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Fe/Cu体系湿式催化氧化一步高效脱除H2S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Fe/Cu体系室温湿式催化氧化一步高效脱除H2S废气的新方法,阐述了反应机理、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考察了Fe3+、Cu2+浓度和H2S入口浓度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及Fe3+、H+与添加剂NaCl浓度对CuS氧化浸出的影响,分析了Fe3+、Cu2+、H+浓度和废气中O2含量对fe3+、Cu2+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气中O2体积分数为5%时,新方法中含40g·L-1Cu2+及80g·L-1Fe3+的吸收体系即能对体积分数为1000×10-6的H2S废气100%稳定脱硫,体系除消耗O外,过程不消耗任何原料,不产生二次污染,体系无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2.
卫工河水中6月(夏季)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244~2.038μg·L-1,平均为0.768μg·L-1;9月(秋季)水中总多环芳烃(TPAHs)含量为0.503~0.989μg·L-1,平均0.761μg·L-1;11月(冬季)多环芳烃的含量为0.229~0.427μg·L-1,平均含量为0.346μg·L-1。个别地点苯并(a)芘含量明显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卫工河水中多环芳烃污染来源分析发现,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燃烧来源;通过商值法对卫工河的初步风险评价表明,卫工河水中苯并(a)芘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聚合硅酸铝铁(PSAF)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硫酸铝、硫酸铁、水玻璃为主要原料 ,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 (PSAF)絮凝剂。研究了不同 Al/ Fe/ Si摩尔比、碱化度 B* )值、p H值、投加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 PSAF的絮凝性能 ,并与传统絮凝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 p H值为 6- 8,投药量为 1.5× 10 - 5mol·L- 1 (以 Si O2 计 ) ,PSAF中 Al/ Fe/ Si摩尔比为 1∶ 1∶ 1,B*为 0 .8时絮凝效果最佳 ,其絮凝去浊性能明显优于硫酸铝、硫酸铁及聚硅酸  相似文献   

4.
混凝法处理油墨废水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pH 4 .5~ 6 .5、COD 6 0 0 0~ 170 0 0 /mg·L-1、色度 10 0~ 35 0倍、SS 2 0 0~ 6 5 0 0 /mg·L-1、外观呈蓝紫色的油墨废水进行了混凝法脱色试验。对混凝剂种类及投药量、pH、助凝剂种类及投药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其中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铁 ,投药量为 10 0 /mg·L-1,pH适用范围为 4 .8~ 5 .5。助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分子量为 15 0 0万 ,离子度 4 0 % ,投药量 0 .4 /mg·L-1,处理后的废水脱色率达到 97.0 %以上  相似文献   

5.
铜(Cu~(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中华大蟾蜍蝌蚪进行毒性试验 ,在 1 8~ 2 0℃水温下 ,铜 ( Cu2 + )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 2 4 h、4 8h和 96h的 LC5 0分别为 0 .52 68/mg· L- 1 、0 .3 51 2 /mg· L- 1 和 0 .2 62 1 /mg· L- 1 ,其安全浓度为 0 .0 2 62 1 /mg· L- 1 ,在鱼病防治中铜 ( Cu2 + )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VUV/Fe3+体系对水中全氟辛酸(PFOA)脱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VUV/Fe3+光催化体系对全氟辛酸(PFOA)进行脱氟处理,考察了PFOA初始浓度、Fe3+浓度、体系pH值对体系脱氟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正交法(RSM)优化分析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VUV/Fe3+体系对PFOA具有明显的脱氟作用.PFOA浓度与Fe3+浓度比为1.8∶1~1.2∶1和pH为3~4时,有利于体系的脱氟.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各影响因子显著性排序为pH>Fe3+投加量>PFOA初始浓度,pH值和Fe3+投加量交互作用显著.模型回归性良好,最佳运行条件组合为:pH=3.41,Fe3+投加量为30μmol·L-1和PFOA初始浓度为38.6μmol·L-1(16mg·L-1)条件下,反应4h的脱氟率达到54.13%,与预测值相比偏差为0.36%.在VUV体系引入Fe3+提高了PFOA及中间产物对紫外光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氨基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酸氨基脲对Luminol—K3Fe(CN)6的化学发光反应的抑制效应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盐酸氨基脲的新方法。盐酸氨基脲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8g·mL-1~1.1×10-6g·mL-1,检出限为4.0×10-9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n=5)。本方法用于测定模拟样中的盐酸氨基脲,采样频率为30~40次/小时,回收率99.6~105%。  相似文献   

