is used to review the HSIs design submittals prepared by licensees or applicants for a license or design certification of a HSI upgrade. NUREG-series regulation documents are used to develop the main frame of the initial HFE checklist. The contents of the HFE checklist are constructed by the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governing human factors. Then,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V&V) of the HFE checklist is accomplished by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FE checklist has suffici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for the review of HSI upgrades in NPPs.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有效地论证多种方式组合的冷却屏蔽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体表面温度控制的效果,需要对冷却系统及人体敏感部位发热量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5名健康男性的高温测试,探究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表温度的变化,得出胸部、背部及额头为热量最高部位,并构建以“人体-降温屏蔽服-外界环境”为主体的冷却系统数值模型,对不同环境中的屏蔽服冷却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穿戴冷却屏蔽服时人体躯干部分的温度分布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屏蔽服中靠近胸部、背部部位引入相变材料和风扇,均可帮助人体降低体温,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