8.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痕量锡在稀硫酸介质中对溴酸钾氧化酸性品红反应的抑制作用 ,建立了测定痕量锡的动力学光度法 ,检出限为 1 .6× 1 0 - 11/ g·m L- 1,测定范围为 0~ 0 .2 / μg· 2 5 m L- 1。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锡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达到48. 9% .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为4、6、8、10时,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 1% ,2 4 8% ,49 6%和2 5 9% .JL 14在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0mg·L- 1 与2 0mg·L- 1 的条件下,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 8. 2 %与2 7. 6% .Zn2 + (2 0 0mg·L- 1 )、Cd2 + (5 0mg·L- 1 )与Pb2 + (2 0 0mg·L- 1 )不影响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但Cu2 + (5 0mg·L- 1 )、Cr2 + (5 0mg·L- 1 )对JL 14有毒性;菲和蔗糖均可促进菌株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1.
聚合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铝的配伍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聚合硫酸铁 (PFS)与聚合硫酸铝 (PAS)按一定比例混合 ,即可制得一类具有不同铝铁含量的新型净水剂——聚合硫酸铁铝 (PFAS)混合液 ,分析、检测了几种 PFAS的性质及其净水性能。结果表明 ,PFAS的综合性能优于 PFS和PAS,更能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 ,其中尤以铝铁分子摩尔比为 0 .64的 PFAS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连续流运行方式研究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pH为7.2~7.4时,进水COD/SO42-≥10,硫酸盐还原作用不致于对产甲烷菌产生严重抑制;进水COD/SO42-≥5,反应器能承受的COD负荷小于2.05kg/ (m3·d),超过这一负荷,反应器会发生严重抑制;进水COD/SO42-≥2,反应器能承受的COD负荷小于1.0kg/(m3·d)。进水COD/SO42-比值越小,反应器能承受的COD负荷越低。反应器污泥浓度高有利于硫酸盐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轧钢酸洗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铁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轧钢酸洗废液制备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进行了合成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酸洗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铁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控制在常温,废液中二价铁与氧化剂氯酸钠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0.08,每100mL酸洗废液加入17 mL浓盐酸,反应时间在5 min。所制得的聚合氯化铁产品,总铁含量大于40%,盐基度为58.7%,密度为1.3g/mL。  相似文献   

14.
低温低浓度下城市污水活性污泥自然培养和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交互式物化/生化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流程和特点。研究了交互式物化/生化反应器中试系统在低温低进水浓度(水温13℃~17℃,平均CODcr为144mg/L)和自然不接种的情况下,利用生态絮凝剂聚硅硫酸铁和助凝剂聚丙烯酸进行活性污泥培养和成长的过程规律,并在自然状态下(水温17℃~23℃,平均CODcr为117mg/L)对生成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  相似文献   

15.
强化混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去除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腐殖酸和富里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这4种混凝剂的强化混凝效果,并研究了pH、浊度及Ca2+、腐殖酸和富里酸相对含量对强化混凝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要高于富里酸,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比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在混凝剂投量为40 mg.L-1时,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混凝后可将水样中富里酸浓度由10 mg.L-1分别降为3.22、4.34、5.85和4.86 mg.L-1,而腐殖酸浓度可分别降至1.13、2.13、3.44和2.50 mg.L-1.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强化混凝的最佳pH为5.5~6.5,在其它pH范围强化混凝效果降低;水样中有机物浓度越高,混凝效果越差,富里酸/腐殖酸>0.4后混凝效果明显变差.浊度对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影响较小,Ca2+浓度的增加可提高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河口湿地沉积物甲烷(CH4)产生和氧化对外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对环境保护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闽江河口半咸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沉积物CH4产生与氧化对不同外源物质(底物、电子受体和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CH3OH(500 mg·kg-1)、C3H9N(500 mg·kg-1)和Fe2+(0~500 mg·kg-1)对CH4产生潜力起促进作用(p0.05);NO-3(0~500 mg·kg-1)、NO-2(0~500 mg·kg-1)、Fe3+(50 mg·kg-1)和NH+4(50~500 mg·kg-1)表现为抑制CH4产生潜力(p0.05);而0~50 mg·kg-1的CH3OH和C3H9N、0~500 mg·kg-1的CH3COOH、SO2-4、Mn4+、PO3-4和低剂量的NH+4(0~5 mg·kg-1)对CH4产生的影响不显著(p0.05).实验剂量内(0~500 mg·kg-1),Fe3+和Mn4+的添加可促进CH4氧化(p0.05);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2-4、NH+4和低剂量的PO3-4(0~50 mg·kg-1)对沉积物CH4氧化潜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Fe2+对CH4氧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CH3COOH、CH3OH、C3H9N、NO-3、NO-2、SO2-4、PO3-4、NH+4和Fe2+的输入对沉积物CH4产生和氧化的综合作用为增加CH4排放通量,而Fe3+和Mn4+输入的综合作用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7.
聚合氯化铝与聚磷硫酸铁絮凝除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莲花湖湖水,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磷硫酸铁(PPFS)进行絮凝实验,比较了两种无机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及原水处理前后藻类群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①PPFS与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mg/L、2.0mg/L;②PPFS在去除藻类细胞、浊度和色度方面均优于PAC,当PPFS投加过量时,因水体中Fe3+过量分布,使水样色度去除率下降;③PPFS絮凝处理微囊藻为主体的水华原水时,其效果比PAC更好。本文研究后表明:P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PAC,当水体以微型藻类为主时,可使用PPFS以替代PAC,能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尤子敬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6):31-33,62
以浸出毒性、表面浸出率、抗日晒能力和抗压强度为指标考察了纤维改性硫酸亚铁还原铬渣水泥固化体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纤维改性硫酸亚铁还原铬渣水泥固化体养护7d和28d后的浸出毒性均低于国家标准、抗压强度均大于10MPa,可以做最终处置或进行综合利用;与普通铬渣水泥固化体相比,纤维改性硫酸亚铁还原铬渣水泥固化体在加入植物纤维为0.8g时的处理效果最好,浸出毒性、表面浸出率分别降低了76.I%和76.8%;抗日晒能力、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6.4%和52.1%。  相似文献   

19.
20.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人工合成硫酸盐废水为基质,采用硫酸盐还原--气提脱硫--甲烷化的串联工艺,考察了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和气提脱硫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整个串联工艺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硫酸盐还原相中SO2-4负荷在回流比为15:1的情况下可达到10.5kg SO2-4/(m3·d),同时对SO2-4的还原率保持在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